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27李庆华

科学咨询 2021年49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院校

郑 淼 李庆华 于 蓉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9)

产教融合主要是以校企合作为核心,充分地将经营管理、科技研发、技能提升、素质养成、生产劳动、教育教学以及社会服务等进一步融合为一体的一种模式。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其中第七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明确提出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进一步明确了从2019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由此可见,开展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任务,应予以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教师身上所具备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弱,既可以直接影响教师职业能力全方位、高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对产教融合深度产生更多程度的影响。所以,提升当前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可以进一步地促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从而在根本上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更大的提升,这也是产教融合深化的表现形式[1]。

一、影响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高职教师缺乏参与的主动性

在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中,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最为基本的理念基础,这些理念的存在促使高职院校不断进步与发展。不过当前阶段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许多领导错误地认为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才应该是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点方向,而社会服务理念则成为高职院校办学中的“副业”理念,而社会服务也仅仅是“主业”的辅助工具,社会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也仅仅是锦上添花,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普遍地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全面发展。高职教师在其自身整个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最大影响的事情那就是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在当前阶段的高职教师职称申报的具体要求中指出,课题、著作、论文、教学指导这些都是进行职称评价的主要考核对象,从这可以看出社会服务在职称评定里面所占据的比例十分少。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愿意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时间以及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以及论文写作中来,这些能够为教师进行职称申报提供更加充足的准备,因此这样导致高职教师在社会服务上所付出的精力少之又少,这也是社会服务一直以来得不到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缺乏社会服务能力

首先,在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之中,很大比例的师资力量都是从一些普通高校毕业生群体中选拔出的。由于这部分的年轻教师刚刚从大学校园中走出,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就步入了高职院校的工作中,虽然这些教师拥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其科研能力要比一般的教师强,不过没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成为了这些教师的弱点,这使得这些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变得非常有限,从而影响到教师的整体实践水准。此外,这些新生的教师力量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将理论知识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从而导致理论与间二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性。因此,这样的师资力量对于进一步实现高职教育最初的教学目标来说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虽然部分高职学校也会通过招聘的形式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招聘到学校进行教学,但是这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教学有着一定制约性,这些教师很多都是企业之中优秀的员工,因此这些教师具备非常强的社会服务能力,不过这些教师愿意来学校就职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小,这样教师就能够在教学的同时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其他事情,因此这些教师实际上不愿意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社会服务工作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服务在高职院校中的进一步发展[2]。

(三)社会服务缺乏创新力度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社会服务开展的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新力度,这也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一些高职院校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在其内容上存在单一的特性,这些单一的特性显不出社会服务的多元化优势,因此社会服务所取得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这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的弊端暴露出来。这些单一内容具体体现在:首先,校企合作所开展的实习就业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其形式长期以来沿用同一种形式;其次,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围绕“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的,这使得人才培养的模式较为固定单一;最后,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呈现出岗位技能培训的现象,这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将单一的缺陷进一步体现出来[3]。因此,在这些较为传统的社会服务环境下,很多的学生未能体现出足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而且也会使得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越来越低,这严重影响到了社会服务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会服务在高职学校里面发展变得越来越困难,而社会服务取得的成效也十分低下。

(四)缺乏政府监督控制

虽然最近几年以来许多的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励校企合作的开展,不过这些政策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并不完善,其中未能明确好校企双方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应尽的义务,对校企合作中责任的认定也缺少可行的条例作为认定责任的标准。对于校企合作的监督调控机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缺乏专门的机构主要针对校企合作工作的监督,使得合作中许多细节政策落实得不到位。此外,政府缺乏足够科学可靠的扶持政策给予校企合作一定的政策支持,而且对于校企合作的资金流入也明显不足,所以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高职社会服务项目的处境十分艰难,如果缺少了政府和企业对高职的社会服务项目给予政策上、资金上、资源上的强有力支持,那么高职院校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这样的困境,及时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人能够制定更多切实可行的社会服务执行计划,也会受到多方因素的限制而导致计划实行所取得的效果被削弱。所以,政府的监管机制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不能将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所起到的作用发挥,那么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的处境不会有很大的改善。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统筹规划,科学协调各方利益

