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粮食供需避免粮食浪费

2021-12-27王德弟

上海人大月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米糠种粮浪费

王德弟

第41个世界粮食日前夕,当艺术家将千粒黄金米扔入黄浦江的时候,一个粗暴的结论就此诞生——“反对浪费粮食”。

粮食短缺是目前最严峻的问题吗?从上海而言,虽然不是粮食主产区,但作为拥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粮食主销区,“菜篮子和米袋子”是一刻都不能放松的永恒主题。上海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大健康产业需求方面具有拓展粮食全产业链的区位、市场、科技、金融等诸多优势和创新环境。在兼具着“人多地少”的粮食生产现状和“粮食需求大、加工产品层级多、市场需求日益多元”的现实需求的上海,粮食短缺并不存在,从生产安全和加工角度研究粮食的不浪费问题更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

饮食衡量着一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从吃饱到吃好到吃出健康,粮食生产安全是基础保障,粮食健康丰富是人民需求。据目前上海的某项餐饮调查显示,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几乎都喜欢用外卖解决一日三餐;离退休的老年人群也更愿意在附近的“大饭堂”(即自助式餐厅)轻松解决一日两餐。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呈现出不愿买菜烧饭进厨房的新趋势,粮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需求端”潜力巨大。

当一方面“供给端”无法满足“需求端”大量所需的健康营养加工食物,另一方面“供给端”丰富的粮食副产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供”“需”两端会存在不匹配、不衔接,从而导致大量浪费。

就以米糠举例。米糠在国外被誉为“天赐营养源”,受到格外重视并开发利用,还被国内外各种研究证实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血糖、预防肿瘤、抗疲劳、减肥、美容等多种功能。但这“墙外香”还尚未香入园,作为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的我国,每年粮食总产量2亿吨左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米糠和碎米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用作饲料或廢弃,既造成极大的营养物质浪费,又没有做到物尽其用有效发挥,甚至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此时的粮食浪费就不仅是农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粮食始终是党、政府及百姓最关心、最重大的民生问题之一,既需要政策指导、经济支持,也需要市场调节、产销对接,更需要关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际上,在调动“重农抓粮、务农种粮”的劲头下,各地政府、企业及农户最关心的还是“收入效益”,最关键的是“产销对接”。如何让好产品既要卖出去又卖得出好价钱,更要有好效益?为避免浪费,需要从“需求端”倒逼“供给端”全产业链发展。

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在“人多地少”的大市场情况下,近年来就如何更好提高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其中形成的上海经验中,有“六大转变”值得重视:一是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向“卖品牌”的高质量发展转变;二是从“重种植”到“重加工”向“重营销”的全产业链拓展转变;三是从“吃饱”到“吃好”向“吃健康”的健康营养消费转变;四是从“满足市场”到“满足市民”向“满足健康”的定制化精准服务转变;五是从“线下体验”到“线上营销”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零售模式转变;六是从“增产”到“增收”向“增效”的能动性创造性引领转变。

当前,粮食生产数量已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笔者认为,应当在此基础上,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全球视野的宽度、健康营养的深度、全产业链的长度、提质增效的厚度、精准帮扶的精度等六大维度出发,重点研究如何借鉴上海经验,辐射长三角,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粮食产业化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功能性食品开发、市场营销拓展、品牌培育推介等领域进行探索实践,为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供政策建议。这将有助于粮食类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全产业链的提升,真正实现“0浪费”,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加工提质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特邀副会长)

猜你喜欢

米糠种粮浪费
中央向实际种粮农民发一百亿元补贴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种粮大户连续7年给农民发巨额年终奖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米糠新解
新发现:米糠麦麸含防癌物质
爆笑网文
常山:代表建议催生订单质押融资办法
米糠美容,打造肌肤的健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