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代遣宋使节借官现象

2021-12-28

兰台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金朝国威使节

姚 远

北宋政和八年(1118),北宋派遣马政等渡海赴金,商议攻辽复燕事宜,正式揭开了宋金交聘活动的序幕,直至南宋绍定六年(1233)“金遣阿虎带使宋借粮”宋人不许,并于次年联蒙灭金为止,双方交往达116年。这期间无论和战,双方交聘活动均未中断。双方使节频繁往来,为达成政治诉求、经济往来、文化互通等多重目的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治文化尚不发达的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欲通过交聘达到相应诉求,使节的选用则必须慎重。与此同时,国家的体面与国威又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使节的官阶与其原有官阶之间存在偏差即在所难免,这就导致金遣宋使节中普遍存在借官现象。早在开宝初宋辽交聘过程中就有宋人出使借官现象[1]。此后,借官出使形成惯例,并在金宋交聘过程中得到沿袭。关于金代借官现象,前贤已有研究[2]。但涉及一些具体问题,如金遣宋使节借官特点、原因等方面尚有补正的余地。本文遂以金宋交聘为线索,对其中的金使借官现象进行探究。

一、金使借官现象的出现及特点

借官亦称假官,即使节出使他国期间假借非本职的其他官职,在完成使命后恢复原职。宋辽交聘过程中即存在借官制度。宋朝曾针对使节出使辽国制定了完备的借官制度,在与金朝交聘过程中借官现象得到沿袭并为金朝所借鉴[3]。

此前有学者曾将宋辽使节列出12种,分别为正旦使、生辰使、告哀使、遗留使、告登位使、祭奠使、吊慰使、贺登位使、贺册礼使(即贺邻邦皇太后受册者)、回谢使、泛使(亦称国信使)、答谢国信使[4]。这12种使节中,除贺册礼使在金宋交聘使节中未出现外,其他使名与任务在金朝赴聘使中均有出现。此外,江南诏谕使之使名为金所独有。从上述金聘宋使节的类别中可以看出,除必通之贺正旦、生辰使外,其余使节都带有明确的政治和外交等目的。

早在金宋交聘早期,曷鲁等人就曾借贝勒的身份出使宋朝[5]。熙宗天眷元年颁布新官制及换官格,建立了完整的职官制度[6]。此后,金朝使节借官现象时有发生。

关于金遣宋使节借官出使现象,《金史》中有明确记载。例如,纥石烈良弼,“天德初,累官吏部郎中,改右司郎中,借秘书少监,为宋主岁元使”[7]。刘筈,“皇统二年,充江南封册使,假中书侍郎”[8]。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金主遣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刘筈、奉国上将军礼部尚书完颜宗表来”[9]。又据《金史·交聘表》记载,刘筈当时的官职是光禄大夫、左宣徽使[10]。又如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二十九年(1159)金遣翰林侍讲学士施宜生贺宋来年正旦,以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耶律翼为副[11]。然据《金史·交聘表》载,正隆四年(1159)“十一月甲辰,翰林侍讲学士施宜生、宿州防御使耶律辟里剌为贺宋正旦使”[12]。考《金史·海陵纪》,正隆五年(1160)四月,“宿州防御使耶律翼使宋失体,杖二百,除名”[13]。由此可见,耶律辟里剌与耶律翼应为一人,其本官为宿州防御使,借官为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通过以上材料可以发现,《金史》所载金朝使节的官职是原官,而宋方记载的官职是借官。通过辨析史料,现可明确金遣宋使借官者53人,有以下特点。

1.金使借官既有高于原官者也有低于原官者。宋人出使借官,官职均比原官要高,而金人出使借官往往比本官要低。南宋人岳坷在谈到北宋景德以来遣使现象时说:“自景德以来,凡中国使入蕃,必随所居官小大加借以遣之,所以重王命,绥远人也。议者或谓单于天骄,其报聘也,官虽高,必降秩,以示杀礼。”[14]宋人往往提高使节的品级借来提高使团规格,以示对对方的重视。而金朝这种降官出使的做法意在提高自己的地位,显示本国的政治威势。尤其是海陵王在位时期,金人意欲南进,为示杀礼大多借低官出使。

