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农村学校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研究
2021-12-28曹勇
曹 勇
(沈阳市辽中区二中教育集团)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强调要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内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我校在集团化办学中,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做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准入、招聘、交流和退出机制,改革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一、思想先行、师资均衡,是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
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首先,要认识到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现在的农村教育实现了由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走向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由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走向多元、由农村学生“有学上”走向“上好学”的重大转变。义务教育由非均衡向均衡的发展转变,不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本质上体现了实现教育平等、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以及构建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社会之价值诉求。
其次,要知晓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即义务教育的数量特征和质的规定上都要体现“平衡”的特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主旨在“质”,而非“量”,不是发展追求数量均等,而是在发展过程中突出“衡”的趋向。“均”不是目的,“衡”才是本质。同时,学校在硬性设施完全均衡的条件下,要紧盯最重要的软件配置——师资配置。
最后,教师的均衡要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平衡。学校依据教师的档案,将其性别、年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成绩、团队意识等纳入系统,进行科学的权重考核,突出数量的权威作用,用数据说话。进行师资均衡时,强调数量绝对均等和质量相对均衡相结合、优长发展与弥补不足相结合、长远打算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团队力量与个人能力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均衡分配了各年部、各班级任课教师。在师资均衡操作过程中,我们还从细微处着手,将基础科如小学的语文、数学分开教授,非基础科跨年部任课,有“特设岗位”“特色教师”,重组产生合力。营造“比学赶帮”的竞争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这样才能达到从教育服务机会均等走向教育服务质量均等。
二、课堂提质、课程优化,是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本
提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其内涵必然是强调对教育质量提升的诉求,强调以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优质均衡是关注学生在教育结果和效果方面最终达到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基本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育新人”目标也要求我们要向课堂要质量,突出课堂做为教育主旋律、主渠道的作用。
首先,打造“双师”课堂,进行线上教学。打磨成形的课堂,年部共享,优势互补,相关其他教师跟进辅助,答疑解惑。针对学生课外时间与课程内容上传同步视频,师生扫描二维码即可分享。
其次,以“课博会”为契机,形成师生“共同学习笔迹”。“共同学习笔迹”做到了“课前、课中、课后结合,教师、学生、家长结合,书本、练习、作业结合,自学、教材、巩固结合”的“四结合”。“共同学习笔迹”经个体备课、集体磨课、领导审批等几个环节,最终形成了“温故知新”“传道解惑”“纲举目张”“敏学思齐”“水到渠成”“学而知之”和“三省吾身”等七个栏目,同时配以师生互助、双师教学、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合作、亲子互助、个人成长等相关教学相长、家校互动等内容,使“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成为可能。
最后,依据区域特点和学生情况,整合国家、地方教材,调整课节时间,分为求知课、求学课、创新课和实践课,保证不同知识讲授所用的时间科学合理,满足学生成长所需。例如,针对学生品行方面提出了“修身课”;针对接触社会、亲近自然的目的提出了“旅程课”。又如,在“数学思维课”中着重培养了师生“八个学会、八个善于”的思想,即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学会培养;学生学会想象,教师善于提问;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学会质疑,教师善于创设;学生学会表达,教师善于倾听;学生学会合作,教师善于组织;学生学会评价,教师善于捕捉;学生学会应用,教师善于引导。课程开发上我们坚持了“生活教育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的内容、还是一部教育方法论”的思想。
三、研修助力、考评督促,是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
首先,利用城乡结对子、手拉手、影子培训等机会,向城区优质学校学习,利用区域内五个集团校之间的优势,修正本校的不足。学校研修活动坚持了平衡动态的原则,做到了计划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教师听课,要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方法,明确自己要听什么,做到听课的“三准备”(知识准备、目标准备、自我准备)。研修活动实现了抛锚式解惑,形成“一课题、四环节”模式,即聚集课堂,诊断示范,发现问题;行动观察,研课磨课,研讨问题;以赛促训,不断反思,展示成果,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学会研究,总结提升,课题研究。
其次,制订考核评价机制。学校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的标准为统领,从是否成为“五人”教师为具体着手考核,即教师要有数,目中有人;要担当,教书育人;要敬业,立德树人;要坚守,三尺成人;要创新,超越他人。
最后,“爱”是考评教师的第一要素。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学校开展了“心中最美教师”“家长心中的好老师”等考核评选。对教师爱岗敬业的质量与管理,除了有学生评议外,还引入第三方机构调查认证认可。考评促使教师悦纳处境不利的儿童,有助于加快形成教育内外齐发力、多主体共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机制。考评督促既注重了质量测评的结果,又注重了对推进过程的考评。德育考评实行奖励加分制,促进德育养成规范化。考评细则涉及内容从教学到德育,从宏观到微观,包括考核教师的业务素质的笔试,考核教师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教育手段使用情况,使农村教师也具备了“云技术”和“课程超市”等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