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充满欢笑

2021-12-27王汝刚

上海人大月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滑稽戏喜剧上海

王汝刚

每逢岁终年末便会欢喜登场的上海国际喜剧节正逐渐将喜剧变成上海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形式已开展了7年。第七屆上海国际喜剧艺术节不仅在开幕大戏上呈现了由陈佩斯、陈大愚父子首次同台的《惊梦》的全国首演,还轮番上演《上海的声音》《弄堂里向》等滑稽戏,为喜剧的“上海腔调”带来一波回忆杀,还有精彩纷呈的脱口秀专场等,可谓热闹非凡。同台共睹这些让人心情愉悦、充满正能量的好节目,我心情舒畅。让喜剧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会让更多年轻人、都市人走近喜剧、爱上喜剧。

上海的本土喜剧就是我们常说的“滑稽戏”。滑稽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在戏曲中仍属于新兴剧种,是一种说唱艺术。此“说唱”非彼“说唱”,早在清末,上海城隍庙、杭州龙翔桥、苏州玄妙观一带就开始出现被称作“小热昏”的民间说唱艺人。他们圈地作场,唱小调、说新闻、讲笑话,自编自演,风趣幽默,但主要还是为了售卖梨膏糖。演唱内容也从最初介绍梨膏糖,扩展至社会新闻、奇闻轶事,再发展至讽刺贪官污吏、倾诉人间不平,很快引起了市民的追捧。一旦被官府追究,艺人就会善言巧辩:“小人头脑发热,昏头脑涨,‘小热昏’胡说八道呀。”这番巧言令色让官府倒也奈何他不得。从此,这种被称为“小热昏”的民间说唱风行于市,语言幽默、形象生动、唱腔悦耳的艺人们更是深受江南长三角地区民众欢迎。

至上海开埠后,万商云集,商贸日隆,新奇娱乐层出不穷,东西方艺术在这里交汇,南腔北调在这里汇集,上海滑稽戏也在蓬勃发展,从街角巷尾里的“小热昏” “唱新闻”孕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充满乡土风情的“独脚戏”登上舞台,因为常由一人表演多种角色,故而取名“独脚戏”。或是说滑稽故事、学讲各地方言,或是唱地方戏曲、民间小调,或是说唱相间,贴近生活、反映现实,成为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的商业、金融、贸易中心,文化消费的需求急剧上升,独脚戏随着上海的商业经济发展进入了兴盛时期。南京路新世界、大世界等大型游乐场审时度势,诚邀说唱艺人挂牌“独脚戏”驻场献艺,这些地标式建筑的背书为独脚戏的兴盛提供了地理条件,艺人们运用“说学演唱”等艺术手段赢得良好声誉。当时出现的“滑稽三大家”——老牌滑稽王无能、社会滑稽江笑笑、潮流滑稽刘春山独步当时、流声后代,对传承说唱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此时虽然已演变为二人同台搭档表演,但这一独具特色的曲艺形式仍被称作“独脚戏”。

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独脚戏演出市场十分红火,原来从事文明戏、戏曲的工作人员也转到滑稽这一行来,队伍有了很大的扩充。独脚戏也受文明戏、电影、戏曲的影响,在传统说唱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滑稽戏”,因为其曲折有趣的故事内容、形象生动的人物角色、演绎人间悲欢离合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一般滑稽演员都是两栖的,既能演独脚戏,又能演滑稽戏,因此在滑稽戏形成后,独脚戏仍然存在,还吸引了许多年轻的爱好者,例如上海人相当熟悉的杨华生、筱咪咪等,他们从迷恋到下海,到成为独脚戏的生力军。同时越剧、浦东说书……各种方言戏剧被融入了独脚戏的创造,一时之间上海独脚戏发展到100多档。除了对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创作的一些曲目不断进行加工,根据现实生活创作的新曲目也层出不穷,表演中极大程度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难生活的情景。

抗日战争爆发,滑稽艺人爱国热情高涨,利用电台播音、堂会演出、登台表演等各种机会编演宣传抗战爱国的节目,为鼓舞民众、同仇敌忾、抵御侵略者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滑稽界一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其中“兄弟档(姚慕双、周柏春)” “三股档(程笑飞、小刘春山、俞祥明)” “四股档(杨华生、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成就最为突出,红遍大江南北,形成新生代滑稽三鼎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滑稽艺人开始热情歌颂新社会的创造,在政治学习下努力编排新节目。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滑稽戏已拥有了一批久经舞台磨练富有才华的演员队伍,在整顿和调整较为低俗的艺术倾向后,上海合并组成了“蜜蜂” “大公” “大众” “海燕”四个有一定规模和组织较健全的剧团,产生了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三毛学生意》《滿园春色》。独脚戏《英文翻译》《不怕鬼》《看电影》《算术》等也都成了观众喜闻乐见的保留节目。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时期文学艺术的全面复苏,滑稽艺术春回大地,各大滑稽剧团恢复成立,成为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百花园中—朵鲜艳的奇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始终把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放在重要地位,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政策和措施,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保护,评弹、独脚戏、滑稽戏、小热昏、锣鼓书、浦东说书等曲(剧)种都被列入国家级或地区级非遗传承保护项目。事实证明,这些举措深得人心,极大地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出现不少精品佳作,滑稽戏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法都越来越丰富,青年优秀人才也不断涌现。以上海曲艺界为例,近年来,不少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名列前茅,为上海文艺界赢得声誉,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列为“第一方阵”,深得信任和重托。随着文艺体制深入改革,滑稽艺术的表演队伍进行了重组。目前,江浙沪地区拥有7家国有表演团体,其中仅上海就有2家专门从事传承保护滑稽艺术的表演团体,即上海滑稽剧团和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

其中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就是我所服务的单位,这个团体重新组建至今只有三年,但是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依托原有的艺术基础,依靠现有的艺术实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创作过程中,编剧队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着眼于城市建设、食品安全、警民关系、节约粮食、垃圾分类等题材,关注民生热点,传递民生情怀,创作演出了《天地粮心》《头等大事》等多部滑稽戏,深得社会好评和观众欢迎。其中《今天他休息》《舌尖上的诱惑》《上海的声音》三部作品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重点扶持项目。中心打造的《红色曲艺党课》《曲艺进校园》《海上笑天地》《沪语大课堂》等系列品牌活动下社区、进校园,弘扬传统文化,为群众送欢笑,得到社会各界赞许,中心也被中宣部、文旅部评选为“全国服务基层先进单位”。

一直以来,独脚戏、滑稽戏就是从生活中挖掘喜剧元素,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表演形式,还原生活冷暖,诠释人间欢乐。从“小热昏”演变至现代“滑稽戏”,讲的是家长里短也好、针砭时事也罢,都是反映了老百姓的心里话。虽然时代变了,观众的选择也多了,各种喜剧节目层出不穷,但“让生活充满欢笑”的初衷一直未变。无论是何种喜剧形式,能让喜剧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便是传承的意义。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团长)

猜你喜欢

滑稽戏喜剧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滑稽戏、戏单、漫画——以滑稽戏《活菩萨》及大公滑稽剧团为例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笑的艺术
——谈与时俱进的滑稽戏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浅析滑稽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