想要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将自身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创建产教融合机构进一步地将全省产教融合工作进行细致的统筹规划,通过专业人员科学制定更多的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通过政策将校企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应尽的义务进行明确,从而通过政府政策上强有力地支持,使得产教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政府还需要通过完善奖惩制度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增加教融合的监管力度推动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的开展,通过专门的监管机构及时发现产教融合理念发生的矛盾并针对这些矛盾给予更多针对性解决的策略。其次,可以构建一个由院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区不同群体共同参与的平台提升社会服务的透明度,通过平台信息的传播以及大众的监督,使得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学校之间可以进一步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按照程序开展相关的工作,从而推动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多领域的参与,保障社会服务项目开展沿着政策轨迹进行下去。此外,政府需要不断地去引导以及鼓励当地的高职院校将自身的主要特色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得高职教师可以更加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这也能够使得各院校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以及合作关系,最终在整体上使得这些院校地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4]。

(二)创新社会服务机制

高职院校在制定社会服务工作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仔细地考虑社会服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通过成立针对性地组织推动社会服务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被有效地减少,这样可以很好使得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次,高职院校还应该通过制定更多贴合实际情况的社会服务奖惩方案推动社会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实,通过奖惩机制使得教师能够在社会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精神上的慰藉以及道德上的制约,在教师能够得到物质奖励的基础上也让教师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大的约束,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服务工作的科学开展。此外,高职院校也应该考虑将教师社会服务列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之中,通过考核的激励以及约束进一步让教师能够了解到社会服务在教师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性,在教师思想认识上形成对社会服务的重视,通过思想认识督促教师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自我社会服务提升以及综合能力提升之中。高职院校还应该致力于创新当前的人事管理体系,通过进一步地优化高职教师薪资的结构组成,改变教师的收入渠道,让学生能够收取合理的社会服务资金,在薪资待遇给予教师更大的支持,保障教师可以有更大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参与到社会服务工作中,最终提升高职教师整体的社会服务意识以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首先要求高职院校可以不断地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最为重要的是给予专业教师群体建设足够的重视,学校通过定期邀请一些知名企业精英或者当地公司的专业骨干到高职院校中担任教师的职位,通过这些专业人士传授经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不断地为教师进行社会服务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及条件,从而协助专业教师可以进入到一些企业中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参与这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教师社会服务的认知。高职院校还可以进一步地鼓励更多地教师能够参与到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开展的社会服务交流会议中,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探讨以及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实现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社会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四)创新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想要实现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人事制度入手,通过优化人事制度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首先,应该对以往的人事制度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对以往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缺点以及不足进行指正,对于以往人事管理制度中的优势进行保留,并根据社会服务的特点进行创新,从而探索出更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提升教师社会服务的能力;其次,将网络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通过大数据的计算能力对人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如果发展教师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不良的行为或者有不遵守职业道德的隐患,及时对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教师进行整改,这要可以为高职院校树立良好的口碑,同时也使得教师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然后,应该针对人事管理制度制定更加全面的管理措施,对教师的招聘给出更加具体的明细,让教师指导自己该怎么做,做哪些事可以为自己的升职加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在实践中锻炼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最后,高职院校应该开展“师资交换”形式的活动,通过不同院校之间的教师进行短期换岗的形式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产生不同的认识,学习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短处,可以为教师进行社会服务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结束语

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高职院校为平台的职业培训是推动国家职业培训强有力的形式,但需要高职院校针对培训的周期短、针对性强、传播新知识和新技术快以及学习主体广泛多样、学习时间空间灵活等特点,对培训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如此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培训效果。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时代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必然要求,通过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可以使得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这是一种多赢的方式,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高职院校能够给予教师社会服务更多地关注,通过更多制度的支持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院校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