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2021-12-27张晶晶罗晓玲郑斯文王芳陆军装甲兵学院北京100072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知识点

张晶晶 罗晓玲 郑斯文 王芳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 100072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层面,而要上升到能力素养的培养。基础知识是能力素养的物质保障,能力素养是基础知识的深入和升华。而能力素养要如何培养,这就需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学生学习的行为轨迹,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就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成为个人发展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衡量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大一全体新生在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由于各地信息化普及程度不同,使得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有信息课,而对于落后地区的学生在大学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起跑线不同的现象。

1.2 教学内容覆盖面广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进行了调整,教学内容不再是以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为主的办公软件的使用,而是侧重全面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及技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这就出现了教学内容明显增多。大学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数据表示、数据存储、数据运算、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算法、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多个领域,由于学时的限制,计算机学科的一门专业课,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只能作为一章来介绍,浅尝辄止。导致教师无法讲明白,学生听不懂。这也是学生不感兴趣、老师不愿意教的主要原因。

计算机的相关理论是抽象的、枯燥的,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学生会感到很难理解,这就亟须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3 技术与时代的脱节

对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来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技术课程,除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还需要紧跟时代前沿,了解当下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计算机技术。随着软件和硬件不断升级,与之对应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却似乎相对滞后,教科书也已经过时了。在学习期间,学生没有获得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

2 教学改革探索

传统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学生听得懂的方式讲清楚,让学生学会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的根本不在于学,而在于用,如何将所学服务于所用,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是教学改革时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对岗位要求的对接以及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探讨,提出如下几点改革建议。

2.1 分级分层开展教学

开课前测试摸清学生基础,有的放矢分级分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新生入校时进行计算机摸底测试,对于基础好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可加入强化班,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班级人数不宜超过20人。强化班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采取学生课外自学方式完成,课内主要以小组形式针对计算机相关话题展开讨论辩论。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可选择常规班和自学班。常规班采用交互式教学,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开展教学,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60人。自学班依托MOOC、SPOC、微课等在线教学资源,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实施自学,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对于零基础的学生,在采用常规班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在线教学资源进行基础补齐,同时建立在线答疑群,实时解决学生的疑惑,为常规班课程的顺利展开提供保证,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50人。

2.2 重组重塑教学内容

打破按章节实施教学,用案例带动知识点。学以致用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强调的,它出自李新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章节顺序组织实施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内涵式发展的要求。针对学习质量开展教学设计,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把所有知识点都在课堂上讲授是不现实的,俗话说有舍才有得,这就需要按照大纲要求,对知识点进行解构重构。对于简单易理解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锻炼自学能力,用课堂小测、提交课件或作品的形式进行检测评价。对于难度中等的内容,通过设计与专业背景相关的教学案例,带入相关知识点,重构知识框架,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和计算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式的课堂中通过典型的应用理解掌握知识点,在能力素养上也得到提升。课后再布置与其专业相关的任务,让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模仿、思考、领悟的过程,真正学以致用。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一般都是复杂的、抽象的、离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攻克教学难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循序渐进,重复讲、对比讲,逐步渗透。为了避免重复劳动,可以制作思维导图将知识体系清晰呈现,同时借助动画、视频、微课等来辅助学生了解其原理结构。将这些资源在课前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先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在课堂上再次讨论该内容时,学生就不会有太多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为知识点顺利进入头脑提供了基础。

2.3 优选优化教学模式

结合新形势下的教学工具,开展智慧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已成为课堂实施的主流模式,极大丰富了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混合式学习是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电脑、手机等工具,将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开展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使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5]。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吸纳了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利用手机微信平台,采用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堂面对面重点讲解、线上线下互动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6],建立了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了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的功能。将“雨课堂”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可以让当前的智慧教学更加高效地展开,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采取更加合适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展开智慧教学的过程中,利用“雨课堂”可以进一步优化当前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教师在展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转换教学手段,利用时代资源提升教学效率。

3 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改什么、怎么改,需要从实际出发。本文从高等教育的任务出发,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如何让这些思想落地,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教改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知识点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