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前中职生职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1-12-27刘志民
刘志民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是培养这种人才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希望其能为社会、企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更多的多元化价值元素融入社会思潮,中职生的思想观念碰撞更为激烈,中职教师要注重对中职生职业观的指导,让他们拥有更为清晰的职业规划,增强职业认同感,还要帮助中职生养成积极的职业观,提升他们的职业认知能力,全面关注其职业道德和态度。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观;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1-00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1.007
在当前中职生职业观培养过程中,部分院校、教师缺乏足够重视,没有把中职生的职业观培养融入专业训练、教学活动中。针对以上问题,在中职教学中,学校、教师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中职生正确的职业观,这是影响中职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中职生职业观作为主要教学任务,让职业观教育全面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提升中职生的终身学习、创业和职业能力,让他们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
一、当前中职生职业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观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中职教学工作中,部分学校存在职业观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教学目标主要是对中职生实施教学,让他们能够达到标准,从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培养中职生积极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中职学校要把培养中职生职业观纳入教学目标中,但是很多院校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却更为关注中职生的求职与学习过程,把就业率作为职业教学的主要方向,忽视了对中职生进行职业观教育,导致很多中职生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精神。
(二)职业观教育内容不够完整
中职生职业观教育工作包含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具体有职业化评价、职业道德教学、职业理想教学、职业价值观教学等内容,但是当前很多中职学校涉及的职业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化、片面化,主要侧重于给学生提供择业机会、支招、开展就业讲座等,却无法培养中职生良好的敬业品德和职业素质,忽视了开展职业观教育的初衷。中职生受到院校、教师职业观培养方向的影响,把所有兴趣点都放在面试技巧学习、自荐技巧学习、就业信息搜集上,忽视了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
(三)职业观教学不够连贯
当前中职教学工作存在职业观教学不够连贯的问题。中职生的职业观教学从入学到初步就业阶段需要处于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以此调查中职生的家庭背景、职业倾向、个性特征等,以便教师提供动态化的辅导。但是经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校只是设定了一些职业观教学讲座活动,并且这些教学活动存在间断化的问题,中职生只能简单掌握职业规划内容,对于自己将来的工作计划、就业方向处于较为迷茫的状态。
(四)职业观教学较为粗放化
中职生职业教学工作存在职业观教学较为粗放化的问题,很多院校、教师只重视理论方面的指导和讲解,中职生对于实际岗位缺乏一定的了解,导致职业观教育存在较大的臆想成分,无法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兴趣。同时,中职学校与企业缺乏互动、合作,没有全面分析企业对于员工素质与岗位需求的信息反馈,没有结合具体专业开展职业观教育,无法构建理想化的职业观教学体系。
二、培养中职生良好职业观的策略
(一)加强对中职生职业观教育的重视
中职学校教学工作需要加强对中职生职业观教育的重视。我国职业观教育相较于西方国家来讲,发展较为缓慢、起步比较晚,虽然每个中职学校都配备了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但是在教学模式、宣传途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中职学校要做好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宣传途径的工作,让职业观教育融入教学与专业训练活动中,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职业观念与职业信念。中职学校要把职业观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以此唤醒中职生的职业观意识,让职业观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全阶段、全方位展现职业观教育的主体地位,借助跟踪指导、构建个人档案、全面调查、海报宣传、讲座活动等开展职业观教育工作,让中职生能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国家政策报告,定期开展职业规划竞赛活动,让中职生更为及时、全面地了解职业信息,自主投入职业生涯规划,让职业观教育真正落实到中职生的心中。同时,中职生职业观教育要在制度方面做好保障工作,设定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职业指导课程,构建完整的职业观指导教育体系,让中职生在投入企业工作前,能够接受全阶段、全方位的职业观渗透,接触更为先进的职业规划,拥有积极的择业观念。中职学校要明确设定职业观教学的权限和职责,设定完整的规章制度,让中职生的职业教育更为规范化、合理化,做到有章可循,在制度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此外,中职学校要强化对于中职教师的教学培训,让中职教师加强对职业观教育的重视,学习更多职业观教学理论知识、实践策略,为中职生职业观教育提供更为全面的指导。
