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智能体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2021-12-27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分销商生产商国际贸易

陈 榕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2019年12月,中国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应对疫情,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到2020年2月底全国陆续开展复工复产工作。而与此同时,国外的疫情开始快速蔓延,各国政府采取各种手段应对疫情。在这个过程中,外贸企业遭到了巨大冲击,从最先的停工、停产到复工、复产难,再到外部订单迅速消失,如何准确评估此次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已成为政府、相关企业、学术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成雅君、李清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影响是全方位的,外贸企业面临双向违约风险,订单延迟及取消风险加大,外贸企业成本增加,外贸企业转内销存在困难,全球价值链受到冲击[1]。沈国兵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外贸短中期内出现断崖式下跌,我国已无加入WTO激发的贸易创造效应,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生贸易抑制效应[2]。赵平、丁云认为,新冠疫情干扰了我国外贸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造成的世界各国生产供给减少和消费需求萎缩会对全球经济形成双重负面冲击,引致全球生产链供应链迁移和重构,还产生了全球政策协调难题[3]。朱启荣等运用GTAP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和产业的影响,认为疫情对GDP、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社会福利、资本净收益率和外贸的负面影响较大[4]。杜亚飞认为,新冠肺炎将对产品进口的价格、出口订单的违约,以及医疗行业的声誉造成深层次冲击[5]。于震认为,新冠肺炎使中小外贸企业面临复工难、接单难、盈利难问题[6]。王海军等认为,疫情主要带来了四个方面的影响:外需不振,外贸出口订单下滑;供给不畅,外贸产业链条承压;物流不通,贸易交易成本提高;回款不稳,外贸企业现金流紧张[7]。周邦认为,疫情对外贸企业出口造成订单取消,货物接收,贸易纠纷,产业转移,资金周转问题[8]。上述文献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即使采用模型也是从宏观的角度建模,缺乏定量分析和对微观层面的个体描述和模拟,存在较大的理论不足。本文采用多智能体技术自下而上建立仿真模型,模拟生产企业在贸易环境变化条件下,其贸易关系和出口方式是如何变化的。

一、多智能体国际贸易模型

NetLogo是一个能够进行多主体建模的仿真软件,可以控制成千上万的个体按照指定的行为规则运动,从而能够发现涌现出的宏观模式,特别适合模拟随时间变化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基于多智能体的国际贸易模型是通过对生产商和分销商的交互行为进行模拟,赋予二者不同的行为规则,让二者在一定环境下演化、发展,观察涌现出的宏观秩序,进而提出相应建议。

二、试验方法

1.场景构建及运行规则

多智能体国际贸易模型由两个国家的生产商和分销商构成,贸易的推动力是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商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面临不确定性,生产商必须支付贸易成本,同时,也要支付搜索成本和维持成本来寻找和维持与分销商的贸易关系。分销商也要支付维持成本。生产商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直接贸易、通过一般进口商进行贸易或设立外国分销中心三种贸易方式。当生产商和分销商受到负面冲击时,分销商将中断与最不具竞争力的生产商联系。随着时间发展,竞争加剧,将有越来越多的生产商不得不放弃出口业务。

由于生产商不知道自己的相对生产率,因此,需积累经验,克服竞争的不确定性。如果生产商有竞争力,则会试图在外国开展业务,并设置一个外国分销中心(FDC)。如果分销商选择某生产商作为一般进口商(GI),那么其将进口商品转售给其他国内分销商。

2.参数设置

两个国家国内经济在运行20个时间单位后对外开放。未发生疫情时,两个国家的生产商数量设为100,消费者数量为100,消费者需求为100,生产商应变能力指数设为0.1,贸易成本设为1,生产商和分销商受到影响的程度为1%,设置一个外国分销中心的成本为2,生产商寻找分销商的成本为0.3,生产商与分销商的维持成本为0.3。上述成本都是以消费者需求为100时的相对值。

