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耕地安全压力与城镇化发展脱钩研究
——基于组合赋权与Tapio脱钩模型

2021-12-27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赋权安徽省耕地

刘 超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耕地资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影响着粮食的安全、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伴随着城镇空间的扩张、农业人口的转移、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耕地的数量、质量与生态安全都遭受一定的威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应在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须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因此,要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耕地安全之间关系。乡村振兴对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

城镇化与耕地安全的关系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城镇化与耕地的数量关系[1],以及与耕地的利用程度关系[2]两方面。在城镇化与耕地数量关系方面,Leon研究认为,城市人均占有土地的增长和农村的土地损失是相当的[3];Huang却指出,城镇化对耕地保护还会起积极的促进[4];邓荣荣利用计量模型研究指出,城镇化水平的冲击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影响强烈,但反之影响微弱[5]。在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的关系方面,房力川及张炜皆研究认为,城镇化水平提高能够推动耕地利用集约化[6];杨州利用计量模型,定量研究了河南省土地、经济、人口、社会城镇化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7]。

总体而言,上述研究皆是分析城镇化与耕地安全的单一方面关系,但是基于二者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关系研究较少。基于此,文章以中部省域——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城镇化及耕地安全压力的评价指标,运用组合赋权法与脱钩模型对二者关系开展定量研究,以期丰富既有理论,并对研究区域的城镇化与耕地安全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借鉴。

一、研究区域概况与指标体系构建

(一)研究区域概况

安徽省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安徽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由皖南山区、江淮丘陵、淮北平原组成。截至2020年,安徽省常住人口6 102.7万,其中,城镇人口为3 559.5万,占比58.33%,低于全国(超60%)的平均水平,但近年来安徽省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十三五以来,城镇率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明显高于全国1.16%的平均水平。2020年,安徽省耕地总面积为8 828.9万亩,占土地面积的42%,粮食产量达4 019万吨,全国排名第四。

(二)指标体系构建

在充分研究城镇化与耕地安全水平内涵的基础上,遵循可量化、合理性、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则,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安全压力水平的指标进行筛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城镇化发展水平由4个准则层构成,分别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4个准则层包括12个细化指标;耕地安全压力水平由3个准则层构成:耕地数量安全压力水平、质量安全压力水平及生态安全压力水平,3个准则层包括10个细化指标,详见下页表1。各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2005—2019年的《安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等。

表1 人口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指标体系

表1(续)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为了便于比较和测量,首先需要消除指标间的量纲差异,采用极差标准化法进行处理:

式中Zij为xij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xij表示第i年份(总计m年)的第j个指标值(总计n个指标);Max xj、Min xj分别表示某指标在历年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关于城镇化与耕地安全(压力)水平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8]、特尔斐法[9]等主观赋权法,以及熵值法[10]、因子分析法[11]、标准差系数法[12]等客观赋权法。由于主观赋权法依赖于决策者的主观经验,有一定的随意性,而客观赋权法根据原始数据之间的关系计算权重,但不能体现评判者对不同属性指标的重视程度,因此,采取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指标权重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信息综合度量,避免了单一的主客观赋权法的缺陷。

(三)综合发展水平测定模型

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值Zij与指标权重Wj加权求和,计算历年城镇化水平的目标层,耕地安全压力水平的目标层及准则层,得到评价结果。

(四)脱钩模型

脱钩一词源于物理学,强调两个或者多个物理量间的作用关系不再存在[13]。目前,脱钩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式,即OECD脱钩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其中,Tapio脱钩模型将脱钩状态主要定义为脱钩、连接、负脱钩三种,并根据弹性值的大小细分成8种状态(见表2)。

表2 脱钩状态衡量标准及意义

克服了OECD模型在基期选择上的困难,能全面细致地反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中,主要是通过分析耕地安全压力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指数间的定量关系变化,揭示城镇化对耕地安全的影响程度,脱钩模型构建为:

上式中,i为年份,αi为第i年的脱钩指数,Pi与Pi-1分别表示第i年和第i-1年的耕地安全压力水平;Ui与Ui-1分别表示第i年和第i-1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

三、结果与分析

(一)城镇化及耕地安全压力水平时序变化

借助综合发展水平模型进行测定,2004—2018年安徽省城镇化与耕地安全压力水平综合指数如图1所示。2004年以来,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增长;耕地安全压力水平在0.347—0.627范围内波动变化,2009年前波动显著,2009年后波动平稳,近年来有上涨的趋势;耕地数量安全压力水平在2011年之前波动显著,之后因城市征用耕地面积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的下降,其测度指数持续上涨;耕地质量安全水平压力在2009年之前波动变化,此后,随着有效灌溉率及亩产水平的提升,其测度指数不断下降;耕地生态安全压力水平一直波动变化,十三五以来呈现“V”形变化,反映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图1 2004—2018年安徽省城镇化与耕地安全压力水平

