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戏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2021-12-28翟菲
翟 菲
2012年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明确指出,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对即将消失的文化现象、文化资源用文字、照片及音视频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奠定其传承发展的素材基础。戏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戏剧档案管理的重点自然是戏剧资源的保护整理与传承创新。而新媒体时代,媒体技术的档案管理价值日趋凸显,将媒体技术引入到戏剧档案管理中,从技术角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戏剧档案管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必要性
“ 摒弃传统,丢掉根本就断了文化传播的命脉 ”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策宣导、管理支持、技术支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内化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1]52-53。具体到戏剧档案,其作为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必须被重视,被充分挖掘与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带来中西方文明的冲击,戏剧档案的传承与保护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戏剧档案只有立足实际,创新形式,才能实现传承与发展。
我国曲艺资源丰富,戏剧类型多样,表现形式多元。戏剧与文学、曲艺、舞蹈、音乐等交融,衍生出戏曲和话剧两大剧种。建国之前,疏于对戏剧档案的管理,很多优秀的民间剧种逐渐消亡。历史的不断发展,戏剧发展更为丰富与完善,档案管理的压力也无形增加。戏剧档案的文化传承属性更为凸显,其不仅仅是对戏剧资料的采集与整理,更是对戏剧背后的文化内涵解读与挖掘。时代创新发展,新媒体技术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其从技术层面开辟了戏剧档案管理的新路径,关注戏剧档案完整建设的同时,也关注戏剧档案整理过程中的多主体参与,打破戏剧档案管理建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升戏剧档案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吸引力,让戏剧档案从采集到管理到传承一体化[2]28-30。
二、新媒体技术在戏剧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以新媒体技术加快戏剧资源采集。戏剧资源的零散分布与碎片化呈现使得戏剧资源采集盲目而低效,也加剧了宝贵戏剧资源的消亡,戏剧档案管理也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发展僵局。新媒体戏剧数字资源具有开放共享的属性,戏剧资源网络共享,优秀的戏剧资源、戏剧素材、戏剧传承者在开放的网络平台被关注,濒危戏剧剧种得以抢救[3]89-92。高清化的数字成像技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全面。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实现了戏剧文献资料、实物资料、音视频资料、电子资料的汇编。在互联网平台支持下,戏剧种类智能分类,传统戏剧曲目被挖掘复排。以口耳相传模式进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资源被汇编到数据库中,建立专门的数字戏剧档案。数字化的档案收集与存储使得戏剧资源搜集整理高效,存储便利。数字摄影也实现了对戏剧资源、戏剧传承人的动态监管,及时获取戏剧表演的信息,做好戏剧演绎的忠实记录。以录音、录像和文字整理齐头并进的管理模式,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采录,新媒体数字化采集也确保资料采集的真实性与系统性。数字化处理技术带来戏剧零散资料的档案化登记备份,实现异地保存。数字化集成管理使得戏剧资源的采集、存储与开发传承使用国内统一标准,戏剧数字资源库的规范统一化建设也让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
2.以新媒体技术规范戏剧档案管理。戏剧档案要想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必须及时有效地转变为公共资源,以公共资源的公共服务属性深入群众生活,被社会组织、社会机构、个人了解并使用。而新媒体技术让戏剧档案实现了跨地域的共享[4]64-66,让戏剧档案从 “ 神坛 ” 走向民间和大众,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基于新媒体信息共享与传播技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趣味的呈现方式和生动的演绎表达渗透到区域文化建设,融于校园、城市文化建设。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档案从采集到整理到存储与管理应用都有了系统化的工作体系和技术标准,在规范化的数字保护标准体系之下,构建戏剧档案资源库,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实现了数据库结构的精简和标准的统一。基于用户使用角度,实现了信息定制推送与双向互动交流,让戏剧资源的融合和共享真正落地。在云计算、数据库技术和远程服务技术的支持下,戏剧档案管理实现了异地查询、资源共享、信息公开,大大提升戏剧档案的管理效率。新媒体技术联合人工智能技术,档案信息资源可以按类型、区域、文化属性、价值智能分类检索,规范统一化地存储。而新媒体技术带来的社交互动也带动档案馆与个体用户的交流互动,社交媒体架构起戏剧档案创意加工及输出的桥梁,档案信息的传输更具针对性,戏剧档案产品更契合群众文化需求。没有了社交的限制,戏剧资源自由流动,每个人都参与到戏剧档案的采集与管理中。
