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专业群平台化模块化生态化T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研究
2021-12-27丁允超丁玉霞王来志
汪 忆 丁允超 丁玉霞 王来志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 400056)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化、模块化、生态化
双高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体现平台化、模块化、生态化的模式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资源及公共服务平台化、课程设置模块化、专业群生态化。
专业群教学资源平台化,构建智能信息化教学平台、课程资料,课程资源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造专业群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社会服务。一方面要建设好信息化教学平台,另一方面要搭建好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机制提供教师成长的平台与专业群动态调整优化与升级的平台[1]。
高水平的专业群按照课程设置模块化的思路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本构建思路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T型高层互选模块以及拓展学习课程模块。
专业群对接产业发展,生态化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IT专业融合实现专业群发展生态化;2.教学多样化,校企合作多元育人、生态培养;3.课程模块生态共享;4.培养广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能力的T型人才,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互换,实现就业生态化。
二、专业群T型创新型人才模式的内涵
T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专业群提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T型是指专业群人才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能力。T型的目的是打造就业生态云,培养T型多领域人才。
2.人工智能专业群T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专业群人才培养实现平台化、模块化、生态化,培养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三、构建T型创新型人才模式的路径
构建人工智能专业群T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研究将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一)IT专业融合,打造生态专业群
构建IT专业群首先要正确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双高和重庆市双高建设政策文件精神,一定要确定好专业群建设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IT专业融合要以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指南;组群逻辑一定要清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关系要分析到位,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要准确,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逻辑性要清晰,既有各自鲜明技术方向,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而它们合力组成一个专业系统,有效支撑数字经济时代智能化应用;IT专业融合,组建的专业群建设目标要明确,生态专业群建设内容要具体,这样才能实现专业群适用产业发展,适应国家、地方、学校教学改革,才能实现生态发展与调整。
(二)课程模块化,实现群里生态共享
高水平的专业群按照课程模块化的思路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骨干,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为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机制。
专业群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T型高层互选模块以及个性化学习课程模块,可以适应高职专科专业大类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复合型的T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专业群课程模块要灵活对接1+X认证。
公共基础模块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公共体育、体育专项技能、信息技术基础、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数学、公共英语等公共课程。
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根据人工智能专业群各专业共有的基本职业能力归并到一起,组合形成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将以知识学习为主的职业能力或者共有的理论知识点归并到一起,构建基础理实一体化课程;将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职业能力或者共有技能归并到一起,构建基础实训课程。比如人工智能专业群基础模块包含: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人工智能应用技术、UI界面设计、Python程序设计、IT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
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根据专业技术平台需要,由1到3门课程组成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供专业方向和高层专业选修选择课程模块。人工智能专业群设置多少个课程模块与专业群里各专业的技术特点来设置。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设置以专业群里各专业作为专业方向,每个专业的专业方向模块选择专业群中的专业课程模块,每个专业方向选择3个专业课程模块构成专业方向的课程,专业方向模块中选择的专业课程模块将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课程性质为必修。
T型高层互选模块,每个专业方向选择2到3个专业课程模块作为该专业的选修模块,实现专业群T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拓展学习模块根据专业群素质要求,开设科学精神与思维创新模块、历史传承与哲学基础模块、社会研究与经济管理模块、当代中国与世界视野模块和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学历提升学习模块、国际化素养课程模块等,作为学生的自选模块,构成学生的公选课程[2]。
以上专业群课程模块能够实现群里生态共享。
(三)专业群平台化,构建智能化教学平台
专业群平台化发展,构建专业群教学资源平台化、实训教学平台化、科研及社会服务平台化。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教学课程资料、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实训平台进行专业群实训项目教学、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
打造专业群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要建设好信息化教学平台,要搭建好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另一方面要打造实训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平台,建立一整套实训资源案例、实训虚拟机环境,建立大数据人工智能科研实验环境、社会服务技术平台支撑。
整个专业群平台化发展,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师成长与专业群动态调整优化与升级、提供科研及社会服务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四)课证融通,灵活对接1+X
