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20年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研究特征剖析
——基于Cite 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1-12-27朱天宇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瑜伽聚类文献

朱天宇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属于东方传统体育项目的瑜伽运动,以其修养心性、强身健体的功效风靡全球,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学术界也纷纷开展科学研究,挖掘其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应用领域、作用原理等。例如,瑜伽被用于美国癌因性疲乏(CRF)的医学指南中,认为瑜伽运动可以从心理调节和生理干预方面对患者产生积极的作用[1]。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某一种疾病出发来研究瑜伽对其的健康促进作用,但缺乏宏观性。本文通过对近20年国际上关于瑜伽健康促进研究的产生与发展、核心议题、知识群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对瑜伽健康促进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为学者们对瑜伽运动在健康促进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我国瑜伽健康促进相关研究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结合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方法,借助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 V(版本为5.6.R5)对2001—2020年WOS核心合集中关于瑜伽健康促进研究的样本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作为文献检索与获取来源。以“yoga”作为检索词,文献类型为Article,时间跨度为2001—2020年,进行主题检索,从检索到的文献中剔除舞蹈、文化、计算机、宗教等无关数据,最后共得到2 800篇文献。

2 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研究基本情况分析

2.1 国际瑜伽健康促进发文量分析

20年来,关于瑜伽健康促进的相关研究成果总量较大。总体发文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排除2020年文献收集不全因素),在2009年以前瑜伽健康促进的发文量处于发展初期的缓慢增长阶段。2009—2013年,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的研究成果呈现波浪式起伏,2013年迎来快速增长期,2014年突破200篇,之后发文量逐年递增。瑜伽在国际社会的大力传播与全面普及,吸引了现代医学系统的学者对其健康促进作用的广泛关注。

2.2 国际瑜伽健康促进高载文期刊分析

近20年,刊载瑜伽健康促进文章的刊物超过1 000种。表1列出了刊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瑜伽相关刊物最多载文164篇,排名前10的期刊载文量占比22.25%,瑜伽健康促进的研究成果相对集中。从期刊所属类别来看,研究成果涉及医学、康复、心理、体育等领域。

3 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研究热点分析

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指多数并具有一定关联的文献所研究的焦点问题[2],共词分析是根据文献集中词汇共同出现的情况,来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的学科各主题之间的关系,共词分析普遍应用于研究领域的识别与热点分析[3]。本文通过对近20年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研究的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借可视化知识图谱,来剖析两个主题的研究热点。首先将获取的2 800篇瑜伽相关文献导入Cite Space V中,选取Topn=30,Time Slicing选择2001—2020,years per slice选1,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运行后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之后调整结点类型、标签字体大小、阈值等。瑜伽健康促进知识图谱由128个结点和769条连线构成。

3.1 基于关键词中心性与频次的研究热点分析

中间中心性是指网络中一个结点担任其他两个结点之间最短路径的中介的次数,代表了该结点作为媒介者的能力[4]。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具有较高中间中心性的关键词是领域内的重点研究对象,而高频关键词是反映领域内研究热点的有效指标。瑜伽健康促进研究关键词中心性在0.1以上的有6个。体现了两个主题研究特点:(1)探索瑜伽运动对特殊人群健康的干预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2)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的实证分析是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

在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研究中,瑜伽被视为一种心理干预疗法,学者们较多地关注该项运动对压力、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缓解作用机制,研究对象以女性群体居多,研究内容以瑜伽对人们心理健康的调节价值、作用机制或干预效果的分析为主。

