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而弗牵 放而有扶

2021-12-27刘翠萍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改进建议习作教学

刘翠萍

[摘要] 习作教学应支持和引导学生自主表达。教师指导过细、指导缺失等教学行为,都不利于学生自主表达。为了激活学生思维,落实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链接生活,丰富习作素材;尊重差异,搭建认知阶梯;鼓励创新,放飞儿童个性。

[关键词] 习作教学;问题诊断;改进建议

我校有这样两位老师:他们在习作教学中所秉承的理念完全不同。甲老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常常选择好素材、设置好框架,甚至很多核心之处的遣词造句都一一指导,提醒学生具体应该使用怎样的写作方法,事无巨细地进行点拨。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呼之欲出,水到渠成,而且看上去“质量不错”。

乙老师则完全不同,他所秉持的理念是“放手”,将更多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每次遇到具体的习作命题,总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要求,先进行自主审题,再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让学生简要交流选材和思路,基本不做点拨,直接放手让学生撰写草稿。学生形成草稿后,进行同坐或班级交流,教师很少做针对性点评,让学生自己取长补短,自己修改,最后誊写结束。

这两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完全不同的,所形成的评价也是完全不同的。对以上两位老师的习作教学应当如何诊断?其实,不管两位老师的教学有着怎样的差异,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是否能够体现“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我们发现类似的现象层出不穷:首先,过于强化教师的作用,学生习作如出一辙。上述案例中,甲老师的做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在短期内看到成果,但这些成果却是在教师手把手的灌输下形成的,缺乏学生自己独立的思维参与,这就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基本是一样的面孔,不仅结构雷同,甚至语言表达都近乎相似。这样的成果不要也罢。

其次,教师的点拨严重缺失,学生习作步履维艰。上述案例中的乙老师,在学生创作之前,抱着所谓的放手,几乎没有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导致学生在习作时始终举步维艰,很多学生原本是什么水平,一个学期下来还是什么水平。这种放纵式的自主,其实对于学生真正写作能力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

再次,教师的指导好高骛远,学生习作趋向成人。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时,习惯于从所要教学的内容出发,而缺乏对学段习作目标的整体观照,犯下好高骛远的错误,恨不得一下子就让学生练成“绝世武功”,最后往往适得其反。其实,即便是相同素材和命题的内容,不同的学段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如果脱离儿童化的认知,就会导致学生习作不断逼向功利化、成人化,导致生本意识逐渐丧失。

最后,随意设置任务驱动,学生表达索然无味。不少教师喜欢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比如秋游活动、举办校运动会等,往往直接布置任务:好好观察,活动结束之后写一篇作文。这种生硬式的任务驱动,使得学生还没有参与活动,兴趣已经下降了三分。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都表示自己观察到“其他同学都在观察”。此时,学生所写出来的习作就成了纯粹的应付式习作,他们自身的情感、意蕴也无从谈起。

那么,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要怎样进行改进呢?

一、链接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缺乏生活的源头活水,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走进死胡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实际,将思维从教材中走向广阔的生活,习惯于从生活中搜寻真实有效的素材,感受真实生活的世界,体会自己的心理认知,让习作不断贴近自身生活状态,进而学会关注生活,表达自我。

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的乐园”,编者设置这一习作的用意就在于帮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捕捉素材,从而便于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体悟和思考,真正推动学生习作能力水涨船高。因此,教师应秉持“以学定教”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结合生活实际,广泛搜寻素材。比如自己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班级图书角、自己家的小院子、学校的篮球场、满是玩具的房间等。在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尊重自己的生活体验,将思维逐步聚焦:在自己的乐园中最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这个乐园曾经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在这个乐园中,你曾经遇到的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旨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观照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最后,教师将学生的思维继续向深处聚焦:以“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为例,分别从绿草、野花、昆虫等事物,感受乐园的环境;引导学生从放风筝、看天空的晚霞等活动,享受自己心中的乐园;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抒发自己的认知体验,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呈现出来,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发展。

二、尊重差异,搭建认知阶梯

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成长过程,自然也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认知状态。当下,语文教学一直倡导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所以,习作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作为一种难得的资源,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以契合学生完全不同的认知状态,真正推动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优化发展。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的动物朋友”,很多教师会认为这是一篇传统上写动物的习作,但从主体中的“朋友”二字来看,教师不能完全停留在固有的思维上,而要尊重学生个体认知和原始积累的不同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出发思考。如有学生最喜欢的是自己家的小羊,认为小羊的外形很有特色,可以着力描写;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小狗特别爱吃肉,可以写与小狗争抢吃肉的经历;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小猫,认为小猫温顺可爱,可以写与小猫相处的趣事……不同的经历,有着完全不同的故事,这样同一篇习作在选材和明确重点时的视角和眼光也就不一样。这种差异性所导致的结果,就形成了教师习作教学的资源,并为学生选择多维的素材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参考。

三、鼓励创新,放飞儿童个性

习作本身是一个被引导、被创造的过程,无论其内容优劣,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客观存在。从习作的本质来看,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过程,更是他们认知自我、了解世界的过程。教师应当创造更为广阔的认知世界,以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放飞儿童个性,让他们真正爱上习作。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典型的科幻類习作,教学时,有教师并没有一味要求学生进行想象,而是引导学生先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如生活中有什么需求是没有实现的?有什么困难是难以克服的?有什么想法是在未来达成的……然后,尝试从科幻的角度,指引学生实现在实际生活中所难以达成的目标。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就有了生活的根基,不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借助直观图片、音乐的渲染,营造出适切而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打开想象之门,走进神奇而瑰丽的科幻世界。于是,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扮演点拨者的角色,而成为学生想象过程中的伙伴,甚至成为学生想象世界中的一个角色,与他们形成巧妙的对话,让他们的心智和灵性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飞。

[参考文献]

[1]周淑菲.紧扣题眼表达“快乐”感受——四下“我的乐园”习作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1(01).

[2]张霞.文本阅读重“厚积”,实践运用巧“薄发”[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1(04).

猜你喜欢

改进建议习作教学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如何做好新时期水利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