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魔芋产业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与思考

2021-12-27郑清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种芋魔芋病害

郑清芳

(安康市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安康 725000)

1 汉滨区魔芋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1 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汉滨区魔芋种植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被全国魔芋协会授予“全国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区)”。根据魔芋生产特点和生长规律,结合生产实际,重点发展适宜魔芋种植区域,确定魔芋发展重点镇,实施板块基地建设,形成五大基地,带动五大板块。一是以早阳镇为重点,带动共进、石梯、县河等镇魔芋基地板块的形成;二是以茨沟镇为重点,带动谭坝、五里等镇魔芋基地板块的形成;三是以中原为重点,带动叶坪、大河、双溪、沈坝等镇魔芋基地板块的形成;四是以洪山镇为重点,带动石砖、牛蹄等镇魔芋基地板块的形成;五是以双龙镇为重点,带动瀛湖、田坝、晏坝等镇魔芋基地板块的形成。培育出了中原镇花庙村、东沟口村连片100万m2,五里镇白马石现代农业园区133万m2、茨沟芋王康基地建川示范园连片66.7万m2,双龙镇谢坪村关山示范园66.7万m2的示范基地,规模化生产初见成效。因此,魔芋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存在问题

1.2.1 魔芋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种芋质量难保证。魔芋繁殖系数较低,一般只有3~5倍,基本上是采用挖大留小的方式,由农民自己留种,因此,这种球茎长期无性繁殖,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病毒不断累积侵染,造成带病、退化种芋在生产上长期使用,种芋质量不高,导致发病株率高,产量下降,收益降低,影响魔芋产业发展。

1.2.2 魔芋“两病”防治难。制约魔芋生产的瓶颈--魔芋的细菌性软腐病、真菌性白绢病,都是土传病害,土壤中、种芋等带菌量大,在温、湿不利魔芋生长的气候条件下极易发生,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在生长过程中一般的农业措施、药物防治效果较差。

1.2.3 政策保障措施不到位。魔芋种植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特别是魔芋种植生产资金需求大,而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少、种植保险补偿低、农村金融服务又不能提供较好的支撑,特别是贫困户就更难。

1.2.4 缺乏保护价格收购机制。魔芋的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年际间忽高忽低,芋农不易掌控市场风险,对其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贫困户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影响社会资金进入魔芋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2 解决途径

2.1 选择适合魔芋生长发育的环境,实行轮作倒茬

魔芋属半阴性植物,气候阴凉,病害发生轻,适宜在海拔600 m以上的区域种植。魔芋不宜连作,连作地块病害发生重,生产上可将魔芋和禾谷类作物轮作种植,轮作周期一般为3年。近年来,随着种粮政策的调整和退耕还林面积的增加,汉滨区又实施了新的保障措施即将魔芋由粮田种植转向林下种植,这样即为粮食种植腾出良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需要,同时让林下空闲地更好的得到利用,还能利用林木为魔芋遮阴的优势,达到一举三得的良好效果。

2.2 选用优良魔芋品种,做好种芋消毒

基地种植以当地适应性好,抗病性强,具有较高产量优势的花魔芋品种作主栽品种,搭配安康市农科院新选育的杂交品种和少量外调品种,确保种芋资源。生产上选择形态周正,芽窝浅、无破裂,无疤痕,无霉烂和无病虫害,大小50~500 g作为种芋,在播种前一周,选晴天,将种芋在阳光下照射1~2天,以达到促进发芽,杀除种芋病菌和促进伤口愈合,增强种芋抗性之目的。同时用噻菌铜或汰腐净或饱和的生石灰水浸种或配成药液喷洒消毒,将其晾干后播种;也可在播种前将种芋先放在阳光下晾晒1~2天,再用生石灰或魔芋多元消毒粉撒拌在种芋上,对种芋进行消毒处理。

2.3 建立魔芋种源基地

在早阳、中原、叶坪、大河、双龙、瀛湖等镇建设魔芋种源基地0.13~0.2万hm2;在种植基地做好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新品种的引进及扩繁,建设分级种芋繁育基地5个以上,确保全区优质种芋的持续供给。

2.4 规范栽培技术

2.4.1 播种时期。平均气温达10℃以上时开始播种,海拔800 m以下3月下旬播种,800~1000 m区间4月上中旬播种,1 000 m以上4月中下旬播种。

2.4.2 播种密度。根据种芋大小而定,种芋较大的植株高大,应适当稀播;种芋较小的应适当密播;一般来说种芋50 g以下,行距30 cm,株距25 cm,密度3 500~3 800株/667m2;50~100 g左右的种芋,行距45~55 cm,株距40~45 cm,密度2 400~3 000株/667m2。若用地下根状茎作种,行距30 cm,株距15 cm,密度1.3~1.5万株/667m2。