3.2 基于时区图的瑜伽健康促进研究发展阶段分析

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2001—2006年)国际瑜伽研究成果中,运动(exercise)、冥想(meditation)、放松(relaxation)、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抑郁(depression)、压力(stress)、焦虑(anxiety)、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替代疗法(alternative therapy)等关键词频繁出现,研究主要围绕瑜伽锻炼对于减压、缓解焦虑情绪、放松身心以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为中心。(2)中期(2007—2009年前后)腰背疼痛(low back pain)、血压(blood pressure)、正念(mindfulness)、乳腺癌(breast cancer)、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绝经(menopause)、骨关节炎(osteoatrthriti)等新的高频词出现,研究重点发生转移,以瑜伽干预作为医学辅助疗法,研究其在心血管疾病、疼痛、关节炎等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成为热点议题。(3)后期(2010年以后)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青少年(adolescent)、认知(cognition)、睡眠质量(sleep quality)、成年人(adult)等新的研究领域出现,可见该阶段的研究重点是瑜伽训练对精神疾病、心理干预等的作用,青少年、成人等不同年龄群体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关键词妊娠(pregnancy)突现,可以预见瑜伽训练对孕妇妊娠、分娩的影响正在成为新的议题。

4 基于共被引网络的各知识群研究主题、形成与发展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大致概括某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而把握具体研究内容与发展需要以研究成果为分析单元。Cite Space提供了文献共被引分析,经常共同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文章共被引强度会变大,说明这些文章在内容上的相似度越高,联系越密切。利用Cite Space进行文献共被引的聚类分析,可以有效挖掘相似文献的共同主题,而通过筛选共被引网络中被引频次与中心度较高的关键文献,可以发现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研究发展历程。本文借助Cite Space V对瑜伽健康促进研究的所有样本文献进行共被引网络分析,取topn=15(即选取每个时间切片内15个最高被引的参考文献),pruning勾选pathfinder,得到共被引网络图谱,之后进行快速聚类,并从关键词提取标签。

瑜伽知识图谱有12个聚类标签,所形成的聚类Q值为0.81,S值为0.547,说明聚类合理且结构显著。本文通过对聚类内容的分析,可以将研究主题相似的聚类合并成知识群。

4.1 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研究各知识群划分

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研究共形成了12个聚类。0号聚类包括对乳腺癌[5]、负面情绪[6]、身心疗法等研究。1号聚类包括焦虑、睡眠[7]、压力[8]等瑜伽对心理调节的作用研究。2号聚类包括瑜伽疗法、正念减压[9]等研究。3号聚类主要研究了瑜伽对于年轻人压力和情绪的调节[10]。4号聚类主要研究瑜伽冥想与身心疗法对压力激素分泌的影响[11]。5号聚类包括抗衰老[12]、心理神经免疫等研究。6号聚类包括恐慌、生活质量[13]的研究。7号聚类包括腰背疼痛[14]、核心稳定等主题。8号聚类有泌尿系疾病[15]、心血管疾病[16]、缺氧等研究内容。9号聚类是关于替代医学的研究主题。10号聚类是关于临床试验[17]、补充疗法的研究。11号聚类主要是关于哮喘的辅助治疗研究[18-19]。通过对以上聚类的分析,可以发现瑜伽健康促进的研究分类较为明确,可以归纳出2个知识群:(1)瑜伽对心理的调节作用,包括0、1、2、3、4、5号聚类。(2)瑜伽对于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包括6—11号聚类。

4.2 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研究各知识群的形成与发展

4.2.1 瑜伽对心理的调节作用研究由效果证实向作用机制转变、研究对象向青少年延伸

瑜伽对心理的调节作用研究包括对压力、焦虑、抑郁、失眠等负面情绪的缓解,这也是瑜伽健康促进研究中的主要内容。从研究主题来看,前期学者们的重点是对瑜伽心理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2004年,Michalsen等通过一项对照前瞻性非随机研究,评估了艾扬格·哈达瑜伽对精神困扰妇女的感知压力和相关心理结果的潜在影响。实验过程是对24名自我感知有压力的女性受试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瑜伽课程,其间通过科恩感知压力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CESD-抑郁量表等进行评估,结果有显著改善[20]。Butler等调查了46例长期抑郁症患者的瑜伽冥想、催眠与单独心理教育的团体治疗对诊断状态和症状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在9个月的随访中,与对照组相比,冥想组的参与者有明显的缓解[21]。大约在2012年以后,学者们开始探索瑜伽对心理调节的作用机制,从细胞分子学层面进行研究。Streeter等研究了瑜伽对癫痫、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自主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和同化作用的影响[22]。Lim等研究了定期瑜伽练习对年轻健康者的抗氧化状况、免疫功能和压力激素释放的改善作用。实验对象是大学生健康志愿者,将他们分为瑜伽组和对照组,进行有计划的练习,在0周和12周禁食8小时,收集全血样品,评估氧化应激、抗氧化剂成分、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结论显示常规瑜伽练习可显著减轻身体的氧化压力并提高身体的抗氧化水平。此外,瑜伽有益地影响压力荷尔蒙的释放以及部分改善的免疫功能[23]。从研究对象来看,前期以女性或老年人群体为主,如瑜伽对老年人睡眠的干预[24]、对女性压力和焦虑的调节[25]等。2012年以后,关于瑜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26-27]的作用研究逐渐增多。

