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杉木与米老排混交林造林技术浅析

2021-12-27张兰芳

南方农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间伐混交林幼树

张兰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南宁 530001)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秦岭以南和长江流域中生长最快、经济价值最高、栽培最广的用材树种,同时是南方三大乔木树种之一。杉木是广西第二大造林树种,树干通直圆满,木材黄白色,木质细致轻软,有香气,纹理直,易加工,耐腐性强,不受白蚁蛀食,是建筑、桥梁、造船、矿柱、家具的优质用材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是我国南方珍贵的乡土阔叶树种,在福建、江西和浙江等地均有引种栽培,但是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西部,云南的东南部。米老排垂直分布于海拔250~800 m 沟谷两旁以及低山、丘陵中下部,有一定耐寒能力,喜温暖湿润气候,因具有生长快、材质优良、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较高等特点而备受青睐;木材为散孔材,色泽美观,硬度和强度中等,易加工,切面平整,是建筑、室内装修、家具、木地板等优质用材;也可作为纸浆和纤维板的优质原料[1]。针对于米老排和杉木等4 种南亚热带树种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来说,王光玉的研究显示,杉木+米老排混交林持水能力最强,也最高[2]。因此,营造杉木+米老排混交林,可以为社会提供优质木材,缓解木材供给矛盾,同时可以很好发挥森林的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1 选择造林地

主要选取年平均气温20~22 ℃、温暖湿润、避风背阴、极端最低温度-4.5 ℃以上、年降雨量1 200~2 000 mm、立地指数16 以上、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混交林的造林地,要求土壤为肥沃深厚的酸性赤红壤。

2 苗木育种与规格

杉木采用国家级或区级优良种源,可采用广西全州县咸水林场、融水西山林场或贝江林场优质种源。米老排采用苗期表现较好的广西容县或广西靖西县种源。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为砂壤土或壤土、坡地平缓、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圃地。杉木2 月播种,采用撒播,播后覆盖1.5~2.0 cm 厚的黄心土。苗木出土后及时除草松土,适当间苗,同时喷波尔多液防治病虫害。米老排11 月播种,要选择干形通直、无病虫害、树龄15~40 年的优良母树采种,果实采收之后放在阳光下摊晒,直至果皮微裂时移至室内晾干。米老排繁育宜随采随播。

杉木出圃要求一年以上苗龄,顶芽饱满,针叶坚挺,干直无分枝,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其中轻基质容器苗苗高40~70 cm,地径0.5~1.0 cm;裸根苗苗高40~70 cm,地径0.5~1.0 cm。米老排要求两年及以上苗龄,苗木粗壮,顶芽饱满,针叶尖挺,根系发达,苗高40~70 cm,地径0.4~1.0 cm。

3 培育技术要点

3.1 整地挖坑回坑

选择带状混交或行间混交的方式,指出7 ∶3 是杉木与米老排的混交比例,杉木的株行距为2 m×2 m,7行杉木3 行米老排混交,米老排2 m×3 m[3]。

全部割除掉伐迹地上植被,伐根低于20 cm。沿着等高线清理挖坑种植带,带宽1 m,带间距与相应的造林行距相同,将带内一切杂灌铲除干净直至表土。

在清理干净的挖坑种植带内,表土和心土分开放置,坑的规格为30 cm×30 cm×30 cm,呈品字形布点进行挖坑。将表土放在坑的上方,心土处于下方,坑底水平且掏出坑内松泥。回坑时把基肥放坑里,覆上部分表土,把表土和基肥搅拌均匀,最后用表土回坑高出坑面3~5 cm,外高内低。

3.2 定植

定植时间为每年的1—3 月,在大雨过后并且坑内土壤全部湿润时种植。将苗木往上坡方向放置,小心选取箩筐把苗运至坑边,穴深约15 cm,坑中心偏内侧起锄挖种植穴,用手将苗杯放入穴内,小心撕掉薄膜袋,锄头把杯压实,泥土盖过杯面3~5 cm,继续进行覆土压实,保证根舒苗正。及时补植,保证造林成活率,造林后15 d内加强对其成活率的及时检查。

4 营林管理措施

4.1 除草抚育

选择幼树行间带铲方式,在前两年进行除草抚育。铲除灌木、杂草、藤类以及植株下方和上方各40 cm 带内植被,结合铲草给幼树植株培土。同时将灌木、藤类、杂草等带外植被砍除,伐根低于20 cm。全部砍倒新造林地上杂草、藤类、杂灌等植物,保证伐倒物不能覆盖到幼树上,伐根低于20 cm。

前三年每年各安排两次除草抚育。第一次除草抚育时间为5—6 月,8—10 月是第二次除草抚育时间,10 月底前全部完成当年的除草抚育,两次除草抚育时间间隔必须达60 d 以上。

4.2 施肥

造林次年和第3 年各安排一次追肥。施肥沟开在在每株树冠滴水线位置、偏上一侧,要求距离幼树树根大于30 cm以上。施肥沟长×底宽×深为25 cm×10 cm×15 cm,每株施500 g 复合肥,要求肥料养分含量为35%以上。肥料施后及时盖厚度高出沟面10 cm 的碎土。施肥时间为每年4—6 月。

4.3 抚育间伐

杉木+米老排混交造林密度为2 085 株/hm2。林分进入中龄林后,应根据林木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抚育间伐,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工林的生产力。抚育间伐原则为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稀,同时保证每次间伐后林分混交比例保持7 杉3 椎。具体安排为第7 年进行透光伐,第11、16、21 年进行3 次生长伐。第一次间伐强度小于35%,第二次间伐强度小于30%,以此类推[4]。依据目标树单株作业法,在第26 年时完成相应的管理,促进红椎天然更新伐除干扰树,保护林下幼树,选择标记目标树10~15 株/667 m2。之后围绕目标树伐除干扰树,按照林分生长情况,每5 年为一个经理期,促进目标树及林下幼树生长。

4.4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控时,注意选择“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方针。米老排已知病害有19 种,常见的有球毡病、角斑病等;常见虫害比较严重的有叶蝉和袋蛾等。防控措施为:1)感病植株应立刻烧毁,严格检疫准备出圃的苗木,避免病虫害跟随感病植株上山感染整片新造林;2)即刻摘除少量病叶,实现对新造林分的定期检查,喷药预防,及时选择化学措施防治应用于病害大量发生的地方;3)人工捕杀成虫,铲除干净叶蝉的滋生地,用敌敌畏、敌百虫喷杀袋蛾幼虫等[5]。杉木主要病害有杉木炭疽病,常见虫害有白蚁、杉梢小卷蛾等,预防措施以营林措施为主。营造混交林、及时进行抚育间伐等营林措施可使林木生长健壮,有效提高林木抗性。混交林可保护害虫天敌,减少害虫成灾概率。

5 结语

杉木与米老排混交造林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地力、促进林木生长有重要作用。7 杉3 米的混交模式以及2 085 株/hm2的造林密度,使林分在刚进入中龄林时便能形成极佳的种间竞争关系。同时,混交树种根系交错,混交林成分复杂、枯枝落叶量大,对于提升土壤肥力、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具有重要意义[6]。营造混交林的核心技术是树种搭配、种植密度及混交比例,免炼山造林、施用有机肥等生态经营技术措施能够改进林分结构,改良林分土壤状况,有效提高林分蓄积量,促进林分自然更新,保护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6-7]。南方造林树种数量多,探索多树种混交林生态经营技术措施是南方林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间伐混交林幼树
落叶松成熟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红松幼树高生长的影响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苹果幼树期的科学修剪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现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