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1-12-27张师楠
张师楠
(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宏伟镇人民政府,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是一种将农业环保工作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的形式和途径,也是将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公害农产品以生态农业为技术保障,生态农业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市场载体,从而形成以产品开发带动生态农业、以生态农业建设促产品开发的良性发展机制。基于此,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别于一般性农业生产,它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生产技术机制,并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我国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农业也开始朝着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以其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受到了农业生产者的广泛关注,国家为了推进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同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但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作物生产方式导致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在推广时依旧存在有一些显著的问题,因此需要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和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以促进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1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壤污染严重
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设在城市近郊的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基地周边也建设了不少的工厂和建筑。工厂在日常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垃圾以及工业废水,而在这些工业垃圾在无法得到集中处理的情况下,往往会直接堆放在近郊的空旷地区,工业废水也会直接排放,导致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基地周边的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此外,由于近郊民居建筑数量增加,居民产生的工业垃圾也会对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基地周边的土壤造成污染。因此,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土壤污染较为严重。
1.2 农药残留过多
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会有很多病虫害出现,这些病虫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栽培的效果下降。为了保证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效果,一些农作物栽培工作人员会通过化学防治的方式喷洒农药,但一些农作物栽培工作人员对于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并不清楚,而为了有效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带来的损失,通过使用大量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过量的农药会残存在农作物表面,导致生产出的农作物有一定的农药残留,十分不利于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发展。
1.3 肥料过度使用
无公害栽培技术要求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需要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化肥施加。但是一些农作物栽培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化肥施用相关知识,在施用化肥时往往会出现用肥过度的现象,导致这些化肥残留在土壤中。此外,一些农作物栽培工作人员在农作物生长前期施用少量化肥,在未达到预期效果后,开始逐渐增加化肥的施用量,这种情况也会造成化肥的大量残留。大量化肥残留在土壤中,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营养结构,还会降低农作物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1.4 农业观念过后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作物栽培技术,与传统作物栽培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的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作业的方式进行,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作物栽培者由于受教育水平较低,未能掌握科学的作物栽培知识,仅依靠口口相传的种植技术以及种植经验进行作物栽培,对于其他栽培技术不够信任,这就导致农村的农业观念较为落后,无公害农业栽培技术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利用,农户也不能够通过无公害栽培技术实现作物的增产增收,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2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策略
2.1 治理污染土地
针对无公害栽培基地周围土壤遭到污染的问题。1)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对于无公害栽培基地周围的工厂进行重点整治,从而从源头上杜绝工业垃圾、工业废水的排放,确保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基地周围土壤不被污染。2)对于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基地周围已经遭到严重污染的土壤,相关部门要针对土壤污染的现状制定合理的土壤治理方案,从恢复土壤的结构和营养成分,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3)合理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将工厂和建筑工程选择在合适的地方,实现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4)加强宣传工作,对于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基地周围的居民进行有效宣传,以提升居民对无公害农业栽培环境保护的意识[1-7]。
2.2 培育优良品种
优良的作物品种能够提高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效果,充分发挥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作用。因此,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工作人员要重视农作物品种的培育,选择品种优良的农作物种子。1)在栽培之前,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消毒、催芽处理。2)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根据土壤环境和作物品种,制定出科学的栽培方案,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3)在作物施肥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施肥量并采用物理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顺应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理念。
2.3 加强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是确保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此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农作物栽培管理,如农作物栽培的前期要对于土壤进行整平,中期要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于水肥的需求进行水肥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但是农作物的栽培管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栽培管理的知识,这就需要无公害栽培管理人员学习作物栽培的相关知识,以提高自身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经验,确保无公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质量。
2.4 重视肥水管理
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水分管理是农作物栽培质量和产量的保障,科学灌溉能够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可以促进作物的快速生长,而合理的化肥施用能够为农作物提供维持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在灌溉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土壤结构选择不同的灌溉方式,灌溉的时间和灌溉量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进行调整,如夏季灌溉的次数要比秋季和冬季要多。在化肥使用的过程中,要根据作物不同时期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元素,在此过程中也要重视微量元素的补充,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
3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的策略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中,要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在病虫害防治时主要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病虫害,可以通过化学防治的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理。1)物理防治,可以在无公害作物栽培室放置防虫网、杀虫灯以及悬挂黏虫板。2)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与化学农药不同,生物农药可以过作物的新陈代谢降低其自身的危害性,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3)化学防治,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中应用化学防治较少,这主要是由于过多的化学防治会与无公害作物栽培的理念相违背,但是针对一些为害性较大的病虫害,可以通过化学防治的手段进行有效控制。
4 结语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顺应了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理念,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确保了农作物的安全健康。基于此,分析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作物栽培技术应用和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以期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