4.2.2 瑜伽对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研究由作用初探向治疗机制发展

瑜伽对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包括对心肺疾病、腰肌劳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患者康复的干预。通过对关键文献的分析发现,前期的研究主要是探索在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护理过程中,瑜伽是否可以作为补充治疗手段及其作用功效如何。2002年,Manocha等开展了一项研究,来评估霎哈嘉作为辅助治疗哮喘的成年患者的有效性,结果虽然不显著,但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28]。2008年,Groessl等探讨了瑜伽干预对患有慢性背痛的退伍军人的益处。受试者会参与瑜伽训练计划,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评估干预效果,初步数据显示瑜伽干预可以改善他们的疼痛、疲劳感[29]。2013年,Sherman等评估了瑜伽与拉伸相比对治疗慢性下腰痛的效果,同样采取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物理测量、唾液采样收集有关特定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信息,结果证明了瑜伽作为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价值,此研究也是早期实验中最清楚的验证[30]。之后,瑜伽对于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研究逐渐增多,包括对骨关节炎、乳腺癌、高血压等患者治疗的干预,并且研究重点也从瑜伽辅助治疗作用初探向治疗机制探索深入。例如,2014年Lee等分析了瑜伽调节慢性腰背痛的关键因素。研究选取患有慢性腰背痛的绝经前妇女为受试者,使他们每周练习瑜伽3次,共12周,并设置对照组。评估干预前后背痛强度、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清素水平。结果表明BDNF可能是调解瑜伽对慢性下腰痛的有益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31]。2018年,Supriya等探索了瑜伽对高血压或代谢综合征(MetS)患者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在患有MetS和高正常血压的成年人中,为期1年的瑜伽训练可减少促炎性脂肪因子和增加抗炎性脂肪因子[32]。

4.3 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研究知识群的特点

(1)被视为某些慢性疾病、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研究都是围绕它们的作用功效展开,凸显瑜伽在健康促进方面的价值。

(2)研究内容与心理学、骨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等具体医学问题结合密切。

(3)瑜伽健康促进研究主题相对集中,呈现系统化特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焦虑、压力、抑郁等多种心理问题的干预,二是对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如腰背疼痛、高血压、哮喘等)。这主要因为瑜伽健康促进研究发展历程较长,学科体系逐渐成熟。

(4)从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瑜伽健康促进研究以纵向深入为主,从效果初探向作用机制、治疗机理等深层次进行挖掘,探索影响心理和生理的关键因素,如瑜伽锻炼对压力激素、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等。

(5)瑜伽研究对象主要以女性为主。

5 结 论

国际上对于瑜伽健康促进的研究与医学领域深度融合,学者们越来越多地探究瑜伽对于生理和心理疾病的影响、辅助治疗功效以及作用机理。瑜伽研究主要关注的群体以女性为主国际瑜伽健康促进研究成果较多,这与瑜伽普及度高有关。瑜伽健康促进研究逐渐进入成熟期,主题突出,呈现系统化特征,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我国的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运动与瑜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瑜伽的研究或可为我国太极拳及健身气功等运动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瑜伽聚类文献
Hello White瑜伽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