2.4.3 播种深度。种芋大的要深播,种芋小的要略浅,一般播种深度为15~20 cm。

2.4.4 种芽方向。播种时种芋应倾斜放置,一般将顶芽向着一个方向倾斜30°摆在施肥沟两侧,避免种芽凹陷处积水和积肥而烂芽,影响出苗。

2.4.5 播种方式。一般采用起垄栽培的方式。起垄后一是可增大田间受光面积,促进魔芋提早萌发出苗;二是增加熟土厚度,有利于球茎的膨大;三是垄沟具有通风作用,可改善魔芋生长期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四是利于排水,避免田间积水,防止受渍害而腐烂。垄作适宜于平躺地以及坡度较小的地块。在栽培中,种植较大的种芋,垄面40~50 cm,播种1行魔芋,垄高15 cm左右,垄沟深20~25 cm,垄沟宽30 cm;中等魔芋种,垄面35~40 cm,播种一行,垄沟深度和宽度同前;若播种两行,垄面宽度可按照80~100 cm,垄沟30 cm起垄和播种。

2.4.6 施肥。根据魔芋需肥规律和生长特性,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坚持增磷控氮补钾。底肥一般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 000~5 000 kg/667m2,如农家肥肥欠缺时,也可施商品有机肥500~600 kg/667m2,或三元复合肥40~50 kg/667m2(如:艳阳天、史丹利、薯类专用肥等含N、P、K的三元复合肥)。追肥一般在魔芋换头期进行,(汉滨区一般在7月中下旬),用三元复合肥25~30 kg/667m2,撒施在魔芋行间即可。

2.4.7 除草。播后用麦草或油菜壳在畦面覆盖5~7 cm,既可抑制杂草生长,又能保墒减轻病害发生。对不具备覆盖条件的地块在播后魔芋未出苗前10~15天,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00 ml/667m2,对水50~60 kg进行喷雾,实施苗前化学除草,中后期若杂草在不影响魔芋生长的情况下不用除,若杂草生长比较旺盛,且高于魔芋植株,影响魔芋的正常生长的时,可用镰刀人工割除的方法进行除草,田间操作时沿魔芋栽植沟行进,禁止用锄具除草和满田乱串,以免对魔芋植株造成伤口,而加快、加重病害的发生。

2.4.8 摘花打顶。播后苗前,发现田间长出佛焰苞,要及时摘除佛焰苞,摘花打顶宜在晴天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

2.4.9 开展魔芋“两病”综合防治。魔芋主要病害是软腐病和白绢病,对病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魔芋出苗叶展齐后7~10天,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 g/667m2,或25%汰腐净200 ml/667m2,对水50~60 kg喷雾,或用13%魔芋灵200 ml/667m2,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喷三次以上,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最好。已发病株及时铲除,穴窝用生石灰或魔芋多元消毒粉处理。

2.4.10 适时收获。魔芋收获过早影响产量,收获过迟会造成冻害,一般在植株全部倒苗7~10天,抢晴天收挖。

2.4.11 种芋越冬。海拔1 000 m以上的种芋繁殖基地及海拔800~1 000 m区间阴坡的种芋繁殖基地,采取室内架藏越冬即自然倒苗10天左右,选择晴天采挖,在太阳下晾晒10~15天,待表皮发皱,失水15%~20%,经生石灰或噻菌铜或汰腐净等处理后,用闲置的蚕架或在房间四周用竹竿或木棒搭成架,每层间距30~40 cm,摆放2~3排蚕簸,种芋按级分别摆放蚕簸上。室内温度控制在8~10℃,湿度70%~80%,期间勤检查,及时剔除腐烂种子,以防传染。海拔1 000 m以下的阳坡种芋繁殖基地,可采用室外就地越冬。

3 解决对策建议

3.1 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

依托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分派技术干部开展联镇包村及抓合作社等,加大魔芋种植推广力度。

3.2 突出抓好病害防治

加强病害监测,掌握病害发生时况,及时发布情报,开展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指导。特别在魔芋种源基地要建立防治专业队,每个专业队配备足够的防治器械,重点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魔芋种源生产安全。

3.3 加大技术培训,提高芋农栽培水平

在基地镇、村、合作社每年开展2~3次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种植户、示范基地的技术普及;在电台及微视上开展技术讲座。

3.4 加强信息体系建设

建立区、镇、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利用互联网、电视、微信等媒体,收集、整理和传播魔芋产业发展动态、科技成果、市场信息、市场分析预测、经验典型等信息,为其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3.5 发挥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

专业合作社,应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协调服务,实现生产、营销和信用等合作,实行订单生产,稳定价格体系,促进魔芋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种芋魔芋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岚皋县魔芋种芋管理要点
揭开魔芋的健康秘密
魔芋种芋越冬管理技术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魔芋种芋越冬管理技术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魔芋不可盲目食用
魔芋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