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探索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分析

2021-12-28张健伟

南方农机 2021年6期
关键词:山地农业机械贵州省

徐 曼 ,张健伟

(1.毕节市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2.毕节市农机安全服务中心,贵州 毕节 5517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质量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贵州的水文地质条件特殊,复杂的山区环境严重制约了传统农业的发展,也为现代化农业带来了阻碍。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山地农业,积极推进贵州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实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1 贵州的农业产业发展条件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侧,高原山地为省内主要地形,该区域的平均海拔高达1 100m。贵州省内,山地和丘陵是最为常见的地貌,二者的面积占贵州省总面积的92.5%;而且,省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省内61.9%的区域都属于凯斯特地貌。从贵州的整体地形地貌情况来看,山地、水体和田地的面积比例为8∶1∶1。现阶段,贵州省的农用地总面积为22 124.03 万亩(1 亩约等于667 m2,下同),其中,林地占地面积为133 99.90 万亩(60.57%)、耕地占地面积为6 801.13 万亩(30.74%)、园地占地面积为245.69 万亩(1.11%)、牧草地占地面积为108.71 万亩(0.49%),其他农用地占地面积为1 568.60万亩(7.09%)。从贵州省的农用地结构上来看,耕地资源短缺问题严峻,大面积的山区与喀斯特地貌也导致当地耕地地块规模小,难以实现大规模耕种和机械化作业。不过,贵州的气候条件十分特殊。在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之下,该地区冬暖夏凉,光、水、热配合良好,且受山体影响垂直气候差异大,极大程度促进了物种的多样性,也为发展立体农业提供了先决条件。当地生物资源种类丰富,地方品种繁多,工农业污染小,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2 贵州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十三五”后,贵州省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为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现阶段,贵州省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发展模式,力图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构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和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线、提高该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增收增产与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2.1 农业机械使用情况

2019 年6 月,贵州省政府出台了有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截至2019 年年底,贵州省的农用机械总动力已经达到了2 962.71 万千瓦;全省共使用200 台大型拖拉机、184 00台中型拖拉机、124 100台小型拖拉机,拖拉机配套农具23 900 部,农用水泵618 300 台,联合收割机3 369台。与2018 年相比,贵州省农业生产环节的农机用量得到了大幅上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2 主要农作物产量

基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机械化生产方案,贵州省在2019年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为2 709.41千公顷,产量为1 051.24万吨;稻谷、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分别为664.72 千公顷、137.22 千公顷、530.598 千公顷,产量分别为423.83 万吨、32.98 万吨、232.30 万吨;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782.15 千公顷和254.94万吨。

2.3 机械化发展困境

虽然,贵州省不断出台辅助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也在不断宣传和倡导省内农民选用机械化生产方式,但贵州农业现有的机械化发展水平仍然难以满足其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1]。在实际作业环节,贵州省内农业生产的单位面积农机化水平以及农机动力仍然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贵州省发力发展的辣椒、茶叶、食用菌产业和传统粮食作物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仍然难以满足现实要求。同时,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也对农机装备的应用造成了干扰,农业机械的实用性以及其适应性都有待提升。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机投入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接受度不高以及农机专业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低等问题也同样制约着贵州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3 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

为了推进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化的高效、长远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着眼于现有发展困境,结合贵州地区的农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打造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

3.1 强化政府扶持

政府部门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在推进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引导和扶持作用,保证当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步入正轨。现阶段,贵州省出台了具有普惠性质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以中央财政补贴为例:耕地机械铧式犁、旋耕机、深松机的最高补贴额分别为6 500元、15 100元、4 900元;整地机械起垄机、铺膜机、联合整地机的最高补贴额分别为5 500元、3 500元和10 000元;种植施肥机械的最高补贴额为9 000元。2018年,省级农机专项项目资金为1 000万元,虽然中央财政和省级资金都在向农业机械领域倾斜,但是现有的政策与资金扶持方案却并不具备针对性,无法切实满足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此,政府部门应该针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为其量身定制扶持政策与资金扶持内容,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比如,大力推广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自主投档平台,开展数字化补贴管理;强化农机补贴申报APP的广泛应用,增强补贴政策便民性和惠民性;深化政策倾斜,提高农机补贴份额,降低农机应用成本,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支持[2]。

3.2 加强科技研发

贵州省农业地势特殊,常用的农业机械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所以,相关人员既需要合理选用农机,又需要积极开展农机科研与试验,为有效提升农机适用性、丰富性奠定基础。在实践中,贵州省应该加大山地农机科研资金投入,保障该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着力提高农机试验示范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以及企业还应该着力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将科研经费投入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当中,使农业生产技术能够与农业机械配套使用,共同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奠定基础。

3.3 强化基础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是发展贵州山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方法,当地喀斯特山地分布广泛,缺乏平原支撑,导致耕地坡度大且分散,非常不利于开展机械化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大力推进当地的耕地宜机化整治,从完善农机化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为实现全面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在此环节,贵州省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依据山地农业生产的农机化作业要求,建设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比如,完善山地农耕区域的机耕道、排灌沟渠,打造山区生产便道和农业机械存放点,为保证农业生产机械可以在山区耕地上顺利使用做好充足准备。

在这一方面,贵州省可充分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经验,着力提升山区耕地的宜机性。比如,借鉴重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通过连片治理、平整土地、小田并大田等方式,全面开展贵州省的山地农田宜机化改造。同时,还应该建立标准规范、强化试点示范,以高品质、高效率的方式补齐当地的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短板。

3.4 深化教育培训

虽然中央财政和贵州省政府都为当地山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资金扶持,但许多农民对这些惠民政策知之甚少。而且,部分农民的耕地面积小,耕作模式原始,对农业机械的接受度并不高。当地农民的不配合一定程度阻碍了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所以深化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十分必要[3]。在此环节,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当地农民树立机械化生产意识,从而着力改变当地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比如,打造“线上+线下”的多层次、多元化宣传教育模式,政策宣讲、理论讲解、实践指导和保养维护经验传授,打造全面培养体系;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打造高素质农业机械化指导团队等。

3.5 优化服务体系

面对当前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服务相对落后,对农机行业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优化农机服务体系的方式加以解决。具体来说,在当前机械化农业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农业机械的发展程度受到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限制。现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已经成为提高农机使用率、解决当前劳动力矛盾的主要方法之一[4]。举例来说,为进一步提高当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带动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首先,贵州省某村政府通过建立农村农机合作社、重点培养农机大户树立典型等方式,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令当地居民对使用农机的优势有着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推广农机的目的。其次,为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该地政府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农机作业网络服务体系,鼓励周边地区的群众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当地农机的工作情况,从而令本地农机跨区作业,令周边地区认识到农机技术应用优势的同时,达到提升农机拥有者经济收益的目的。再次,由于该地区水稻、马铃薯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比较大,为进一步提高农机的利用效率,该地政府积极探索水稻、马铃薯等作物全程机械化操作的技术,从而达到提升当地种植户应用农机积极性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推进贵州地区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分有助于提升贵州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实践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着眼于贵州山地农业的实际开展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农业机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宜机化水平,并加强政策与资金扶持,深化教育培训、强化农机服务体系与信息化建设,让贵州山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猜你喜欢

山地农业机械贵州省
山地草甸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及安全管理对策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2020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