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质公园布局与谋划
2021-12-28陈明华史振华胡歆睿蒋良兵邓小杰
陈明华 史振华 胡歆睿 蒋良兵 邓小杰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 550081
引言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质公园分四级:县市级地质公园、省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1]。
一 贵州现有地质公园概况
2000年以来,贵州省开始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地质公园。截至目前,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已建立了12处地质公园,其中世界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9处、省级地质公园3处(见表1)。
表1 贵州省地质公园基本概况一览表
2016年以来,又陆续上报了铜仁碧江石林、沿河猫山、德江洋山河、赫章韭菜坪等省级地质公园及格凸河国家地质公园,均由于尚在建设期还未获得最后审批[2]。
二 贵州地质遗迹概况
贵州地层发育齐全,自新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特别是震旦纪至三叠纪海相地层层序连续,其间多为整合接触。贵州地层主要由沉积岩、浅变质沉积岩(多为绿片岩相)组成,火成岩和深变质岩很少。
在沉积岩中又以碳酸盐岩最为发育。据统计碳酸盐岩地层的累计厚度达20000米,分布面积10.9万平方千米,约占贵州国土面积的61.9%,碳酸盐岩的广布,因而造就了贵州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峡谷洞穴及奇峰异石数不胜数,造就了贵州原始、古朴、灵异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文景观。
贵州各时代地层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新元古界大面积分布于黔东南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地及黔东北的梵净山地区,主要为变质碎屑岩;下古生界主要分布在黔北、黔中地区,尤以黔东北地区最为发育,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上古生界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地区,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三叠纪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及黔北、黔中地区,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少量碎屑岩;侏罗系及白垩系主要布露于黔北的赤水、习水二市(县)境内,以碎屑岩为主,是贵州丹霞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3]。
贵州各时代地层,特别是显生宇地层中富含古生物化石,由于各时代地层的形成环境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从而使古生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生态分异,古生物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且古生物的生态群落类型多样。在生物地理分区上,新元古界—志留系为澳大利亚生物区系,泥盆系—三叠系为古特提斯区系,晚二叠世植物群为大羽羊齿植物群。震旦系—三叠系不仅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各主要门类的生物地层序列,而且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生物化石(如早三叠世的Annalepis、第四纪的毕节巨猿等)和生物群(如瓮安生物群、江口庙河型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关岭生物群等)。贵州地层中富含多门类生物化石,且保存完好,其中不乏具有重要意义的古生物化石和生物化石群,是我国研究沉积地层和古生物化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地区。
∏型样架:其竖杆直接固定在坡面上的锚桩上,调整竖杆的倾角符合设计要求,再用横杆将所有竖杆连接成一个整体,上下两道横杆作为钻机的固定架,必须保证其水平度,且样架工作面的倾角必须符合预裂孔的倾角,同样经测量校核样架的倾角和横杆水平度,并在横杆上放出钻机固定点位。局部特殊开挖段,如拐角点、弧线段、渐变段等单独架设样架。样架搭设完成后,检查样架的稳定性和刚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利用数显倾角仪配铝合金靠尺复核钻机固定点位连线的倾角和方位角,偏差控制在0.1°。
