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1-12-28曹旭妍

南方农机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育人思政

曹旭妍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确提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而“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作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在机械类专业中有着重要作用。但传统教学中,该课程只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及设计、制图、查阅资料等能力,忽略了该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如何让课程思政渗透在该课程的每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课程思政”实施面临问题

在“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通过对同类高职院校进行调研,主要归纳出以下方面。

1)该课程为实践类课程,高职院校大多是安排两周的设计专用周来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师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程,再加上课程讲解环节较少,教师只注重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很容易忽略课程思政的融入。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不透彻,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政课中的相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中,或者就是将专业课向思政课进行靠拢。简单地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几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课程思政突兀地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真正地起到育人的作用。

2)该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及课程资源都是传统的形式,只体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没有加入德育目标,且课程的教学过程大多为学生实际动手,教师讲解较少,若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来进行课程实施,很难将思政元素很自然的融入教学中,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3)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学生更注重于技术技能的学习,侧重点都在学分和职业技能证书上,对于思政教育的兴趣及重视程度都不高,且思政教育有比较强的说教成分,学生很容易感到空洞乏味,这就导致思政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4)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不能有机融合[2]。应该在该课程的知识点中找到一些可用于思政教育的要素,将这些要素挖掘出来,合理地将思政内涵赋予到这些要素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授课的环节中适当的、自然的融入相关的思政点。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也是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2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

2.1 改革思路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属于实践类课程,该课程是在学生完成机械设计基础、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带式输送机传动方案的设计,及各部分的设计计算及选择,并动手进行减速器拆装、完成减速器总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图的绘制。该实践课程是锻炼学生动手、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主要课程。在课程思政的改革中,要深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全过程,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等各环节[3]。要注重知行统一、学思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肯干、沉着冷静、任劳任怨、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2 实施方法

1)提升课程团队成员的“课程思政”能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让教师参加各类“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接,一对一针对课程、针对教师进行指导,引导课程组教师形成“课程思政”的理念,带动广大教师既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运用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举办课程思政大练兵,以比赛来促进教师团队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树立课程思政教学典型。

2)挖掘“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中课程思政元素,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该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爱国主义精神、大国工匠精神、民族自豪感等)教育元素,课程团队将以课程专业目标及德育目标为主线,挖掘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有机融合。

3)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在课程教学目标革新、课程标准修订、教材选编、课件重构、考核等环节引入课程思政,基于“寓德于教”“寓道于教”的基本原则,通过“画龙点睛”“隐形渗透”等手段将挖掘出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因势利导,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

4)建设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创新课堂教学新模式[4]。建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资源库,助力“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课程思政改革。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巧妙的设计、描述课程思政元素,比如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起情感共鸣。

5)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优化考核方案[5]。将德育目标作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的重要监测指标,在源头、目标和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监测。课程团队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评价过程不仅仅考核专业知识,同时考核德育目标,包括大国工匠精神、学生行为准则等。

2.3 有机融合

根据课程内容及课程性质,制定该课程的思政目标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专注认真、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国防精神[6]。如何将上述思政目标融入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挖掘出其中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下面简单总结几点:

1)在设计要求、设计方案、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讲解阶段,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来计算选择,哪怕小小的连接螺栓、定位销都要重视,并以此引出英国航空的一架飞机由于固定风挡的螺栓设计尺寸偏差险些导致飞机失事,来强调设计无小事,一个不起眼的小零件可能都会酿成大祸,强调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细致的态度是每名工程师的必备品质。因此,在设计中一定要仔细认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在设计计算阶段可以包含以下几点思政元素。通过减速器设计计算中安全系数的选取,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在计算过程中,从一个数据错误导致整个设计结果错误,强调设计人员认真严谨、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选择各零部件时,应告诉学生按照国家标准选择零件的重要性,强调国家标准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增强法治意识。

3)在减速器拆装阶段,通过分组完成拆装任务及注意事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安全和规矩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动手、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精神。并让学生观察减速器是由哪些零部件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其中一个零件失效会出现什么结果,从而引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强调每一个个体的重要性及对集体的影响,让学生树立团结和集体意识[7]。

4)在装配图的绘制过程中,引入设计图纸的机密性,强调泄露图纸是违法行为,会危害到国家及企业的利益,培养学生的保密意识和法治观念;绘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作为工程设计人员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诚实守信的工程伦理道德追求,并理解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2.4 改革成效

通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到“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课程中,突出了专业课自身的育人功能,提高了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很自然地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3 结语

本文对“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探索,对该课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制定了总体改革方案,从教师思政能力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法,并对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进行举例说明。这些研究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还需进一步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润物细无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