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自媒体时代下“微电影”推动高职班级管理的实施策略
2021-12-27任思彦
任思彦
(南京市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南京 210000)
从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引起社交平台自媒体风潮,2012年微信公众号上线自媒体向移动端发展,到今天,自媒体迅速的发展和应用使其成为当下最流行、最广泛使用的信息传播渠道。
一、自媒体时代的特征
(一)平民化
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给自己的专著《自媒体》起的副标题是“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这便道出了自媒体最根本的特点—平民化。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广播、电视”,每个人都具备了媒体和传媒的功能,可以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展示自己的生活轨迹,发表自己的各种观点,“媒体”一夜之间敲开了家家户户的大门。
(二)门槛低
传统媒体的运作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维系,有关部门的层层把关审核,很难想象如何独自一人关起房门只需要通过网络,一台电脑,甚至是移动设备就可以做到,而在网络催生下又反过来促进网络发展的自媒体则做到了这一切。我们坐在家中,乘地铁公交时,三五好友或一人就可以观看收听自己喜欢的媒体,也可以运营起自己的媒体平台,投入的成本和专业技术的门槛实现了最小化。
(三)交互性强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们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担任信息传播者。每一次分享转发,每一个点赞,每一条评论,都满足了人们为了沟通和交流的需求,互动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乎为零,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四)碎片化
随着网络移动端的诞生到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下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虽然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但时间并没有变多,因此人们需要和习惯接受更简短、直观的信息,这也是信息传播的趋势。自媒体自然也是遵循着这种趋势,微信小视频的15秒,微博140个字数的限制,都是自媒体碎片化的代表。
二、自媒体时代下高职班级管理的分析
(一)自媒体时代下高职生的状况分析
作为“Z时代”(指出生于1990年代中叶至2010年的年轻群体)的青少年,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社交媒体世界里,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QQ、微信、抖音、哔哩哔哩等自媒体成为当下高职生最主要的社交途径,“Z时代”的青少年已有了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与其他媒体相比,自媒体更便捷、更迅速、信息量更大,具有双向性和多向性[2]。而自媒体的内容良莠不齐,难以监控和筛选,其超乎想象的刺激性和娱乐性,极易使人上瘾,对学生群体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由于高职学生涉世不深、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我控制力弱,创造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使高职学生成为自媒体极大的受益者,但也最容易沉迷其中,抵抗不住不良诱惑和有害信息,成为易受害人群。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说的:“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波兹曼的意思是,媒介会改变传播内容,进而影响文化、控制文化、甚至改变思维方式。而这种影响又是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一般我们不会意识到它的影响,但它却是在影响。因此,作为高职生,还在发展中的身心更需要警惕自媒体这把双刃剑。一定程度上自媒体可以起到信息传播、释放压力的作用,但这把双刃剑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扰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二)自媒体时代下教师的状况分析
高职学生也早不满足于课堂和书本给予的知识,网络上涌现出越来越多成熟的自媒体频道,自媒体几乎成为了一个储备量最广、最丰富、最有趣的课堂。相比之下,校园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学生在与自媒体的对比下,更容易质疑传统课堂里教师的教学内容乏味不够丰富,教学手法单一不够新颖。传统课堂也会产生师生矛盾,而自媒体则不会。学生如果逐渐对传统课堂产生消极态度,转向自媒体求知,那么班级里的交流和互动会越来越少,从而更加弱化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不利于班级的管理。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大多不属于“Z时代”,对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他们自身就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既要接受又要学习,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自媒体的发展速度又超出预期,对于教师们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3]。
三、自媒体时代下微电影的特征
微电影虽早于自媒体的时代,早在2003年电影《无极》上映后,网络恶搞剧《一个馒头的血案》走红网络,中国微电影的雏形便已诞生,但微电影也是搭着自媒体这辆高速列车迅速发展起来的,这正是因为微电影和自媒体有着很多相似的特征。相比传统媒体,微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门槛低,投资少。例如在2016年first青年电影展上获奖的一部小成本影片仅需要10万元的资金。在设备上,微电影也不完全依赖昂贵高价的专业摄像装备,一部单反相机或手机就能拍出具有完美创意的完整故事。微电影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强,只要你有兴趣想法,就可以写剧本、当演员、当导演,制作自己的微电影,人人皆可参与,而每一个人的评论和转发也参与到了微电影的宣传过程中。时间短小的微电影,搭建上自媒体多端平台的优势,实现了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参与到微电影的过程中。但正如上述探讨的,自媒体这个双刃剑的影响同样也带给了微电影。门槛低操作简单导致了内容杂乱流于表面的微电影也大大存在。
四、微电影在自媒体时代下推动高职班级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提高自媒体使用能力
