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类课程实践的研究与探讨
2021-12-27赵泉
赵 泉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的实践看,信息素养类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明确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与评价、信息交流与传播、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综合应用六个方面。课程又可以分为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融合课三个层次。
一、公选课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开设的,建议一个学分,十几个学时就可以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1],在具备创新意识的同时,掌握与之配套的信息获取、管理和使用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专业学习和科研能力等,打下良好的基础。重点应该是本校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使用,包括图书馆的使用,然后对共性的东西进行一些简单的讲解,主要目的应该是领进门,而不应该是学深学透。
学习本课程,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对专业有基本的了解。建议面向大二、大三的学生开设。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准备的内容要远多于16学时,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给大家更多的取舍的空间。下面按章节分别加以简单说明。
表1 信息素养公选课内容及实现方式简表
表1(续)
1.明确信息需求
本部分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课程介绍,这是不在大纲及教案中反映出现的;第二部分是信息素养介绍,包括信息素养的含义、要素、构成、特点、能力、作用和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第三部分是信息动机与信息需求,包括信息用户的分类、信息动机、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以及信息意识含义、形成、特征、具体表现。本章的重点是信息需求,可以以选题(毕业论文、项目选题、比赛题目等)为例,来详细解释和说明信息需求与信息动机。
通过学习,学生需要了解信息素养的发展过程及其评价标准,理解信息素养相关概念的含义与特征、理解信息素养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个人的信息需求,并具有一定的信息需求动机,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2]。
具体的实现方式除了授课之外,还包括测试和讨论。测试部分准备了信息素质能力测试和需求测试(马斯洛测试)两个测试,建议各位在安排测试时多考虑一下测试的时间,一开课就进行测试的话,由于学生对很多东西不是很清楚,效果不一定好,最好是适当地向后推一下。讨论部分准备了以下题目:(1)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素养;(2)需求探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3)信息意识的具体表现。
2.信息获取
本章节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是信息源,包括信息源的概念、类型,信息源的选择(范围、内容、注意事项)等;第二是信息获取,包括文献信息与非文献信息的获取;第三是信息检索,包括检索思路、检索工具、检索方法、检索手段和策略,如中国知网等都在此处讲解;第四是搜索引擎,包括分类、组成和使用方法;第五是检索结果评价,包括信息检索质量与评价指标、影响检索效果的因素、检索结果评价因子、检索结果可视化、检索结果获取所涉及的安全与道德等[3]。实际上,信息检索、搜索引擎都属于信息获取的范畴,只是因为用的多,也很独立,所以拿出来单独讲。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各种信息源的基本内容,会使用图书馆的现有资源,会使用网络资源,能够根据个人的需要使用检索工具进行检索。在整个过程中,要依托本校图书馆的现有资源来展开课程。同时,切不可忽略对图书馆使用的训练,因为图书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也是学生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
具体的实现方式除了授课外,还包括实验和讨论。实验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息获取,包括信息采集表设计、RSS练习等;第二部分是搜索引擎,包括搜索引擎使用以及搜索引擎(含垂直搜索等)的比较研究;第三部分是数据库,主要是知网、万方等的使用,还有检索技巧(扩检、缩检等)的整理和总结。讨论包括学生所了解的信息源、信息源的选择、个人信息检索探讨、结果评价等[4]。
3.信息管理与评价
本章节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是信息管理,包括信息整合加工、信息组织、文献调研与阅读、文献与非文献的组织与管理、个人信息管理等;第二是信息鉴别的内容、方法以及信息骗子防范,本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防骗;第三是信息评价,包括信息评价及其指标、信息资源的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引文分析法及其应用等;第四是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析研究概述、信息分析方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等。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整合、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可以手动或借助工具进行信息管理,能够对信息进行鉴别。有自己的信息评价方式和方法。可以进行信息分析。
具体的实现方式除了授课外,还包括实验和讨论。实验主要是软件或者工具的使用,至于软件和工具自由发挥的余地还是非常大的。讨论主要从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信息鉴别这两个方面来展开尤其是信息鉴别,可以让学生从案例中总结。
4.信息交流与传播
本章节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是信息的价值,包括信息价值的量度和信息价值的评估;第二是信息交流,包括信息交流模式、特点、具体的交流形式介绍,交流形式主要有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口头交流、书面交流、会议交流、网上交流(社区、论坛、微信)、人际交流、学术交流和学术批判等;第三是信息传播,包括信息传播的主体、信息传播者的权利和义务、文献传播与网络传播、信息传播网络模型等;第四是信息成果的交流,包括论文投稿发表、比赛成果以及网上交流等,可以结合具体的成果进行[5]。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的价值,以及价值的量度和评估,理解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方式、方法,能够进行准确的、适合的信息成果交流和传播。
具体的实现方式除了授课外,还包括讨论和调查。讨论题目有信息价值的衡量、个人信息交流探讨等。调查主要从传播方式着手,可以是调查学生知识的传播方式,也可以调查学生信息的传播方式等。
5.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本章节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是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权利内容、著作权保护、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传输的著作权,以及不尊重知识产权行为剖析等;第二是信息道德,包括信息道德概述、法律规范和信息道德、信息利用过程中的道德自律,以及网络使用规范等;第三是学术规范,包括学术规范的内涵、学术不端、剽窃等;第四是信息安全,包括国家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计算机犯罪、浏览器的安全设置、系统的安全设置、安全工具的使用、安全习惯的养成、网络安全软件的选择等[6]。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主体、法规法律的规定,掌握信息道德的基本要求,理解信息道德的相关法律法规,具备道德自律能力,并通过学术规范落实和体现,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充分认识剽窃的危害并主动归避。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安全保护和防范。