2.借平阶官出使。除降官出使与宋不同外,金人也有借同一品级官职出使之例。例如,正隆六年签枢密院事高景山借官殿前都点检出使宋朝贺宋主生辰[15]。查《金史·百官志》签枢密院事为正三品,殿前都点检亦为正三品[16]。此为金人借官出使与宋人借官出使不同之处。

3.地方官借京朝官出使。例如,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金国贺生辰使龙虎卫上将军殿前左副都点检完颜宗永、副使通议大夫充翰林待制程采见于紫宸殿”[17]。又据《金史》载,宗永“皇统初,充牌印祗候。五年,出为赵州刺史,秩满再任”[18]。可见,完颜宗永原官为赵州刺史,是地方官,而借官为京朝官。正隆四年(1159)贺宋正旦使耶律翼,本官宿州防御使,借官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亦为地方官借京朝官出使[19]。以上两例均为地方官借京朝官出使。

4.郎中多借秘书监官出使。例如,纥石烈良弼本官右司郎中,借秘书少监为宋主岁元使[20]。绍兴二十五年(1155)“金主使正议大夫守秘书监兼右谏议大夫李通、广威将军充群牧副使耶律隆来贺天申节”[21]。又据《金史·交聘表》载李通本官为左司郎中[22]。以上两例均为郎中借秘书监官出使。宋朝规定使节出使时“少卿借秘书监,郎中以下并借太常少卿”[23]。而金朝郎中多借秘书监出使,此为金使借官特殊之处。

二、借官现象的原因

借官亦称假官。金宋交聘过程中普遍存在借官出使的现象。金人出使借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彰显国威。金与宋交聘伊始,“扬金抑宋”的基调即被确立。尤其是在海陵王统治时期,在“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24]的战略构想下,出使南宋已然成为压制南宋声势、彰显大金国威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南宋人岳坷在谈到北宋景德以来遣使现象时说:“自景德以来,凡中国使入蕃,必随所居官小大加借以遣之,所以重王命,绥远人也。议者或谓单于天骄,其报聘也,官虽高,必降秩,以示杀礼。”[25]可知当时之人已注意到金人借官“降秩”出使。在当时宋人看来,金降官遣使的目的就是为了遏制南宋对金的政治与正统在广大士人观念上的优势,以为其后与宋的正统之争做好铺垫。虽然金朝出使并非如其所云“官虽高,必降秩”,也有升秩的情况,但多数使节降秩出使,以彰显本国威势。

除了彰显国威,以抑南宋目的外,金抬高出使南宋使节官阶还有笼络士人之意。例如,据《金史》记载:“海陵谋伐宋,以(蔡)松年家世仕宋,故亟擢显位以使宋,欲耸南人观听,遂以(蔡)松年为贺宋正旦使。”[26]蔡松年于宣和末与其父蔡靖守燕山,兵败后随父降金,天德年间擢为户部尚书[27],贞元元年蔡松年借官宣奉大夫、尚书左丞使宋[28]。查《金史·百官志》,户部尚书为正三品,而尚书左丞为正二品[29]。金人使宋品级多为三、四品,而蔡松年借正二品官出使,很显然,海陵王此举意在通过对南宋降人的荣宠降低南宋士大夫对金的疑虑,并对其加以笼络,从而为其日后的南下一统埋下伏笔。

2.便宜行事。金遣使入宋,一方面是为了彰显国威,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外交事宜。对于政治文化尚且不成熟的女真统治者而言,灵活处理交聘事宜,对于出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状况便宜行事以维护大金国体是其不得不考虑的。从这个角度看,委任文化水平较高、政务能力较强的汉族士大夫出使是比较恰当的选择,然而就金代政坛来看,一般情况下,汉族士人品级较低。因此,借官出使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例如,泰和二年(1202),金遣完颜瑭、张行简贺宋正旦。章宗戒谕完颜瑭“卿过界勿饮酒,每事听于行简”[30]。又谓张行简曰:“宋人行礼,好事末节,苟有非是,皆须正之,旧例所有不可不至。”[31]南宋素来对金以蛮夷视之,而不谙儒学对宋朝礼节不甚了解的金人在宋金交聘场合中则无疑成了宋人嘲讽奚落的对象。而重用深谙儒学且懂礼的使节出使,在避免这一窘境的同时,亦可彰显金之国威。