贵州各时代地层大多连续完整,层序清楚且出露好,并受后期构造变动、变质作用影响较小,地层中的各类原生结构、构造、序列及古生物化石保存完好,是研究我国乃至全球各时代地层,特别是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的重要地区。据新的《中国地层表(试用稿)》(2012),已有 15个阶(南皋阶、都匀阶、台江阶、岩关阶、大塘阶、德坞阶、罗苏阶、滑石板阶、达拉阶、紫松阶、隆林阶、罗甸阶、祥播阶、关刀阶、新铺阶)的命名和层型剖面落户在贵州。剑河革东曾家岩—乌溜剖面已被推荐为全球寒武系第三统底界的候选层型剖面,桐梓红花园剖面已被确定为奥陶系最上部赫南特阶全球层型的辅助剖面。
贵州主要的构造运动有武陵运动、雪峰运动、广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
这些构造运动造就了贵州独特地形地貌及矿产地,并形成了峡谷、河流、绝壁、断层、节理、劈理及褶皱等景观。
2016年全省通过旅游资源大普查及评价,贵州地文景观类(地质遗迹)旅游资源涵盖5个亚类,38个基本类型共计19521处。贵州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贵州“沉积王国、喀斯特王国及古生物王国”的地质特征,这些丰富的地文景观为我省旅游发展及布局提供了翔实的资源基础。
三 拟建地质公园布局情况
(一)拟建地质公园的条件
针对贵州如此丰富的地文类资源,如何去布局全省的地质公园值得好好探究。本着对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原则,选择2016年旅游资源大普查中优质旅游资源相对富集的区域进行划片筛选,然后到实地调查,并对同质化的景区进行地区平衡,最终确定拟建地质公园的布局[4]。
筛选中,世界地质公园必须有1处以上世界级(五级)地文景观,国家级地质公园必须有1处以上国家级(四级)地文景观,省级地质公园必须有1处省级(三级)以上地文景观。
(二)拟建世界地质公园
目前已有的九处国家地质公园看,有望跨入世界地质公园潜力的有平塘国家地质公园(即大贵州滩地质公园)、绶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赤水世界级地质公园、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及梵净山(拟报铜仁世界地质公园)(见表2、封三图1)。这些拟建世界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禀赋独特而丰富,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如赤水的丹霞地貌景观(见封底图1),兴义的峰丛地貌(见封底图3),梵净山的碎屑岩地貌景观(见封底图4),苗岭地质公园的凯里古生物群(见封三图3、封底图2)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表2 贵州拟建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图1 贵州拟建世界地质公园分布图(见正文第97页)
图2 贵州拟建国家级地质公园分布图(见正文第97页)
图3 凯里生物群中的典型化石—始海百合(据陈明华等《贵州旅游资源》,2017)(见正文第97页)
图4 贵州省级地质公园分布图(见正文第98页)
其中,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已入围世界地质公园,待认证。而铜仁正以梵净山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及世界自然遗产为依托,也正在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双河洞国家级地质公园也正在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过程中。
(二)拟建国家地质公园
图1 赤水佛光岩景观(据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质遗迹调查报告》,2018)(见正文第97页)
图2 印度掘头虫(见正文第97页)
图3 兴义万峰林(据陈明华等《贵州旅游资源》,2017)(见正文第97页)
图4 梵净山风光(据陈明华等《贵州旅游资源》,2017)(见正文第97页)
图5 牛栏江大峡谷(据陈明华等《贵州旅游资源》,2017)(见正文第97页)
图6 洋山河地质公园傩仙洞中的“荷包蛋” (据陈明华等《贵州旅游资源》,2017)(见正文第97页)
(三)拟建省级地质公园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建立省级地质公园的地方很多,本文选择了旅游资源大普查中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相对丰富、集中及评价级别较高的地区进行划定一系列省级地质公园,共计21处(见表3、封三图4)。这些省级地质公园,资源禀赋好,景观让人叹为观止。从分布情况来看,黔东南变质岩区省级地质公园较少,这是因为在旅游资源大普查过程中,碎屑岩类岩石中地质遗迹相对连片性差,加上黔东南植被好,所以很多地质遗迹不易发现。另一方面,省级地质公园体现了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特点,其中岩溶类地貌地质公园占了80%以上,真正体现了贵州喀斯特地貌景观特色[6]。
表3 贵州拟建国家地质公园名录
四 开发时序
为了地质公园建设的独特性及惟一性,所以共分为三个期次建设。每个期次建议时间间隔十年至二十年,这样可以保证贵州一直有新的旅游资源景点可开发,避免一窝蜂式无序开发,避免同质化竞争。
