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初探
2021-12-28张振涛许景涛
张振涛,许景涛
(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2.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城市建设离不开景观设计,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建设增光添彩、锦上添花,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城市景观设计在传统景观设计基础上,还需调整设计方向和创新设计思路,将设计与海绵城市理念紧紧结合在一起,让海绵城市理念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融入城市日常运营与管理中,赋予城市未来建设与发展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频次增多,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一年多次内涝,人与自然矛盾激化,海绵城市理念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城市规划发展思想。该理念强调生态优先原则,并主张借助自然手段和人为手段进一步缩小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的距离,从而加强、加大对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包含雨水资源储存、净化利用等多项内容,增强城市雨洪管理的弹性[1]。
随着新时代对加强城市内涵建设的新要求,我国城市中的水问题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愈演愈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刻不容缓。依靠传统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管网设计标准来实现雨水管理的思路和做法显得力不从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因此,需要创新思路和做法,依托一些自然手段和人工手段,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雨水得以自然存储、下渗和净化,并使得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尽量减少直接排放或浪费。
在海绵城市理念应指导下,已经有城市在尝试海绵城市建设。例如,北京自2000 年起,开始全面启动“排水”与“用水”相结合的雨洪管理系统,一直沿用至今,使雨水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除此之外,自2014 年10 月之后,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等多部委相继出台了与海绵城市相关的政策及文件,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许多城市陆续加入海面城市试点建设,也因此让海绵城市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策略
2.1 对城市公共空间雨水的疏导与利用
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点缀城市、服务市民的重要景观节点,因此,需要重视公共空间的设计。其中,就公园景观而言,首先需要结合公园自然地势,制定消纳广场和绿地坡面径流的设计方案,运用微地形营造技术布设水景,从而将公共服务与自然生态紧密结合起来,顺理成章地形成一种自然的协调关系。另外,需要在园区内合理设置溢流口,防止在降雨强度过大时,公园处于浸泡状态,可以防止大面积积水。在规划设计中应合理设置雨水花园,既要符合美观,又应符合地表径流消纳要求。另外,在植草沟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雨水渗透功能,使得雨水被充分采集、储存和利用,以达到充分节约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在满足公园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植草沟底部宽度宜控制在1.2 m 左右,土方开挖深度宜为0.5 m,边坡坡度宜为3 ∶1,两侧间距离控制在3.9 m 左右。通过植草沟让雨水沿着地表径流汇入指定的地方,如水塘、河湖、湿地等,从而减少地面排水设施的覆盖面积,提高公园美观舒适度,避免对市民散步、休息造成干扰,以此就可提高公园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势得以彰显。
2.2 拓展城市建筑小品的雨水利用功能
城市景观中的建筑和小品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元素,亦是各类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包括一些商业街、商店和餐厅等建筑,多为人流量大的区域,是市民主要休憩、工作和娱乐的城所,雕塑、廊架、景墙等建筑小品,在增强观赏性的同时,同样具有拓展雨水利用的功能空间。为了实现建筑小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可从一些商铺、景亭、露台和屋顶等建筑的绿化入手,通过设计层次更丰富的绿植景观,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互交融、相互衬托,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可以为更多鸟禽类动物提供栖息地,还可利用绿色屋顶收集雨水,将收集的雨水直接汇集到地下蓄水池,提升雨水利用率,同时绿色屋顶还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于城市中有条件改造的建筑,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简单改造来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从而优化水循环系统、丰富城市景观的第五立面[3]。
2.3 提升道路景观的蓄水或透水能力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从保护生态环境视角出发,削减城市建设对自然的侵害和干预,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大有可为。在尽量节约建筑材料使用前提下,将路面设计成透水式人行道,让雨水直接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为城市用水做好储存工作,且为之后的水资源净化做好准备。除了这一优势外,还可避免城市内涝情况的发生,可谓一举两得。在道路两旁设计树池,让雨水直接灌溉树木。在设计树池时,需要注意筛选吸水性较好、排水性较好的沙石土壤和过滤性较好的土层。在生态林荫道景观设计中,应以中央绿化带为主要形式,这样可以确保雨水得到充分利用。就当前城市建设而言,一般主干道设计得较宽,主要是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这也造成道路较大程度上不能及时排水,很容易在雨天产生内涝。为了更好地解决道路排水问题,应将中央绿化带宽度适当提高到1.5 m 以上,结合实际情况,在不阻碍交通的情况下,适当增大与道路的高差,从而提高雨水收集能力,达到美化和雨水利用的双重目的,更好地突显海绵城市理念,并造福当地市民。
2.4 提高湿地景观的生态容量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湿地景观的占地面积较大,属于景观设计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使湿地景观具备较强的雨水调蓄能力和净化能力,湿地景观在雨水调蓄方面可挖掘的潜力巨大。当然,湿地也是市民休憩的较好去处,除了满足休闲功能外,还需加强消纳雨水功能。如果突发暴雨,湿地同样存在内涝风险,因此在进行消纳雨水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降低该区域内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以及径流污染,从而达成保护水资源、储存水资源的双重目的。另外,在步道硬化方面,要多选用透水铺装,包括透水沥青、透水砖等,也可选用鹅卵石进行铺设,不仅铺设简单,且对地表径流具有较强的吸收功能和消纳功能。除此之外,这种地面硬化方式方法还可以在城市其他场所运用,切实提高城市景观设计的综合质量和水平。
2.5 提高水体景观的海绵标准
海绵城市理念就是合理处理雨水自然循环和利用水资源的理念,需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处理好与海绵城市理念的协调问题,对于如何将水体景观设计得更加符合海绵标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工程实践。在水体景观设计中,首先需要根据水的形态展开设计,尽量维持水态的原有形态,以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的介入和破坏,否则将与海绵城市理念相违背、相冲突。同时,要结合全球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城市水体景观进行修复和改造,重新培养被严重破坏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并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循环和利用,从而为水体景观改善城市整体生态景观打好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对水体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还需最大化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尊重动植物生存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摸索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举措,以达成保护水资源、加快城市发展的双重目的。
3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海绵城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十分成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直接借鉴。在城市景观设计实践中,还需大胆创新,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之路。为了使海绵城市理念能更好地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特提出以下3 点建议。
1)在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应预先考虑到建设施工的难度和经济性,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切忌一味追求理想的海绵城市设计而脱离现实。有时尽管设计很完美,但脱离现实的理想,最后只能是浪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一定要结合城市基本状况来进行景观设计,将海绵城市理念合理适度地融入城市建设之中。
2)以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切忌将设施设置得过于单一化、保守化。如利用河渠、水塘、水库等蓄水设施进行强行蓄水,或是利用有山坡地势的河口和入海口强行排水,单一的强蓄和强排都是不可持续的。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还需以节能和利用为核心,在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的前提下,促进城市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有序结合,减轻城市设计项目的过度建设或超负荷运转。
3)以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还需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系统与整个城市之间的关联性,确保两者之间的匹配兼容,同时确保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全面覆盖,以保证整个城市系统正常运转,发挥对雨洪管理的弹性作用,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达到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的目的。
4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且与自然环境矛盾不断激化下产生的新兴理念,对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均有重大意义,还需各个城市不断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关注和重视,并为此制定和实施严密且科学的城市景观设计计划和策略,严控建筑排水标准,开源节流,以此实现海绵城市理念的贯彻和渗透。另外,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还需积极借鉴已经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在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经验,从而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让城市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