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代杉木造林技术探究

2021-12-28李江川

南方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成林杉木种苗

李江川

(江津区林业局,重庆江津 402289)

一代杉木是用实生苗造林种植,而二代杉木是用原有的老蔸条经萌发起苗管理后长成的。就生长方式而言,常规二代杉木造林活动不需要进行种苗远距离运输工作,能够降低在运输过程中感染细菌病毒、发生脱水现象的情况。

1 造林活动的生态价值

造林活动是指为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而进行的人为种植或栽植造林的生态活动。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对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起到净化作用,更能通过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释放氧气,发挥净化空气的生态作用。而造林活动生态作用的发挥不仅与其自身特征有关,更与其生物量有关。生物量越大的林木群,所能实现的环境净化效益就越高。造林活动对于生物系统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有着重要作用,在缓解资源压力的同时,更能表现出林木的生态效益价值[1]。

在进行造林活动生态价值研究时,应在成林生物多样性与成林生长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成林生物多样性是指在造林范围内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有机结合,在大量生物的活动支持下,成为系统中的生存载体,并依次构建而成的生态系统。其能够有效促进碳氧平衡、涵养水源、防沙防风,充分提高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造林活动培育过程中并不仅有种苗栽植等任务,后续成林管理同样重要。不同的造林树木种类生长年限不同,有的成林甚至需要两代人的心血。但就其生态价值研究工作而言,要考虑到当地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对于整片成林系统的影响。这关系着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也是造林活动生态效益评价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 第二代杉木造林选种培育

选用优良品种进行二代杉木造林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种苗成活率。培育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根系发达、没有病虫害污染、受环境影响较小的杉木品种。建立杉木种苗质量监督站,可以利用子代测定法对原杉木幼苗质量进行分析,与林木种苗监督体系进行合理化结合,确保第二代杉木造林作业中的种苗质量。成活率较高且较为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杉木品种可以归入良好二代杉木体系中,要选择这些良好的二代杉木品种作为种树进行杉木造林。

3 第二代杉木造林种植培育技术

3.1 栽植技术

第二代杉木造林种植技术人员应对栽植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来说,晚冬与初春的土壤温度逐渐上升,且地表以上的蔸条等二代杉木组织器官还未苏醒,而地下的根系组织已经萌发。在这种条件下,二代杉木的蒸腾作用较低,对于生长环境的温度要求不高,此时进行杉木蔸条起苗,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根据当地土壤营养供给能力,落实相关技术性指导工作,测算好不同区域的二代杉木栽植密度,构建杉木种苗的高效化培养体系,配合不同种苗习性实现灵活种植。此外,还应进行合理打穴工作,科学的造林打穴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问题,克服地势对于二代杉木造林活动的影响。造穴作业时应该对穴的深度进行明确规定,常规深度最好控制在0.2 m 内;部分特殊栽植地区如山区、丘陵等地,可以将穴深度控制在0.25 m 左右,保证杉木蔸条在生长过程中得到充足的养分供给。对于部分经常发生春旱的地区,可适当选择雨季进行二代杉木造林,此时天气温度高、湿度大,为杉木蔸条的复苏提供了有利条件。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在起苗当天完成种苗栽植工作,并配合当地气象预测部门,准确了解当地下雨情况变化,尽量选择雨后初晴的时间点进行造林。栽植工序完成后要将土压实,以有效提高第二代杉木造林的成活率。

3.2 抚育管理

杉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二代杉木造林工作中,为保证杉木蔸条获取充足的养分,应及时进行除苗工作,将没有用的幼苗萌芽清理干净,保证起苗的生长环境。可以适当撒施速效氨肥,提高杉木蔸条的生长速度,保证同期杉木的长势相同,提高整个区域美感的同时,对二代杉木造林的自身调节系统构成提供帮助。还要定期进行杂草清除工作,科学的抚育管理技术对二代杉木生长有着重要意义。杉木蔸条生长过程中的最佳除草松土时期分别为起苗后第3 个季度、第2 年的年中与年末。松土作业时要尽量将杉木蔸条周围的土壤扒开,降低新苗萌发的可能性[2]。

3.3 浇灌水源

第二代杉木造林种植起苗完成后,技术人员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杉木插条的习性进行水源浇灌。若种植环境较为寒冷,早晚温差大,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水源浇灌方式,有效控制种植地的土壤环境,避免杉木蔸条被冻伤;而若种植环境较为湿热,则应选择多量少次的水源浇灌方式,为杉木蔸条生长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对于刚起苗的杉木蔸条,其自身还较为脆弱,应注意浇灌力度,避免浇灌过程中水流速度过快造成蔸条损坏;或采用滴灌等方法,结合当地天气温度变化,保证浇灌量的平均分布。

4 提高第二代杉木造林效果的策略

4.1 提高造林质量

第二代杉木造林种植工程主要包括杉木生态体系、杉木安全体系以及杉木产业体系建设,应秉承着“高质量、严标准”的造林标准,强调杉木造林的验收工作,促进杉木造林的长期发展,将造林质量作为第一管理要素。改变传统造林工作中“重造林、轻管理”的不恰当理念,在完成造林活动后,加强二代杉木林的管理工作,适当增加管理资金投入,提高检察监督力度。若出现病虫害覆盖、私砍私伐、火烧事故导致一公顷以上杉木林地被破坏的事件时,当地林业管理部门要通过正规手段,组建执法管理队伍进行彻底调查,建立相关档案,对事件责任人依法进行相关责任追究,并做好事后补救工作,强调造林管理早安排、早预防、早落实。

4.2 加强林地数据统计分析

二代杉木造林管理人员应做好造林数据统计,在当地政府机关的帮助下,收集不同年限的二代杉木成活率及种植情况。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分析较为适合本地杉木造林的技术手段,总结出有效提高当地杉木造林成活率的方式方法,实现杉木造林最大化的林业价值与经济价值。有条件的管理部门还可以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对杉木管理人员以及数据统计人员进行养殖专业技术授课,提高杉木造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基础,促进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交流管理经验。

4.3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部门对于第二代杉木造林种植的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政府机构的政策法规介入,构建二代杉木造林管理体系,有效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能够有效保障杉木造林质量。可以由政府林业部门牵头,由杉木造林技术人员及森林管理人员组成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赋予一定的执法权力,以保证获得更好的二代杉木造林效果。摒弃原有的管理制度,重视法制法规的强制性管理,对造成成林破坏的行为人进行责任追究及罚款,严重者可提出刑事诉讼。此外,应通过政府媒体宣传杉木造林保护工作,利用手机、电视等网络媒体形式,加强对杉木造林保护活动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杉木造林管理活动中。

4.4 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森林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其在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可再生能力。但过度采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将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而杉木造林技术发展的实际意义便是有效保护森林系统,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为后代储存自然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开展公益造林活动。但造林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对造林技术进行不断研究,深入了解造林理念,在遵从实际的基础上为林业可持续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

5 结论

强化第二代杉木造林工程的技术创新,应从种苗培养与成林管理两方面进行,强调从长期发展角度对造林活动进行深入探究,有效推动人工造林活动现代化发展。在造林过程中,可以选择与杉木较为匹配的树种进行混合种植,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二代杉木蔸条的恢复能力,促进树种分布稳定,实现森林的多种效益。

猜你喜欢

成林杉木种苗
传承
力争上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天高云淡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不同混交方式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影响研究
期盼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