分期开发的原则有两个:一是现在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景点,放在第一期进行建设,因为以往的公园对地质遗迹景观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不太重视,导致景区开发时会对地质遗迹造成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二是考虑地区均衡,这也是为了更合理布局,避免同一地区同质化竞争。
(一)拟建世界地质公园开发时序
本次共筛选了6处可建世界公园的地区,资源禀赋均是独一无二,一期先开发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绥阳世界地质公园、铜仁世界地质公园,因为这三处2014年就一起开始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加上已是开发成熟的景区,先申报,有利于保护地质遗迹资源。
二期开发或可申报的有大贵州滩世界地质公园、赤水丹霞世界地质公园、苗岭世界地质公园。这几处现在已是国家地质公园,重要的地质遗迹大部分已做好保护,世界地质公园可下批进行申报。
(二)拟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时序
本次共筛选出14处国家地质公园(其中含4处国家矿山公园),第一期可先开发荔波七彩桫椤谷、沿河乌江山峡、毕节九洞天、开阳南江大峡谷、贞丰双乳峰、剑河八郎等7处国家级地质公园及瓮福磷矿国家矿山公园;第二期开发从江刚边、德江洋山河、牛栏江大峡谷、丹寨龙泉山及南皋剖面等4处国家级地质公园;第三期开发松桃大塘坡、晴隆锑矿、贞丰烂泥沟金矿等3处国家矿山公园,因为这处矿山均在生产中,调查与矿方沟通了下,闭坑后才方便打造矿山公园,现阶段处于采矿工作中,安全无法保障。
(三)拟建省级地质公园开发时序
本次共筛选出21处省级地质公园,第一期可先开发毕节冲开大峡谷、威宁黑石头玄武岩剖面、湄潭百面水、铜仁九龙洞、黄平飞云大峡谷、黎平高屯天生桥、紫云黄鹤营地下河、盘县新民化石群、册亨万丛山、桐梓九坝等10处省级地质公园;第二期开发桐梓水坝塘、大方仙宇峰、修文洒坪猫跳河峡谷、兴仁七出七伏地下河、望谟麻山及桑郎峡谷等5处省级地质公园;第三期开发遵义松林、金沙县冷水河峡谷、织金歹阳大峡谷、六枝郎岱、盘县十八大山、十八罗汉撞金钟等6处省级地质公园[7]。
五 结语
(一)通过对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资料的筛选,贵州共拟建6处世界地质公园,14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1处省级地质公园。这些所挑选的地方,均是地文景观即地质遗迹相对集中或连片的地方,建设后,一方面可以增加当地的收入,另一方面,或更好地保护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
(二)通过筛选及兼顾地方旅游发展,为地质公园的开发建立一个开发时序,保证资源的可持性,新鲜性,避免同质化,提高地质公园建设及旅游开发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拟建地质公园的资源详细调查工作,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新的资源。
(四)建议加快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由于中国城镇建设程度过快,很多地质遗迹已被各类建筑设施破坏。如:贵州知名的青岩古生物群,由于城镇建设,破坏了不少化石点,现在正在实施抢救性保护;贵州知名的乌当各大地质院校实习基地剖面已被各类城镇建筑蚕食殆尽,更有甚者如二桥、三桥剖面,已为贵阳市城市居民地的一部分,全是建筑。所以,要加快地质公园的申报及建设工作,不然,会有更多的地质遗迹被破坏。
表4 贵州拟建省级地质公园名录
(五)在筛选资源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资源有一定开发潜力,但由于其交通条件或资源较为单一,或资源条件稍弱,造成了这类资源的闲置,同时对一些孤立的地质遗迹保护上存在一定困难。因而对以这些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以下建议。
1 开发地质文化村或特色小镇
从2016年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看,贵州的旅游资源十分可观。可现实是很多旅游资源并未进行开发,且很多资源又不宜进行大量包装成景区,介于可开发与不开发之间,这为乡村旅游的开发留有了极大的空间。因而,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挑一批以地学景观相对丰富的地区建设地质文化村或特色小镇,把资源特色特别是地学资源特色展示出来,这对于乡村旅游是一种极大的开拓与补充,更是对农家乐、民宿的经济会有极大的拉动。目前,贵州共建有两处地质文化村,一处是六盘水月照地质文化村,另一处是缓阳温泉地学特色小镇,从目前的运营状况看,极大拉动了地方经济及农家乐等的发展,值得借鉴与推广。
2 建立一批以地学为主的研学科普基地
研学基地建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接近自然,走进自然。此类研学基地就可利用地方级旅游资源,拓展一批比如可以采集化石标本、采集岩矿标本、构造标本等相关旅游地学科普基地,让学生们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中认识组成地球的各类物质组成及地球的演化地质记录,培养学生了解自然、认知社会、探索新知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