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7张旭袁新宇

现代企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校企电子商务

张旭 袁新宇

一、引言

校企合作能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训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企业实际需求为目标培养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校企直接接轨,达成了学校培养方向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不久前,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释放出明确信号,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积极改革、创新和发展有效的电子商务人才教育计划,而校企合作便是改革手段之一,这也是确保电子商务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重要途径。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就业方向不清晰。在进行校企合作之前,学生仅仅在校内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对一些实践活动并不能进行适时锻炼,学生走进企业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电子商务是一种包含许多学科的新型交叉学科,主要涉及信息网络知识、商业知识等。不仅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实践应用技能,还需要掌握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许多中职学校缺乏高质量的实际动手操作的教学资源,只是针对较简单的工作进行指导,实则同學并没有完全掌握相关技能,从根本意义上讲这不利于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计划的实施。

2.教学资源欠佳。电子商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是凸显理论结合实践最明显的科目,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技能。目前,我国对于电子商务人才实际培训主要是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和仿真软件。但由于技术不足和更新速度慢等之类的各种问题,模拟软件仍无法融入到电子商务实践当中。所有实际场景都在学校中进行,因此学生缺乏在实际学习中的热情和主动性。

3.校企合作较少。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仍处于传统阶段。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并没有真正被教师带动起来,缺少企业提供的实践训练场地。这导致课堂质量降低,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并且学生将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许多中等职业学院缺乏与企业的互动和协作,虽然大量优秀人才被带到企业,但许多企业并未积极参与人才培训,也没有真正与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互动。

4.教学手段不先进。电子商务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人才培训必须具有坚实的稳定性。落后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培养更多的通用型和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人才。如今,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商务教学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班级学生为主体,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支撑。这种培训模式的成本相对较低,能够直接实施,但最终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课程设置以及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因此,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跟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正常步伐,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必须进行创新性的改革。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迭进步,采取校企合作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计划的策略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和进步的主要趋势,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响应国家培养政策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具体培养计划还处于起步阶段,必然导致学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与社会的实际发展相矛盾。这很可能导致人才培训的总体水平下降,并且无法更快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不断优化电子商务的培训手段,可以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适应实际的社会发展状况,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及时性。

2.加强人才培养手段,确保人才与社会共同发展。在Internet +时代,无论是什么企业,对人才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是人才必须熟练地使用Internet技术,而且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使用Internet进行工作并提高工作质量。辽宁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一所致力于商贸方向的企业,与辽宁某中职院校达成合作共识,为更好的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素质、双方就“购校园”项目展开合作,并向在校生提供相应培训内容,具体合作体现为:第一学年在辽宁某中职院校实施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学,第二学年企业培训人员进校实施专业核心课教学,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在合作企业实施岗前培训,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定岗实训。

四、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以辽宁某中职院校为例

1.发展校企合作,制定培养计划。为了给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企业培养更好的人才,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了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优势,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学校专业的培养方案重新修订、课程内容的修改,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辽宁某中职院校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发展、变化,政府开始优化教育资源,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为了形成教育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对学校进行了集中调改。辽宁某中职院校设有管理、会计、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等专业,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以创新型实训基地为载体,实行“校企一体”运行模式,探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岗培养、校内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作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在辽沈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中引领、示范作用。面对如今职业教育发展春天,学校将抓住机遇,以自身的创新理念、新型培育政策创造本校辉煌,培养出大批职业人才。在这方面辽宁省某中职院校便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去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成立了“互联网班”是该校尝试现代“学徒制”教学的第一个试点班,学校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提前感受步入社会和工作的状态,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获得了实操工作技能。2018年6月1日“互联网班”第一批学员已经赴互联网企业就业。学校与企业无缝衔接,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企业主管反应本批学员工作上手率极高,很快的进入了工作状态,很好的胜任工作。

2.推动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和社会的具体需求,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胜任工作,更好地承受社会时代的种种考验。这项调整将使学生提高自身对商业和行业的了解水平,同时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例如辽宁某中职院校针对“互联网班”学校设置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到电子商务专业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内容,不仅要求学习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能力也有所要求,便与企业之间取得了高度契合,配合十分密切,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企业搬进学校,全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构建“课程、证书、岗位”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组织开展培训考证,尝试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

3.助力校企合作,创新教学资源。如果教学资源跟不上电子商务领域的快速发展,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出现一定的差距,学生将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因此,学校需要紧跟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并根据实际需求更新学习资源,以便向学生解释最新的内容和知识。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开阔视野,通过各种手段发现自己的问题,学生的实践必须继续增长,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辽宁某中职院校在创新教学资源方面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课程内容融入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再是以课本为全部,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

4.推进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电子商务教学中,学生必须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对象的学习模型,并根据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辽宁省对于中职院校改革措施中提到了“1+x证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在校考取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开拓自己的就业范围。在2019年起辽宁省某中职院校把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企业大力支持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委派企业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员工去学校为学生辅导。

5.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辽宁某中职院校的电子商务讲师除了上课外还需要完成大量的研究任务,工作量很大。讲师们对于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操作实践可以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但他们通常也无法完全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导致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很难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几乎为0。因此,教师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例如,在2018年3月1日辽宁省某中职院校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学校聘请了辽宁省电子商务企业技师到学校给学生当师傅,形成了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使学生有了双重身份,即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学校在设置课程内容时结合企业的员工标准,真正的實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真正做到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临近毕业时签订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

五、结语

在当前环境中,校企合作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手段,使企业在用工需求和职业学校对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增加了沟通,双方目的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更为精准。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就业方向不确定、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学方法保守等挑战,学校必须制定研究型人才教育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满足紧迫性需求,更新教学资源并向前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促进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校企电子商务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