具体的实现方式除了授课外,还包括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实验主要是网络安全方面的,可以是网络安全设置、网络安全软件选择等。讨论主要是不尊重知识产权行为剖析以及个人信息安全方面。案例分析是让学生各自查找学术不端行为的案例进行分析,并面向全班讲解。
6.综合应用
本章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是论文,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学术论文具体内容包括学术论文的特点、学术论文的种类、学术论文的选题、学术论文的编撰格式、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学术论文投稿指南、学术写作中的引用规范等。学位论文是指各校的毕业论文,我们在此以本科为例,具体内容有学位论文的开题、学位论文的格式等。至于是否展开,如开题再细分开题报告格式、开题报告要点、开题报告写作等,学位论文再细分毕业设计的文献查找、毕业设计的文献综述、学位论文格式要点、论文排版要求等,由各位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学时、教学对象等自行确定即可。第二是科研与竞赛,是指科研项目及学科竞赛、各种比赛等,具体包括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选题的技巧、科研项目申请书写作、科技查新等。第三是多元兴趣,学生可依自己的兴趣来探索。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学术论文的特点、种类,完成其写作和投稿过程。掌握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独立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以及论文的排版工作。注意研究过程中的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情况、学科竞赛等情况,能够为上述项目的申请提供现状调查等工作。还可以完成兴趣查找等多项工作。
具体的实现方式除了授课外,还包括实验、讨论。实验包括论文引用规范训练、开题报告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以及学位论文排版操作等。讨论主要是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交流。
二、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面向专业所开设的,首先要解决的是专业问题,然后才是课程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依专业开设课程,而不是开了课让专业去选。
在开设信息素养类专业选修课时,可能会出现已经有了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的现象。比较简单的处理方式是并不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学过公共选修课,直接按专业的要求去构建课程即可[7]。
本文所说的专业选修课是面向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开设的。具体设计如下:
1.基本内容
专业选修课的基本内容包括明确信息需求、信息获取、评价和管理信息、信息交流与传播、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电商网站研究和综合应用。与表2基本相同。唯一增加的是电商网站研究,这部分包括电商网站评价、网站搜索功能、网站推荐功能研究等内容。
2.具体的处理
表面上看,专业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在章节划分上是一致,但其着眼点和所讲解研究的内容是不太一样的。
首先要求自行设计两个题目,一个是毕业设计题目,一个是项目(比赛、竞赛、创新创业等)题目。不要强求题目如何好,如何完善合规,更不要怕大二、大三学生的为难和不理解,因为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而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以这两个题目为主线展开的。
毕业设计题目与专业相关,目的、意义、内容和格式相对固定,需要个人独立完成;项目题目灵活、发散,可以是个人兴趣或是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针对比赛的,要求团队完成。课题的研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课题研究过程
在图1中,查询比较是要完成有没有人做过此类题目,如果有人做了,对方都做了什么。资料查询要完成的是具体研究什么的查询。上述这个过程是与课程内容基本一致的。在课程的具体章节中,都是以此两个题目为例完成的。
之所以要设计两个题目,一是因为这两类题目是本科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求;二是毕业设计要求个人独立完成,而项目要求团队,个人和团队更是学生今后的工作中始终要面对的。通过这两个题目,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工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团队能力。
题目确定后,要求学生介绍题目,完成团队的组建,教师完成信息需求方面的教学任务。并依照题目选定专业数据库完成信息获取工作。以综述和现状调查完成为代表,完成信息加工、处理等过程。题目完成后,论文发表等体现着成果交流和传播的完成。论文标注、参考文献等处处体现着信息道德。
总之,在专业选修课中,通过具体的题目,采用专业工具,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培养。与公选课相比,专业性更强,针对性也更强,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
三、融合课
融合课是将信息素养相关知识等融合到课程中。主要是指在课程中融合了信息素养(信息检索)相关内容,但也不仅限于此。在这三个课程类型中,融合课与公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区别不仅在于课程的类型不一样,还在于:第一,课程的主讲教师是专业课教师,相关人员是工具的提供者而不是操作的主导者。第二,所有的内容是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所需要的,也是服务于课程的。
在讨论之前,要先弄清楚以下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这个相关内容具体指什么;其次,这个相关内容是准备提供给任课教师的,还是任课教师自己提供的;再次,融合课中的角色是什么。故而,以前面的公选课的内容为基础,作为内容的提供者向任课教师提供相关内容,其形式可以是课件、案例、软件(游戏)、使用说明、操作演示视频、测验或实验等。具体如表2所示。
在表2 中,按章节把需要的、或者可以单独提供的列了出来,在此,只是提供了问题探讨的思路,具体如何融合应该是各取所需的。其形式也不一定是这里所说的这样,例如,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提供相应的训练,最典型的是参考文献的标注训练。所以,如果此表对各位有一点点启发,也就达到目的了。
表2 融合内容及方式简表
四、结语
上述内容只是个人在教学及其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有部分还是目前正在做的工作的一些设想和探讨。这些都是站在笔者的角度去看待和探讨信息素养的课程问题。希望通过研究和反思,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共同把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做好,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