与汉族官员相比,女真族官员一般缺乏此种应变能力和文化素养。而汉人在谈判或交聘场合中不过分纠缠于细节问题,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这一点是女真使者比较欠缺的。例如,海陵王时使宋的完颜思敬,宋人请其观钱塘潮,“思敬不观,曰:‘我国东有巨海,而江水有大于钱塘者。’竟不往”[32]。完颜思敬却宋之请,固然有弘扬国威的意味,但在外交活动中,这种行为无疑不利于双方交往。章宗就曾戒谕使臣“两国和好久矣,不宜争细故,伤大体”[33]。可见,使节过分纠缠于细节问题或行为不当有损两国和好关系。海陵王以“永固为副,且令永固伺察宋人动静”,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交聘事宜中,充分发挥汉族官员在文化、政务上的优势,尽量克服女真官员在应变能力、文化素养与政治策略上的劣势,是金借官遣使的又一原因。

3.奖励宠臣。使节出使时官职的高低与国家实力有很大关系。金朝由于国家实力的强大,在宋金对峙中长时间处于优势地位,而且经常以正统自居,所以当双方处于政治、军事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时,派遣使节出使宋朝,一般不会用高官。但是由于宋朝往往给予金朝使节优厚的赏赐,能够给出使之人带来一笔数目不小的财富。据《金史》载:“凡使宋者,宋人致礼物,大使金二百两,银二千两,副使半之,币帛杂物称是。”[34]李辉指出,金人使宋所得赏赐与金国一品官五年的俸禄相当,足以见其所得之丰厚[35]。金人出使之所得除自增一部分物力钱,以其受馈遗外,全部为己所有。例如,大定十四年(1174)梁肃使宋所得折钱一万贯左右[36],归国后自增物力六十余贯,其余皆为个人所有[37]。移剌子敬使宋后“受诸部进贡,所受礼物,皆散之亲旧”[38]。明昌四年董师中出使宋朝,使还所得金帛分遗亲旧[39]。因此,金朝通常将出使宋朝作为对大臣的额外赏赐。然而,一些宠臣官职较低,不足以承担出使的重任,借官出使成为便宜之举。例如,贞元二年刑部侍郎白彦恭、刑部尚书胡砺出使宋朝,“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40]。海陵王在位时“怨家告诬开府慎思与西北路部族谋叛,彦敬鞫得其实”[41]。彦敬即白彦恭,因避金显宗完颜允恭讳改名为白彦敬。海陵王为嘉奖白彦恭特任命其为贺宋正旦使。然而,白彦恭时为刑部侍郎,胡砺为刑部尚书,其官职低于胡砺,以白彦恭为正使胡砺为副显然不符合制度[42]。因此,白彦恭借官骠骑上将军签书枢密院事升秩为三品官,而胡砺借官为中散大夫守右谏议大夫充翰林待制同知制诰降为四品官出使[43]。这样既维护了金朝的大国地位,符合出使规则,又兼顾了使节利益,一举两得。

金作为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其政治文化成熟度相对较低。同时,与南宋、西夏等多政权并立的军事格局,又使其不得不以频繁且有效的交聘活动来处理与各政权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以特定的场合与明确目的为导向,派遣能够完成交聘任务的相应官员出使,便成为其派遣使节的主要目的。因此,借官现象在金宋交聘遣使活动中屡见不鲜。这个现象一方面可以为金解决和处理相应的外交事务;另一方面,合适的官员出使也可达到彰显国威的效果。此外,南宋对使节的丰厚馈赠成为皇帝变相赏赐宠臣的良机。借官现象的产生,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金朝统治者“实用主义”的选官策略。

猜你喜欢

金朝国威使节
蔡奎全:一位民间使节的传奇故事
金朝酋邦社会形态下勃极烈官制始末
试论金朝开国皇帝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朝铜钱货币流通贮藏形态管窥
关于金代钱币制度特征的探讨
使节小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