在T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在制定课程模块时,我们要根据专业技术平台的技术特点分析并对接1+X技能等级认证考试评价标准,实现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与1+X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高级考试大纲及考试内容融通,即课证融通,不同的技术平台课程模块灵活对接1+X的考试内容。
在制定课程模块时,我们要根据专业技术平台的技术特点分析并对接1+X技能等级认证考试评价标准,实现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与1+X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高级考试大纲及考试内容融通,即课证融通,不同的技术平台课程模块灵活对接1+X的考试内容。
对学生来讲,考取若干个职业资格证书,就存在鲜明的就业优势,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拥有若干职业资格证书在招聘方眼中具备极强的吸引力。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充分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3]。
对企业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节约了培训成本,在企业招收新员工时,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帮助员工适应工作节奏,但是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往往有能力快速上手,为企业节约了很多时间成本。
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政策,借助国家“1+X”制度,尽可能地让同学们在校期间,获取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同学们在完成职业证书考试的同时,具备毕业即可就业的职业能力。
(五)产教融合,政校企多元育人
1.整合校企资源,政校企多元协同育人
深化产教融合,可与华为、新大陆等公司深度合作,打造人工智能专业群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及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整合(如重庆市永川大数据产业园)政校企资源,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多元化育人开展多元化社会服务。
打造高水平企校联合职业培训平台。可以依托与华为等公司共建的产教融合ICT公共实训基地,联合新大陆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建职业培训联盟。通过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建设专业群教学及实践培训资源,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培训组织和灵活开放的开放性终身教育体系。
2.开展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专业群办学国际影响力
一是选派教师到韩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教师海外工作站或国际技术技能服务站,通过参观考察、交流研讨、进修访学等多种方式,学习国际先进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工作模式,全面提高专业群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
二是学生“走出去+引进来”。学生“走出去”,借助、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等项目,通过联合培养、短期交流、微留学、学历晋升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培养,扩大学生境外学习渠道,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学生“引进来”,依托国家、政府、合作院校等平台,在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专业群招收学历和非学历国际学生,传授中国先进的技术、工艺等。
(六)打造T型人才,实现就业生态化
所谓T型人才,就是打造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能力,具备多项专业技能、多领域专业知识及行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多领域人才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内可实现人才互换,打造就业生态化的专业群。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扩大专业群多元化办学格局,实现教学多元化,为生态就业提供支撑;
2.多专业交叉教学与融合教学,打造T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生态就业提供支撑;
3.设置多领域专业知识及行业知识,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生态就业提供支撑;
4.面向人工智能产业,针对产业链各领域培养能适用多岗位群的创新人才,加大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发展指导,提供人才晋升、跨领域高升的成长路径。
(七)通过“人才互换”,缩小课堂和企业的差距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人工智能专业也成为高考志愿选择中最炙手可热的“火爆”专业,同时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的人才需求也是日益增长。作为高职院校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如何在众多的人工智能人才就业竞争中,提升高职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进而提升高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统筹推进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4]。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拓宽职业学生的就业渠道,拟采用通过“人才互换”,缩小课堂和企业的差距、依托“T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就业生态化、借助“1+X”,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等举措实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符合产业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打破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培养“边界”,为新旧动能的转换提供人才支撑,成为不少高校探索和思考的方向。
同时,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及时了解企业一线的实际用人需求和企业对员工能力的具体要求,高校教师要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以企业工程师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并将学习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中去。
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学校也应聘请有教学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听听来自企业一线工程师的声音,将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带到高校中来,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或者实习的时候,可以很快地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去,提升自身的就业技能。
四、总结
本文从双高背景下如何构建人工智能专业群平台化、模块化、生态化T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入手进行论证,包括人工智能专业群平台化、模块化、生态化的定义、T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构建T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总结和归纳,形成可参考和借鉴的研究结论,可供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专业群建设借鉴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