(二)构建完整的中职生职业观教学体系
中职职业观教育工作要构建完整的中职生职业观教学体系。中职学校需要注重和职业界的合作与互动,设定完整的校外职业网络,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合理配合下,展现理想化的中职生职业观教学效果。学校要随时保证和企业的信息沟通,结合中职生的职业特征设定专门的理论体系与理论依据,把理论作为指导设定就业环境,让中职生的职业教学具备更强的效力与说服力,把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中职生,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理想与价值观。中职学校要设定“走出去”的职业观教学策略,强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给中职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在实际的企业环境中帮助中职生形成职业道德与责任,让他们在校外对职业观有更为真实的感悟,促使中职职业观教学更加丰富、具体、真实。中职学校要设定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和相应的职业体验活动,结合中职生的专业特征设定教学教研、行政管理、社会服務等岗位,鼓励中职生通过实习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从而塑造多元化的自己。学校还要不断完善教学队伍,构建校内职业观教育网络,除了要专门设定职业规划指导课程,还要把专业课程作为培养中职生职业观的重要载体,强化中职生的职业观意识,让他们树立工作自信心,更坚定地投入将来的工作中。
(三)在课堂实践中渗透职业观教育
中职生职业观教育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把职业观教学渗透到课堂实践中,让中职生拥有清晰的职业观念与职业理想,加深对所学专业和未来工作内容的认知,从中不断提升、重塑自我,在学习与实践中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中职专业教学内容比较多,学校除了通过企业介绍参观和专业知识讲座的方式开展中职生职业观教学外,还可以开设职业观教学理论课,把培养中职生职业观作为首要教学任务,通过课堂互动、师生互动,帮助中职生发现自身的学习特长与优势,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职业自信心,让他们拥有较强的职业期望,设立清晰的职业目标与职业规划,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融入职业观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中职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走入社会,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增强中职生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帮助中职生树立积极的职业观,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将来的工作中。
(四)在日常管理中渗透职业观教育
要想让中职生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就要在日常管理中渗透职业观教育。中职生职业观的培养并不是随时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与教学中落实职业教学内容,无论是日常行为规范还是专业学习,都要注重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职业信仰与职业信念,让他们从中了解将来工作需要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善于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知职业道德标准,特别是在专业课实训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善于用企业的制度与标准要求中职生,其中涉及生产标准、员工标准,经过长期的职业信念与职业规范的渗透,帮助中职生养成专业职业习惯,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规范自我职业行为、内化职业准则,形成积极的职业观念。在学生干部选拔、学生入团、学生评优树先活动中,也要渗透职业观教学理念,激发中职生的公平竞争意识,让他们提升自我思想素质,达到理想的职业观教学成果。此外,教师要注重提高中职生的职业兴趣,多渠道拓展专业课程内容,聘请专业的职业指导专家,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职业观教学模式,通过个别指导、实际调查、职业沙龙的形式,让职业观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中。
三、结语
在中职生职业观教学工作中,中职学校、教师要加强和企业的互动合作,充分了解社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企业的人才、岗位需求设定职业观教学计划与方案,以此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精神,让他们对于未来的工作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职业认同感。同时,中职学校、教师要多学习一些先进的职业观教学观念与经验,结合中职生的专业、个性化发展特征,设定独特的职业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中真正有所感悟与收获,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參考文献:
[1] 张建奇,陈科莉.广州市中职生就业意识现状及改进策略——以广州某中职学校学生为例[J].教育导刊,2011(10).
[2] 李显贵.唤醒中职生的职业认知使其明确自身学习目标——开展学生工作过程知识竞赛活动启示[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2).
[3] 王绿乡.提高中职生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介绍[J].职业,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