自媒体时代下的教育手段也有了创新。例如微课录制、网络直播、自媒体频道等,教师和班主任也需要革新自我,主动对自媒体平台进行探索和学习,虚心地向同事和学生请教,掌握自媒体的脉络后才能更加深入地对自媒体进行合理地利用和对学生正确引导。而班主任自己也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以身作则的良好示范,更不会让自己掉队于已经成熟的自媒体环境中。
(二)正确认识网络,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自媒体
网络的出现,宣告着人类信息时代的真正到来,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但网络只是一个工具,网络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财富,对网络的破坏与滥用也危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高职生要能区分网络社会与真实社会,网上的成功、虚拟的感情这些在真实生活中是否也能感受到。防止夸大网络的功能进而把网络当做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进而自我迷失、欺骗。当认识到网络本质后,高职生便会更有意识地筛选、审核自媒体的内容,避免不良有害信息的渗透[4]。
(三)发挥微电影的优势,建立班级内部自媒网络
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自媒体平台建立起以班级为单位的自媒体网络。班级可以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视频频道,再根据班级学生各有所长,创设不同的子频道。微电影频道,可以通过微电影来表达学生最直观的校园生活和想法,擅长拍摄微电影的同学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来收集同学们的素材后,定下主题和立意,进行组织拍摄并发布到频道中,同学们便可以看到除了自己之外别人的所看所想,增加了班级内部的互动交流,也让青少年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和发现成长中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创建学习频道,用微电影的拍摄技术来拍课堂中的重难点、实习时的关键操作等,收集整理发到平台上让同学们巩固练习,改善学生不能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又不愿主动求知的难点;还可以创建生活频道,通过拍摄个人的Vlog,展示学习打卡、锻炼打卡等碎片化的学习和生活。
五、微电影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基于微电影与自媒体的特征,结合高职校学生与教师的状况分析,带着有效的实施策略,笔者尝试把微电影带入日常班级管理、德育育人工作中。
(一)微电影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校园跑操是高职校学生的每日常规,也是高职校园对于学生基本体能素质训练的重要手段,更是检验一个班级班风建设、常规管理的重要指标。相比一年一次才有的运动会、竞赛等活动,日常跑操则以更频繁的方式展现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也正因为跑操的重复性加上体能的消耗,学生的意志也逐日被消磨,跑操的水平总是参差不齐,导致班级常规扣分又二次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越跑越差,恶性循环。因此,校园跑操是每个高职校班主任都会碰到的问题,不仅棘手且没有截止时间,还容易引发班级管理的蝴蝶效应。思考如何有效地解决跑操困境,笔者想到了在自媒体频道上经常看到的打卡视频,通过视频记录每日健身、阅读、学习等生活状态,结合长期的视频来观察和总结自己的目标或生活习惯,并通过自媒体频道的分享更进一步起到监督、总结、交流经验的作用。随即,笔者便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拍摄制作了微电影《第一季校园跑操》。
1.制定策略
集体活动最重要的就是集体性,因此这次微电影的拍摄一定要人人都参与,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是一个班级的成果,而不是老师的成果或是几个突出同学的成果。以此为原则,结合班级人数35人,笔者制定了35天为一个周期,每天由1名同学跟随班级跑操进行拍摄。这样每位同学都得以参与,而且还能看到35个不一样的视角,增加了视频的丰富性。而35天这样较长的周期也能更有效地起到坚持不懈、锻炼意志的目的。但长周期也会出现瓶颈期和倦怠感,因此在17天的前后,会组织一次班会来做一个集体讨论,总结前期的优缺点,讨论后期的改善措施。
2.具体分工
要想完成整部影片的制作,并让影片既出自每位同学之手,又不失完整性,影片的传达能更有力度、更丰富有趣,需要一个非常用心、有想法有能力的微电影制作团队。因此笔者通过平日在班级的观察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物色了几个对镜头有不错敏锐度、平日有拍摄兴趣和习惯的、对电影有兴趣和构思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微电影制作团队。由1名拍摄指导、1名后期剪辑、1名美术设计组成。拍摄指导需对每日跟拍的同学进行拍摄指导、规划镜头语言,并在需要的时候参与拍摄。后期剪辑需将每日的拍摄视频以及花絮等素材进行剪辑,加上音乐和独白等元素,完成最后影片成片的工作。美术设计需与后期剪辑共同制作,提供影片需要的美学风格和具体的设计元素。
3.自媒体运营
光是完成影片的拍摄和制作还远不够,既然有自媒体这一平台,就可以充分结合这一平台的特征和优势,让影片的影响时效更长且更能发挥其作用。笔者创建了以班集体为名的自媒体账号,并将影片上传,在班会课上组织集体观看这35天每位同学参与拍摄的微电影《第一季校园跑操》,观察自己和班集体的表现,体会班级从“散沙”到“班魂”的变化。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在视频下进行评论留言,在观看视频时即时互动发表弹幕,班主任也能通过同学们的互动看到更真实的意见和想法。当然发布到自媒体平台便公开到了整个网络中,因此也需要注意到非班级学生之外的言论,笔者便安排了负责任的同学来对班级的自媒体账号进行有条不紊地管理和运营,也开启了班级的自媒体频道,提供了日后创作成果分享的渠道。
4.微电影在德育育人中的实践
在高职二年级时期的一次班会活动中,笔者了解到班级近日陆续出现“个别同学边缘化”的问题,当下便给笔者敲响了警钟。班集体中不只是要追求集体凝聚力,还需要看到每一个个体的光彩,而当个体失去了光彩,个体就会越发越觉得无法融入这个集体,与集体渐行渐远,从而觉得被集体孤立排斥,造成心理健康的伤害,严重发展还将会引发极端的行为,造成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因此笔者规划了一次有主题的微电影拍摄,结合《第一季校园跑操》的经验和已有的团队,完成了微电影《传递》,展现了3个典型校园冷暴力案例并通过多线叙事时间倒转的设定,提供了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和解决方式,该作品也在当年的市校园影视制作比赛中获奖。
六、结束语
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石,与普通中学生比,高职校班主任面临更加繁杂琐碎、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新时代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高职校班级管理需要抓住时代带来的积极影响,建立起更合理有效的班集体,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培养更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