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工程伦理意识培养研究*

2021-12-28冯文慧田晓光马晓三

南方农机 2021年6期
关键词:机械类工科工程师

冯文慧 ,田晓光 ,马晓三,2

(1.黄河交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2.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0 引言

工程伦理指在工程中获得辩护的道德价值[1],工程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才能在道德和伦理的约束下,有效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才华。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类专业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机械设计、制造和维护等工程技术人员的重任,其人才培养广泛面向装备制造、国防军工、汽车等诸多行业,是大学工科教育最重要、最热门的专业类别之一。而在对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在对其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培训和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其工程伦理意识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其伦理素养,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伦理伴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兴起。20世纪70年代,工程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美国形成[2]。1998 年,西南交通大学肖平在该校开设了“工程伦理学”课程,标志着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诞生[3]。此后,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针对工科专业开展了工程伦理教学。与此同时,诸多专家和学者围绕工科专业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伦理学的演变、发展历程和研究趋势[2,4-6],国外尤其是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在国内的借鉴和参考[7-9],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内涵[10-11],工程伦理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12-13]等方面,针对化工、材料类等专业的工程伦理教学模式探索[14-16]等方面,而专门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教学开展的研究,目前不多。

文章结合国内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机械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对高校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教学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从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以及工程伦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工程伦理意识培养的改进措施。

1 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教学和研究内容

1.1 机械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机械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就是对社会负有责任。它需要工程师能够运用专业技术知识,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也就是说,工程师要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更重要的是,他要为使用其产品的人负责或者更大范围的公众负责。因此,机械工程师在设计或者制造产品时不仅需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还应考虑到规避安全隐患和可能产生的风险,要具有对产品在工程实践中的结果负责任的意识。

1.2 严谨客观,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工程具有社会性,机械工程师作为从事工程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应具有诚信原则,在处理工程技术问题时应能够放弃主观偏见,不说假话、谎话,勇于揭露事实真相。因此,应该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养成。

1.3 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工作态度

机械工程师不仅仅需要恪守伦理准则,更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能够具有创新思维,勇于对产品进行技术革新,推动技术进步。并敢于担当,具有责任意识,为企业利润提升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2 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教学改革举措

2.1 开发适合于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材

目前,工程伦理教材都是通识性的,没有专门针对机械类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注意收集机械行业和企业的相关案例,积累素材,为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培养做好基础建设。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将工程伦理课程融入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建立“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提高新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伦理、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意识。

2.2 加强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教师队伍建设

机械专业教师不仅应具有机械专业课程知识,还应具有相关工程实践经验,机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相结合,多培养既具有工程理论素养,又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程介绍过程中能够即时将实践中的真知融入课堂当中,不仅可以使课堂更生动,也使学生参与度更高。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教师,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过程中可以吸收企业工程师许多的工程实践案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做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可以使企业对教师的工程伦理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3 加强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建设

机械类专业知识学习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在让学生更快更容易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进行工程伦理意识培养。完善课程内容,并强化工程伦理、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教育的实践性。专业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建设可以解决工科类课程教育重专业知识、轻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言传、轻身教的问题。

2.4 将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工程伦理教育课程既有人文社科特性,又具有工程实践特性,它对于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做出介绍,在国家倡导课程思政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最应该,也是最易于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在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其工程伦理、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培养,并将其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有利于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工程师伦理素养,加强工程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同进化;有利于协调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共享、和谐发展。如机械类专业学生在新冠疫情暴发时期,总想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制造口罩和呼吸机的机械设备就成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着眼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导和引导学生强化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为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培养职业自豪感,使其专业技术对社会发展,对人类幸福做出贡献。从而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这属于与热点新闻事件结合,让学生能够置身于当前环境之中,亲身感受机械工程专业对社会的作用。从工业发展的历史角度,以史为鉴,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人类创造价值,从雾霾天气到新冠病毒,得出的经验是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现代工程实践活动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为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工程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和物质保证。工程环境伦理思想的观念必须深植于每一位从事或即将从事工程活动的人员的内心。

3 结论

文章分析了高校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教学和研究内容,从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以及工程伦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工程伦理意识培养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机械类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机械类工科工程师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机械类产品结构要素设计要点探究
青年工程师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