磨好课前预习这把“刀”
2021-12-28贾宪章
贾宪章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我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用在课堂上,教学内容恰如等待师生“砍伐”的木柴,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自主磨刀”的空间,引导他们依托教材、参考资料,结合自身认知水平,自主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激励他们运用阅读、感知、理解、分析、质疑等方法做好预习,提升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那么,课前预习这把“刀”应该怎么“磨”呢?
首先,定位“三个明晰”,落实“三个自主”。课前预习是一种前置性自主学习的方式,执教者应做好引领。一是明晰课前预习是对学生学习权的尊重和还原,让自主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呈现在课堂上;二是明晰课前预习是对学生自身发展力的唤醒和激励,把发现和生成课堂问题的“自主空间”交到学生手里,让课堂教学活动着眼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学生解决、学生自己学会”;三是明晰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力的一种体验,无论是个人独自学、同桌结伴学还是小组合作学,执教者都应大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使其体验到探究的愉悦、成长的快乐。
其次,实践“三个引导”,培养“三个习惯”。预习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执教者有效引领。一是培养学生专心“读”的习惯。放声朗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引导学生开口去读,让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内涵,才有可能将预习目标落实到位。二是培养学生用心记的习惯。在预习时可以鼓励学生勤动手,做记号,写笔记,关注自己不了解的地方。三是培养学生大胆想的习惯。课前预习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应仅仅止步于浅尝辄止的“读一遍”,而应鼓励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
再次,注重“三个细节”,把握“三个融入”。执教者应引导学生从课堂细节感受课前预习的价值,发掘自主预习的动力。一是区别个性与共性的细节,合理把握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的主次。课前预习不可孤立在课堂之外,执教者应准确了解和判断学生的预习状况,即时生成方案,真正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二是珍视转接与深入的细节,呼应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的“融入衔接”。如第二课时课前预习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呈现的关键问题,执教者应在第一课时就衔接引导,指导学生在下一次课前预习环节用好第一课时的生成资源;在第二课时创设衔接拓展氛围,让第一课时教学资源在第二课时得到延伸,提升学生探究品质。三是凸显尊重与激励的细节,呼应课前预习和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时,执教者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热情。
磨好课前预习这把“刀”,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展现锋芒,在探究过程中轻车熟路、在师生互动中心领神会、在拓展创新时渐入佳境……从而让课堂发挥最大价值,促进学生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