3.以新媒体技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档案管理建设的本质目的是让群众惠享戏剧艺术,感悟戏剧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当前年轻人对传统戏剧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戏剧档案多为静态展示,戏剧文化的输出较少,戏剧演绎讲解也多为零散的知识讲解,吸引力不足。新媒体带来传统戏剧传播模式的变革,戏剧档案管理中融入了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传播载体,跨时空的戏剧资源获取成为可能,戏剧资源传播价值提升。戏剧传承者借助新媒体传播载体,在线分享与传播,成为戏曲界的 “ 网红 ” ,收获包括国际友人在内的大批粉丝。短视频为优秀戏剧曲目、档案资源的传承提供了崭新而开放的渠道,更多的人关注戏剧档案建设,参与戏剧档案管理,为戏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戏剧档案管理已经从档案馆整理的局限中走出来,掀起全民戏剧关注与探讨的热潮[5]42-44。而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带来戏剧传承者与观众的即时互动。再如新媒体支持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创建的虚拟世界中,借助触摸板、眼镜等虚拟互动设备,让人获得视、听、触、嗅等多感官的认知体验。如三维动画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传承突破原有戏剧视频拍摄局限,一些消亡的戏剧曲目也在三维动画技术下复原呈现,配合喜闻乐见的展示形式,让群众深入了解戏剧的艺术内涵,把握其精神价值。戏剧的传播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覆盖面更广,受众面更大,宣传方式更灵活多元。更多的戏剧档案管理部门开设短视频官方账号,进行戏剧档案的直播宣讲。短视频以通俗易懂的演说,让戏剧档案的讲解、戏剧文化的传播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
三、戏剧档案管理中新媒体技术运用反思
1.坚持适度原则,切忌本末倒置。新媒体技术带来戏剧采集、管理及传播的便利,但新媒体技术运用中绝不能本末倒置,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不可随意与盲目。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完整记录戏剧技艺为前提,以对戏剧档案文化的认同尊重为前提。如果在戏剧档案管理中刻意追求展示形式的新奇,忽略了戏剧档案背后文化遗产精神内涵的展示,这样的戏剧档案没有文化的灵魂,也没有传承的价值,这也注定其无法长久发展的命运。新媒体技术过度干预戏剧档案管理,我们最终得到的也多为没有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碎片。新媒体技术赋能戏剧档案的创新整合,传播渠道的精细裂变带动全民的传承参与,也带来戏剧档案文创产品的品牌化发展。
2.以用户为中心,档案传播共享。新媒体技术服务的核心是用户参与与体验,戏剧档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该是用户需求的合理满足。两者本质上的一致性要求戏剧档案管理必须去资源中心化,始终以用户为中心,鼓励用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参与戏剧档案的采集与管理。用户为中心要求档案管理中重视用户的反馈评价,在社交新媒体的互动引领下,为用户提供多元的档案使用选择,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档案信息推送服务,增强用户与档案馆的互动黏性。用户参与到戏剧档案创建、分享与传承中,让戏剧档案文化真正融入大众生活,提升戏剧档案的生命力,让戏剧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大增强,社会范围内群众的戏剧关注意识不断强化。
传统的戏剧采集保护因为认知的局限、技术的局限,使得很多优秀的戏剧资源濒临消亡,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遗憾。戏剧档案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就是其传承的价值所在,而新媒体的档案管理参与其本质目的就是让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能在时代的呼唤下迸发新的戏剧活力,以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融入现代生活,给予人们新的艺术审美体验与享受。新媒体技术不断变革,戏剧档案的文化核心不变,两者融合,带来戏剧档案新时期的创新传承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