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浅析

2021-12-28宋玥琢

南方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噪声污染城镇城镇化

宋玥琢

(锦州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辽宁锦州 121000)

1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联性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两者相互影响而又相互作用。一方面,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扩大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产业结构中的工业占比,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镇化给周边环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对城镇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吸引居民居住和企业入驻。当生态环境恶化时,外来人口的涌入速度会急剧降低,部分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企业也会搬走。

1.1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

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可以认识到,快速扩张的城镇化建设必然会冲击生态环境平衡。城镇化水平提高意味着城镇人口占比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人口密度也会相应提高,而这无疑增加了城市污染排放总量。另外,城镇经济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人们向环境索取的资源越多,环境质量下降得就越快,生态环境就越脆弱[1]。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项内容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1)经济城镇化带来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城镇企业增加后,工业生产需要的资源总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污染物也会逐渐增加。2)城镇交通的发展。城镇交通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绿地面积,且交通线路修建以后会对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产生不利影响。当交通线路投入使用后,汽车的尾气和噪声也会污染环境。

1.2 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产生阻碍

生态环境恶化以后,城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1)当水源和空气受到污染后,周边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直线下降。居民可能会因为环境问题易感呼吸道疾病等,从而降低对环境舒适度的评价,甚至迁出所在城镇。2)招商引资困难也是环境恶化的一大影响,尤其是对于高新产业来说,环境条件是选址的重要内容,如果城镇环境条件比较恶劣,高新产业的入驻意愿就不会很高。3)环境质量的恶化可能会导致异常天气频繁出现,进而阻碍人们正常出行,对经济发展造成干扰。例如,雾霾天气除了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会对输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2]。对于已经形成的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将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整治,若是治理方式选择不恰当,就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出现。

2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数十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但是城镇化建设遗留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不在少数[3]。基于此,对各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在获得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完善城镇化建设方法。

2.1 绿地面积减少

城镇化的推进需要挤占大量绿地,在原有城区的基础上,城镇将逐步向外扩张增加面积。在城镇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适当开发土地的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该过程中忽略了环境保护,没有为城镇预留足够的绿地面积。此外,不少开发商为了挖掘土地价值,对审批下来的绿地进行肆意开发,完全不顾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定。总之,在缺乏规划与无序开发的共同作用下,城镇中原有的绿地面积被钢筋水泥替代。受此影响,城镇空气质量急剧下降,高楼林立将噪声的危害进一步放大,空气中的碳氧平衡逐渐倾斜,各种粉尘颗粒也无法被绿地吸附。

2.2 空气污染加剧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除去自然因素导致的雾霾现象外,污染型雾霾的形成多是因为空气污染物在特殊天气下堆聚形成。城镇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雾霾中含有大量高浓度细颗粒物,这些颗粒物被人体吸入后将会危害人体健康。长期暴露在雾霾天气下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4]。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空气污染严重企业的整治力度,但依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因为空气污染严重而时有雾霾天气发生。

2.3 供水、用水问题

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导致的供水紧张问题是城市化建设的普遍问题。在城市供水与用水系统中,污染与环境破坏的状况也比较常见。以污水来说,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生活用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当水资源使用过后就变成了污染程度不同的污水。若是城镇建设中对污水治理缺乏合理考量,污水就会直接排入河流中,从而导致严重的水污染。此外,城市供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在无序的开采行为作用下,地下水资源被大量消耗,这也直接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城市土壤沉降等问题。

2.4 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很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即使有人认为噪声影响了自己的正常作息,也不会刻意把噪声和污染等同起来。实际上,我国的噪声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2/3 的人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噪声污染的来源众多,包括交通噪声、机械噪声等。噪声污染的影响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体现,人们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产生各种生理不适和身体机能紊乱,如记忆力减退、失眠、神经衰弱等。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人口密集,很容易受到他人活动或外界感染的影响,从而被动地接受噪声污染。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密度大的小区居民患高血压疾病的比例高,立交桥居民区的病人心脏病比例高,这就说明不同类型的环境会对人体产生差异化的损害。

2.5 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污染,这种污染会直接恶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直接关系。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使用后就会产生废渣和外包装垃圾,若是城镇建设中没有无害化的垃圾处理场所,环境卫生保障部门只是简单地将固体垃圾集中焚烧,那么城镇大气环境就会受到严重的污染。此外,固体垃圾若不能及时进行处理,遭遇高温晴、雨天气时,就会因为腐烂和浸泡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由此可见,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会造成多种类型的污染现象,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整的废弃物处理流程,引进无害化的处理方式,全程监管好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工作。

3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措施

3.1 优化经济发展结构

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兼顾好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同时对城镇经济发展结构作出调整。各种类型产业的发展都有各自的特点,城镇正是集中了多种企业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对此,地方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批流程,对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的企业“亮红灯”,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对于已经进驻城镇的产业,管理部门应当注意区分,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必须发出警告,责令企业在期限内完成整改,否则就要对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作出处罚。在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降低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比。在完成企业整改和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后,城镇获取经济发展所消耗的物质资源将会显著降低,而这无疑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的建设。

3.2 以环境保护为治理基本点

构建生态环境管理控制体系是城镇化建设的必要环节,城镇化建设不能只以提高城镇人口数量和产业产能为目标,还应当将目光放在生态环境的建设方面。为了在城镇化建设中时时兼顾环境保护工作,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建立起整体环境控制体系,满足城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环境保护要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行为的优化应当依靠法律制度的完善。在明确环境对城镇化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有关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5]。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应当积极应对,在合理分析成因的前提下选择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以免不当治理行为造成二次污染。

3.3 提升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规划不当和发展理念错误,同时居民不环保的生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环境破坏问题。在新时期的城镇化建设中,优质生态环境的创建离不开公众的支持。虽然个人的环保行为只能产生微薄的作用,但若是环境保护成为风尚,每个人都能自觉贯彻落实环保理念,那么在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城镇环境将得到快速优化。对此,政府管理人员要强化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鼓励居民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

4 结语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将更多地体现环保理念,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作为,在充分认识城镇化污染问题的基础上调整城镇化建设方向,确保城镇化建设工作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噪声污染城镇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噪声治理不应止于“民不举,官不究”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1/5欧洲人受噪声困扰
噪声污染公益海报设计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城镇化重量更要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