(二)脱钩结果与分析

根据Tapio脱钩模型,计算出历年安徽省耕地安全压力与城镇化发展的脱钩指数,如表3,总体脱钩状态呈现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连接及扩张负脱钩四种状态,呈现这四种状态的期数分别为7、3、1、2,分别占统计期数的53.85%、24.08%、7.69%、15.38%,近年来脱钩状态发生了非理想化波动需引起重视。根据耕地安全压力水平及脱钩指数的变化,将研究期划分为3个阶段:

表3 历年安徽省耕地安全压力与城镇化发展的脱钩指数

1.第一阶段

2004—2008年,耕地安全压力水平呈“M”型波动发展,总体脱钩状态经历了弱脱钩→强脱钩→扩张连接→强脱钩的波动化变动。在此阶段,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比重由34.5%提升至40.5%,人均GDP几乎翻了一番,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46.87平方公里,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安全压力水平均呈现波动变化,故脱钩状态呈现上述变化。在研究期内,2006年实现了第一次强脱钩,达到了理想状态,究其原因有如下方面:

(1)2006年安徽省城市征用耕地面积同比缩减了71.9%。

(2)2004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作为规格较高的政策文件,要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06年,安徽省也发布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考核经依法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政策影响下,2006年安徽省加大了耕地补充的数量、质量,人均耕地面积有较大幅度提升,有效灌溉率也小幅度提升。

(3)2006年化肥、农药用量、工业废水排量同比增长率较小,灾害指数下降比重较高。与2006年有所不同的是,2008年实现的强脱钩得益于耕地质量安全与生态安全水平的提高,如有效灌溉率、土地垦殖率、单位耕地亩产量均相对上涨,而化肥、农药、地膜用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均有所下降。

2.第二阶段

2009—2014年,耕地安全压力水平与脱钩状态相对稳定,多数年份呈现强脱钩,仅2012年出现了弱脱钩。在此阶段,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仍然保持高速发展,综合指数由0.392 9增长至0.766 9,而耕地安全压力水平逐年微幅下降(除2012年),故脱钩状态多保持理想的绝对脱钩。究其原因有如下方面:

(1)2009—2011年的脱钩,由耕地数量安全压力水平的持续下降驱动,2009—2010年,安徽省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开展了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置换工作,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2011年,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下降幅度超过了人均耕地面积的下降幅度,使得数量安全压力水平有所下降。

(2)2012—2014年的脱钩,由耕地质量及生态压力水平的下降驱动。其间,安徽省实施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5588”行动计划,提高了有效灌溉率,亩产水平也有所提升;除灾害指数逐渐下降外,表达耕地生态安全压力的多项指标有升有降,总体测度指数多为下降状态。

3.第三阶段

2015—2018年。耕地安全压力水平呈现小幅度上升状态,脱钩状态经历了扩张负脱钩→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的波动化变动。在此阶段,安徽省人口、经济、空间城镇化各指标上涨显著,社会城镇化指标上涨放缓,城镇化总体水平仍持续上升,而耕地安全压力水平有所上涨,故脱钩状态异常波动,究其原因如下:

(1)耕地数量安全压力的上涨是本阶段脱钩状态的主动力。城市征用耕地面积一直在上涨,2018年达到了11.589千公顷的峰值,虽然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维持耕地总量基本稳定,但人均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综合来看,耕地数量安全压力水平持续上涨,其与城镇化发展一直呈扩张负脱钩状态。

(2)耕地生态安全压力方面,2015年安徽省开始实施的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效果明显,近年来化肥及农药负荷指标持续下降,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法》和《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出台,安徽加大了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其总体排放量有所降低,但灾害指数和耕地水资源量指标的变动的随机性强,致使耕地生态安全压力水平的波动,在2015年、2018年耕地生态安全压力与城镇化发展也呈现了扩张负脱钩状态。

四、结语

综合考虑了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的城镇化与耕地的质量、数量、生态安全,构建了城镇化发展水平及耕地安全压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组合赋权测度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借助脱钩模型开展研究,综合地反映了城镇化进程对耕地安全的具体影响。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研究期内,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持续增长,耕地安全压力水平波动变化,十三五以来有上涨态势。

第二,安徽省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安全压力水平呈现四种脱钩状态: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连接及扩张负脱钩,强脱钩年份占比达53.85%,反映了近半数的年份中,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摆脱了以牺牲耕地安全为代价的方式。

第三,在三个不同的研究阶段中,第一阶段(2004—2008年)脱钩状态呈现弱脱钩→强脱钩→扩张连接→强脱钩的波动化变动;第二阶段(2009—2014年)脱钩状态最稳定,大多年份呈强脱钩;第三阶段(2015—2018年)脱钩状态呈扩张负脱钩→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波动变化,其中,耕地数量安全压力上升是脱钩状态的主动力,生态安全压力的升降也影响了脱钩变化,对此,研究区域的政府部门应关注城镇化对耕地的数量、生态安全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是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城镇化进程导致耕地生态恶化的因素还有可能包括工矿企业废渣、工业废气、交通废气的排放,鉴于数据无法获得,故未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予以完善。

猜你喜欢

赋权安徽省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成长相册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