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瓮安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现状及优势浅析

2021-12-27王先容费明贵姜明发张贤文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3期
关键词:瓮安县瓮安茶园

王先容 费明贵 姜明发 张贤文

(1.贵州省瓮安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黔南 550400;2.贵州省瓮安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贵州 黔南 550400)

1.瓮安县茶产业基本情况

1.1 茶园面积发展情况

按照《瓮安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以“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为指导原则,瓮安县坚持不懈抓茶叶基地建设,利用7年时间将茶园面积从2万亩扩大到20万亩,投产茶园突破10.1万亩。

1.2 茶叶产量及产值情况

2015年全县茶叶总产量5546.96吨,实现产值24578.4万元;2016年茶叶总产量5864.12吨,实现产值30012.5万元,出现高档绿茶、绿宝石、珍稀白茶以及黄金芽等多个茶品投放市场的情况。截至2020年,投产茶园20万亩的基础上面积略有增长,全县茶叶总产量8785吨,产值突破746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20元,茶农人均纯收入增加1633元。

1.3 新技术新应用发展情况

2015年全县已通过有机认证或转换认证的茶园面积5000亩,获得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面积6.3万亩,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面积2万亩。随着“生态”、“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宁愿“茶草共生”,也要杜绝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并以实际行动落实到茶产业发展中。截止2020年,全县90%茶园申请并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有机茶园认证超过3万亩。部分企业坚持按照欧盟进口茶叶安全的标准法则(简称“欧标”)管理和加工,并注册“瓮安欧标茶”品牌。

1.4 茶叶加工情况

瓮安县已注册茶叶加工企业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县级龙头企业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7家,其中省部级示范合作社1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区4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2个;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企业3家。全县茶叶年加工能力10270吨,其中年加工能力超过500吨的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超过1000吨的企业3家,均配备先进的连续化生产线。茶叶加工逐渐向标准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1.5 市场拓展及产业链延伸

近年来茶叶销售呈现集团化、抱团式发展态势。珍稀白茶、黄金芽等通过客商渠道进入江浙等各大批发市场,都匀毛尖系列优质名茶进入省内外实体店及网店销售,绿(红)珠茶及蒸青通过对外贸易渠道直接或间接出口。政府在茶叶市场拓展中起关键作用,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的茶博会等活动,利用春节、五一、十一等假期举办品茗及茶文化推荐活动,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并在县城繁华地段开辟茶叶街,集中吸纳茶企及合作社进驻开办专卖店。在产业链延伸方面,依托贵瓮、江瓮、道瓮、瓮马四线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集中打造省级重大建设项目——建中白茶产业园区和岚关万亩茶海,将建中建设成为茶旅一体化示范区,将岚关建设成为茶园休闲观光区,同朱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区同步发展。

2.瓮安县茶产业发展优势

2.1 地理优势

2.2 政策优势

2007年贵州出台《关于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决定将茶产业作为农村支柱产业来抓,举全省之力实施“东茶西移”战略,用十年时间发展茶园基地面积成为中国第一产茶大省。2014年出台《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提出打造2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培育5个以上地方知名品牌,将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匀毛尖”纳入省重点打造的公共品牌。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瓮安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委书记主抓,其他副县级领导分片指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领导挂帮企业、派驻特派员等方式,助推茶叶企业发展。2008年编制出台《瓮安县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瓮安加入“都匀毛尖核心生产基地”,将茶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整合交通、财政奖补、土地开发资金8000万元用于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出台《瓮安县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瓮安立足本地区实际,积极出台茶产业发展惠民政策,一方面是茶园建设,无论是农户还是企业,新建茶园每亩补助1100-1500元,并奖励茶园所在乡镇(办事处)20元工作经费。另一方面是茶叶加工厂建设,对投资总额在500-1000万元之间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30万元,对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2.3 资源优势

县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28万亩;瓮安县总人口数为53万人,其中95%为农业人口;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1元。完成36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12个,硬化道路128公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瓮安着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环境功能区划等。不断加快完善工业、城镇、农业、旅游等产业空间布局,多规合一,实现产业科学布局、人口合理分布。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决打击非法捕猎、经营、加工、运输野生动物行为。强化源头防控,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保“三同时”。强化化工“三废”治理,坚决遏制磷石膏渗漏、二氧化硫等重大环保事故发生。让瓮安的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价值更大。为进一步优化茶叶发展环境保驾护航。

2.4 人才优势

2008年以来,瓮安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一方面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农村远程教育”等平台,培养大批茶叶技术人员,提升他们的管理和加工技术水平;选派企业技术骨干、茶叶生产经营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培训;支持企业自行举办采茶工和加工工培训,提高茶企生产管理效率;鼓励茶叶从业人员提升职业资格等级;举办各种技能大赛,激励茶农提高茶叶采摘和加工技术水平。截止2020年,全县茶叶领域人才登记12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职称1人,中级农艺师职称6人,中级评茶员42人,中级茶叶加工工资格25人,中级茶艺师14人,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30人,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2人。另一方面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到瓮安开展技术培训,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远程连线方式,对茶叶生产加工环节进行指导。

结语

瓮安县抓住农业产业化调整契机,将茶产业作为农村支柱产业来发展,体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将地理条件、政策优势、资源利用以及人才培养等在几方面统筹利用起来,遵循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为当代农村探索出一条致富路,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瓮安县瓮安茶园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瓮安:“体旅融合”新路径
党建引领
瓮安县召开2017年离退休干部、老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浅谈瓮安县委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党性修养
瓮安县关工委开展法治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
城镇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