发生疫情后,消费者需求下降为80,贸易成本上升为1.2,生产商和分销商受到影响的程度为20%,其他参数不变。发生疫情后,两个国家都采取干预措施后,消费者需求恢复到90,贸易成本下降为1,生产商和分销商受到影响的程度下降为10%,其他参数不变。

三、结果分析

1.参与性分析

两个国家国内经济在运行20个时间单位后对外开放,运行时长为146时间单位。如图1所示,未发生疫情时,当经济对外开放后,有70左右的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但随着时间推移,在运行40个时间单位后,开展国际贸易的企业数量达到80,随后开展国际贸易的企业数量下降到40左右。其中采用直接贸易方式的企业数量从最初的70下降到7左右,而通过一般进口商进行贸易方式的企业数量从最初的0上升到50,随后下降到40左右。没有企业设立外国分销中心。

图1 未发生疫情各种贸易方式的数量

发生疫情后,如图2所示,开展国际贸易的企业数量仅为30左右,而且都是采用直接贸易方式,通过一般进口商进行贸易方式的企业数量几乎为0,没有企业设立外国分销中心。

图2 发生疫情后各种贸易方式的数量

采取干预措施后,如图3所示,开展国际贸易的企业数量为60左右,最高接近80,其中采用直接贸易方式的企业数量稳定在50左右,通过一般进口商进行贸易方式的企业数量为10左右,最高接近20。没有企业设立外国分销中心。

图3 采取干预措施后各种贸易方式的数量

2.贸易联系分析

未发生疫情时,如图4所示,在经济对外开放前,国内贸易联系数量直线上升,在开放时达到最高点1 880;经济开放后,国内贸易贸易联系数量稳步下降,在运行周期结束时达到1 000左右。而国际贸易联系数量从经济开放时开始上升,随后数量稳定在500左右;贸易联系断裂数量随着贸易活动的增加也同步增加,最后稳定在1 000左右。

图4 未发生疫情贸易联系数

发生疫情后,如图5所示,在经济对外开放前,国内贸易联系数量直线上升,但达到最高点814后就急剧下降到350左右;经济开放后,国内贸易联系数量稳定在350左右。而国际贸易联系数量从经济开放时开始缓慢上升,随后数量稳定在70左右;贸易联系断裂数量先是随着国内贸易活动的增加也同步增加,随后迅速下降,最后稳定在100左右。

图5 发生疫情后贸易联系数

采取干预措施后,如图6所示,在经济对外开放前,国内贸易联系数量直线上升,但达到最高点1230后就缓慢下降到750左右;经济开放后,国内贸易联系数量稳定在750左右。而国际贸易联系数量从经济开放时开始缓慢上升,随后数量稳定在250左右;贸易联系断裂数量先是随着国内贸易活动的增加也同步增加,随后迅速下降,最后稳定在250左右。

图6 采取干预措施后贸易联系数

四、结语

通过三种环境下的仿真实验,可以发现当疫情爆发后,在消费者需求减少20%,贸易成本上升20%,生产商和分销商受到影响程度为20%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的方式由通过一般进口商进行贸易转变为直接贸易,参与国际贸易企业的数量由40下降到30,国内贸易联系数量由1 000下降到350,国际贸易联系数量由500下降到70。采取干预措施后,开展国际贸易的企业数量恢复到60左右,为疫情前的150%,贸易方式转变为以直接贸易为主,国内贸易联系数量恢复到750左右,为疫情前的75%,国际贸易联系数量恢复到250左右,为疫情前的50%。

仿真实验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政府如果能在降低企业进出口环节成本、提振国内消费需求方面积极作为,那么外贸企业将能够迅速走出低谷。而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政府的“稳外贸、稳外资”等相关政策出台和外贸进出口累计增速由负转正的情况也印证了本文结论。

猜你喜欢

分销商生产商国际贸易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冬奥“顶流”冰墩墩抢疯了!南通生产商:初八开工补货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2019年中国黄金生产商在全球的位置
印机制造企业解决渠道冲突的两大维度
热水器企业如何化解与分销商的矛盾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限定转售最低价格纵向垄断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