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校内校长培训工作的意义与策略
2021-12-28秦秘伟
秦秘伟
(朝阳市双塔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需要立足中小学校内的校长培训工作。县级校长培训机构应坚守培训初心、勇担培训使命,积极开展中小学校内校长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一、中小学校内校长培训工作的概述
(一)内涵
中小学校内校长培训工作,是指相对于参加校外各级各类校长培训而言的,在中小学内部开展面向校长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活动,其实质就是校长校本培训。在发现、分析、解决本校问题的同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校长自身治校能力。
从培训对象上看,囊括副校级以上领导(包括校长、副校长、书记、副书记等)和校级后备干部(包括教导处正副主任、政教处正副主任、总务处正副主任、团队干部等);从培训时空看,大多限于学校内部的时间和空间,不包括校长参加校外的各级各类相关培训活动;从培训状态看,分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合作学习培训和个体独立学习培训;从培训内容看,立足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旨在提高校长队伍的综合素养。
(二)特点
一是问题性。以问题为导向,侧重行动的方法培训。校长校本培训总是围绕学校管理问题和干部自身成长问题进行。
二是开放性。可以同政治、业务学习结合进行,也可以同教研、科研同步展开,还可以同教师培训捆绑实施。
三是校本性。从学校管理实际出发预设培训活动,针对本校领导班子的实际情况生成培训活动,为本校干部成长提供专业服务。
(三)原则
一是自主性原则。采用专业引领、问题导向、岗位研修的方法,关注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实践和自主提高的过程。
二是针对性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本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结合干部成长预期及自身特点组织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校长的综合能力素质。
三是实效性原则。以促进干部队伍成长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校”制宜、因人而异,按需制订研修计划、目标与方法,务求达成实效。
二、中小学校内校长培训工作的意义
中小学校长参加校外的各级各类校长培训是重要的,同时做好中小学校内的校长培训也是必要的。
(一)两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学校管理。培训活动既拓宽了学校管理知识,又丰富了学校管理经验,聚焦学校教育问题,提升学校管理品位。
二是有利于校长成长。培训活动使校长在研究学校管理问题中成长,使校长在研究学校教育问题中成长,进而促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发展。
(二)两个“需要”
一是满足干部专心投入工作岗位的需要。培训活动使干部克服岗位倦怠,唤醒干部的工作热情,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校长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
二是满足干部干好工作的需要。培训活动使干部懂管理、会管理、善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三)三个“特殊性”
一是学校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学校之间的师资、生源、历史文化积淀、现实基本情况、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内部管理等均存在差距。
二是学校领导班子的特殊性。学校领导班子之间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团队意识、能力水平、凝聚力与战斗力等均存在差别,学校领导班子事实上就是本校的校长(副校级以上)和准校长(中层干部)队伍。
三是学校领导干部的特殊性。领导干部之间的学历、经历、年龄、性别、气质、能力等均存在差异。
三、中小学校内校长培训工作的实施策略
县级校长培训机构要指导中小学内部开展校长培训工作,如对县域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搞好数据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定期深入基层学校督促指导,在指导中督促,在督促中指导,同时可以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推动校内校长培训活动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内校长培训工作的实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引擎
一是以问题为动力引擎。学校管理工作问题化,依靠领导班子的群体资源、集体智慧,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是以差别为动力引擎。作为校长要看到并努力缩小校际差别,这要求校长要做好自身的校本培训。
三是以目标为动力引擎。作为校长应树立远大理想,为所负责的学校描绘愿景,并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来实现。
(二)运行状态
一是“点的升华”,即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个体活动。学校班子成员个人自学,独立研究学校问题,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是“面的拓展”,即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集体活动。学校班子成员合作学习,开展集体活动,共同研究学校问题,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三是“点面结合”,即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个体加集体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相结合,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前提下独立学习。
(三)经典模式
一是基于“问题”的驱动性培训。校长对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管理问题的认识,常常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最终又回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来。
这具有明显的问题驱动性。即发现问题后,校长通过读书、上网、请教等,进而寻求问题的答案。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基于问题”的管理方法,值得借鉴。
二是基于“案例”的情境性培训。校长常常对实际案例比较敏感,同样需要在情境中学习。校长的思维过程注重应用领域,关注行为研究,并非纯理论化的东西。
三是基于“基础”的常规性培训。就基础科目或内容开展常规性培训,旨在普及、拓宽知识领域,夯实能力基础。
(四)硬核聚焦
一是聚焦前沿信息。通过线下读书、线上搜索,构建校长的精神家园,获取到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前沿信息。
二是聚焦本校情况。通过深度调研,校长全面掌握本校实际情况,感受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脉搏。
三是聚焦校长作用。校长要发挥“四者”的作用:领导者,发挥引领与指导的作用;管理者,发挥以理管人的作用;教育者,发挥教育班子成员的作用;协调者,发挥沟通、调节的作用。
(五)方式方法
一是主题式培训。常见的形式有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等。就某一个主题开展学习,如“两会”有关教育的精神、教育部出台的五项管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双减”政策等。
二是分享式培训。在例会上,班子成员逐一回望前一段工作,展望下一步工作设想,畅谈工作经验,汲取工作教训等,在交流中提升,在互动中进步。
三是探究式培训。就自己工作岗位需要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学习,给自己布置任务,养成读书上网学习的良好习惯,主动探究,常学常新。校长就学校管理中的问题主持或参与教育科研,按照科研的模式进行理论追问与实践探索。
四是作业式培训。校长或分管领导布置学习任务,班子成员分散学习,即为作业式学习。如党史学习教育、学习“最美教师”事迹等。读与写是促进干部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读经典,读专著,夯实基础,拓展视野。为反思写作点赞,思路梳理清晰,材料整合规范,提炼并撰写成文。
五是反思式培训。学校干部不但要亲自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还要及时反思、阶段总结。每个活动结束后、每个学期结束后,都要进行成绩与不足的双方面反思,并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法。
六是谈话式培训。主要领导同班子的某位成员进行个别谈话,转化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六)管理举要
一是组织领导。校长需负主责,书记分管负责,干部全员参与。校长、书记示范,并进行单向与多向沟通达成共识,认同学习、工作一体化的新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与上级要求保持一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大政方针同步。计划需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从学校中心工作出发,站在学校教育与学校管理的土地。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职业追求,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中长期规划,以此引领专业成长。
二是制度配套。建立完整系统的制度是一切工作的保障。制度既需有激励功能,鼓励做该做的事,该做的事要尽力做好;又需有约束功能,限制做不该做的事,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校长培训制度,如学习培训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
三是档案完善。坚持阶段归档,一个学期结束后及时归档,分门别类、科学有序地纳入到学校整体档案之中。积累并归档学校内部校长培训的计划和总结、培训记录或学习笔记、经费保障等相关材料。
新时代,中小学校内校长培训工作是一个新论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理论凝练、实践探索、反思改进、创新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管理与校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