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过程中张家口地区农村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及作用发挥研究*

2021-12-28曹永峰

南方农机 2021年6期
关键词:张家口贫困人口预警

曹永峰

(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1]。”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张家口地区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全市12 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农村整体贫困面貌得到根本改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关键节点,张家口市作为农业人口大市同时又是2022 年冬奥会举办地备受关注。所以,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仍需更加关注农村少数贫困人口问题。农村防返贫预警机制的建立是今后一段时间张家口地区各级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

1 脱贫攻坚过程中张家口地区农村返贫现状

一是返贫人口少量化。现阶段,张家口地区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基本控制在1%以下。贫困人口基本是没有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但仍包括极少数返贫人口。二是返贫原因复杂化。返贫人口的出现,一部分是因病或因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所致,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内生动力不足、收入不稳定等诸多原因所致。三是返贫再脱贫困难化。在这些返贫人口中,因为疾病或重大变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后期只靠国家政策帮扶,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很难实现再脱贫。

2 张家口地区农村返贫成因分析

2.1 农村返贫人口内生动力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国家在扶贫的过程中,总是强调要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的脱贫积极性。然而,在现阶段,部分返贫人口仍然在思想上不够上进,总是寄希望于国家政策帮扶,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同时,返贫人口的“反面示范”效应,会影响广大农村人口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稳定脱贫的积极性。

2.2 空心村问题依然突出

张家口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等,农村空心化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空心村问题,不仅影响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还会影响今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空心村中的农民群众,年龄结构偏大,劳动能力偏低,参加扶贫产业愿望低,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收入,所以收入不够稳定,抵御不确定因素能力差。如果遇到天灾或自身患病,这些农民群众往往会成为返贫的主要对象。所以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农民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张家口本地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产业扶贫是农民增收、增强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的主要手段。通过扶贫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农村人口收入的可持续。然而,符合张家口本地的优质产业数量依然不足,本地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突出,通过产业拉动贫困人口的能力依然有待提升,各级政府对符合本地发展的优质产业的扶持力度依然需要加大。

2.4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措施不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异地搬迁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使现存少量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易地搬迁的后续可持续发展,是农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所在[2]。然而,现阶段各级政府对易地搬迁后农村产业的引入及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的扶持措施仍不够完善,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重点加强的方面。

2.5 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考察山西时指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要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现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张家口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带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两委”班子呈现年轻化趋势。然而,不可否认,部分基层党组织仍然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明显,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仍存在“拍脑门做决定”的现象,基层党员干部社会治理能力依然缺乏,甚至引发干群矛盾。于建嵘教授认为:“因利益分化和冲突及基层党政行为失范造成的农村权威结构失衡,是农村社会冲突的基础性根源[3]。”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社会治理能力,依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6 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级政府的农村工作重点都放在如何保证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摘帽上,对于建立多元长效的农村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缺乏系统地谋划。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背景下,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多元长效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是今后各级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

3 构建多元长效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需要各级扶贫主体组织推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真心帮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建立农村长效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不仅可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同时为今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的建档立卡人口依然应该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许多建档立卡人口虽然在现行政策标准下摆脱贫困,但在实际情况下,依然是收入相对微薄的群体,如遇到家庭重大变故,会有返贫的风险。所以,在今后的农村工作中,我们应该建立农村人口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将包括所有建档立卡人口、非建档立卡高龄人口等重点人群列入监测范围。通过建立农村人口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返贫边缘人口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并且给予资金救助或政策倾斜,确保返贫人口最小化。同时,通过建立农村人口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可以优化扶农资金的分配,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3.2 建立脱贫人口权益保障机制

正如前文所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脱贫人口仍然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对象,他们的合法权益尤其需要重点保护,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建立脱贫人口权益保障机制。通过该机制,鼓励脱贫人口通过参与农村农业合作社或通过劳动入股、财产入股等多种方式,稳定收入来源,并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只有其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才不会打击脱贫人口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的积极性,才能够为今后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3.3 建立“造血式”扶贫机制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用“造血式”扶贫取代“输血式”扶贫模式,构建“造血式”扶贫机制尤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输血式”扶贫模式,不会是长效的健康的方式,“输血”可以解决贫困人口的一时之困,却无法使其长期稳定的摆脱贫困[4]。所以,今后的扶贫过程中,应该重点建立“造血式”扶贫机制。通过就业培训,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同时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质产业,通过产业拉动就业,就业拉动脱贫,使贫困人口的收入可持续,从而摆脱贫困,同时也防止了返贫现象的发生。

4 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发挥的重要作用

4.1 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建立长效的农村人口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8 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啃下了脱贫攻坚这个硬骨头,为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这个历史性的成就来之不易,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建立长效的农村人口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正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手段。通过长效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农村返贫人口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效地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

4.2 保障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建立长效的农村人口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保障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乡村振兴有序衔接,重点依然是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建立长效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重点关注了发展中农村人口的问题,实现对返贫边缘人口早发现、早帮扶,保证返贫边缘人口享受国家帮扶优惠政策的延续性。同时提前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科学规划,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项目,促进重点人群合理就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4.3 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发展,增强基层干部防返贫意识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桥头堡”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政策的宣传者,是群众利益的保护者,是连接党群关系的桥梁。通过建立长效的农村人口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可以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建立长效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可以提升基层干部防返贫的危机意识,消除“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麻痹思想。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己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社会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张家口贫困人口预警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张家口专场二)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张家口专场一)
张家口发布氢能规划
隐形贫困人口
来自张家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