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牧草种植及综合利用技术
2021-12-27李游杨丽霞
李游,杨丽霞
(1.德保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广西百色 533700;2.田林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广西百色 533300)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通过一定的生物与工程措施,对岩溶地区石漠化片区进行综合治理,实现遏止土地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广西百色市德保县、田林县均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片区,畜牧部门负责实施其中的草食畜牧业发展工程部分,主要推广人工种植牧草与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圈养牛羊产业,促进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与农村草食畜牧业协调发展。通过实施项目,片区内土地石漠化程度得到有效缓解,植被得到进一步修复,利用率增强。鉴于此,结合该项目实施指导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了以下技术要点。
1 种植地块及草种的选择
1.1 种植地块的选择
要根据选定草种的生长习性,结合项目片区的自然与土壤条件、项目农户的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种植牧草的地块。
1.2 草种的选择
根据自然条件与土壤状况可以选择牧草的种类很多,按德保县、田林县石漠化片区实际情况,主要选择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种植,根据项目农户的养殖种类和数量,采取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合理搭配种植。1)豆科牧草,主要选择山毛豆等品种,适宜生长温度为16~30℃,适合德保县、田林县石漠化片区种植条件。其种子粗蛋白质含量约30%,叶片粗蛋白质含量15.90%~21.14%,是优质的畜禽饲料[1],也是优良的绿肥植物,对土壤改良效果好,符合石漠化综合治理总体要求。2)禾草。禾草也称禾本科牧草,在实施石漠化项目中,主要选择多年生的台湾甜象草、桂牧1 号等品种。该品种牧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效果良好,是一种新型、高产的优良牧草,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年均可刈割6~7 次,每667 m2产鲜草20~30 t。
2 栽培技术
一般在每年的春季种植牧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及水分最有利于其发芽生长。
2.1 山毛豆栽培要点
2.1.1 整地
一般整地宜在秋冬进行,主要对种植地块的地表进行处理,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坡地整成等高的环山带状,带距长200 cm,宽60 cm,深20 cm。
2.1.2 种植
处理种子,豆科类牧草种子有硬皮,需要对种子进行破皮等处理后再进行播种,以有效提高发芽率。
2.1.3 管护
1)封山管理。播种山毛豆之后,应针对已播种地块实施封山管理,避免山毛豆在萌芽和幼苗期受到人畜的践踏,查看幼苗生长情况,对缺苗的地块及时补苗,确保幼苗成活率,维持正常生长。
2)袪除杂草及防虫害。在山毛豆的萌芽期和幼苗期应注意除草和防虫害,在幼苗出土前可以使用除草剂,幼苗出土后建议以中耕除草为主,等山毛豆长到100 cm以上,可以不再除草。
3)浇水。山毛豆种子萌芽期和后期开花结果对水分需求量大,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为70%以上,因此应注意定期给山毛豆浇水,避免种子发芽率低、植株长势不良、花期落蕾等情况发生。
4)施肥。山毛豆苗期追肥期为播种后35~40 d,主要追施的肥料为氮、磷、钾肥,在牧草花期和结荚期后可用复合肥再给山毛豆追肥一次。刈割利用后每667 m2要及时追施5~10 kg 的尿素,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追肥。
2.2 桂牧1 号栽培要点
2.2.1 整地
根据拟选牧草种植地块的实际情况,清除种植点附近的杂草灌木,一般采用带状整地,即沿山坡地水平方向呈长条带状深耕耙地,形成台阶状,并在整地带间保留1 m 宽的生草带。必须沿等高地进行带状整地,带面开行行距50 cm 左右,开行的同时注意开好排水沟,方便后期灌溉、排水。
2.2.2 施基肥
整地开行后先在行沟里施放750 kg/hm2复合肥作为基肥,以适量泥土与基肥混合均匀后均匀地撒播在开好的行内,后放入草茎,避免种茎与肥料直接接触而导致烧苗、灼伤幼根。提倡施足基肥,减少追肥的施用原则。
2.2.3 种茎处理
先撕去种茎包裹腋芽的叶片,每根牧草以2 个节芽为基础将其砍成多个小段,即每段含2 个有效腋芽,砍刀刀口要利,约45°斜砍,尽量平整,减少损伤。为利于种茎营养的输送,每段种茎芽眼上部留短,下部留长,然后在切口处沾上草木灰或用20%的石灰水浸泡30 min,进行防腐消毒处理[2]。
2.2.4 管护
1)补苗。桂牧1 号牧草种植15~25 d 齐苗后,查看种植地块是否有缺苗现象,发现有缺苗的,对缺苗缺蔸的地块,及时进行移植补苗,提高生长率,确保地块基本苗数量。
2)除草松根。桂牧1 号牧草在封行前即苗高20~40 cm 时,避开雨天,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除草松土,松土后每667 m2加施尿素15 kg、钙镁磷肥12 kg、氯化钾5 kg,已经施足基肥的地块,可以酌情少施或不施肥。需要注意的是,以后每次刈割后3~7 d 内都要对牧草进行松土除草。
3)水分管理。桂牧一号牧草适宜田间持水量为70%~80%(黑墒),此持水量土壤适宜牧草生长。田间持水量低于70%~80%,要及时灌溉;若遇连续几天大雨,田间持水量高于70%~80%,则要及时排涝。
4)刈割后追肥。刈割牧草后及时追肥提高牧草再生速度。一般应在刈割牧草后5 d 内追施肥料,刈割次数与追肥次数相等,以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等为主,禁施硝态氮,有条件的最好施用生态有机肥,追施尿素一般每667 m2每次用量为15 kg。施肥时以穴施或叶面喷施为主,追肥后要结合除草淋水。
5)病虫害防治。一般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方法进行防治。保持田间环境空气流通顺畅,调节环境湿度,采取深透浇水,控制浇水次数,不宜过频,浇水时间宜在白天进行。对发病牧草,用5%多菌灵或1 ∶1 ∶100波尔多液喷洒防治炭疽病,隔7~10 d 连喷洒2 次;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1500 倍液喷施防治白粉病;蚜虫和粘虫(钻心虫)主要危害植株的叶和茎,可用40%的乐果1000~1500 倍液或用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 倍液防治[3]。需要注意的是,喷施农药15 d 后的植株才能刈割饲喂畜禽[4]。
6)冬季管护。桂牧1 号根系发达,宿根性强,温度在0~5℃时停止生长,温度在0℃以下会导致牧草发生冻害,根据其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情况做好防冻保蔸措施。海拨1.1 km 以下,室内温度在0℃以上的区域,收割最后一茬时留茬10 cm 后,自然越冬;海拔1.1 km以上,室内温度在0℃以下且霜冻期较长的区域,对牧草培土保蔸,在蔸上加盖干草或者塑料薄膜等,并将田间杂草残叶及时清除,破坏病虫害越冬条件及场所。冬季进入低温期前,将牧草叶片去除,留作种用的草茎,在霜期到来前砍下并打捆保存,在措施到位的情况,桂牧1 号可有6~7年连续生长期。
3 牧草综合利用技术要点
3.1 山毛豆的综合利用
刈割与利用:山毛豆种后120~150 d,植株1~1.2 m高时可刈割饲喂畜禽,刈割留茬高度约0.5 m,种植当年刈割次数低于次年,当年可刈割1~2 次,第2~3年可刈割2~3 次,利用总年限3~4年[5]。
3.2 桂牧1 号牧草的综合利用
3.2.1 刈割青饲
桂牧1 号在种植日龄达50~60 d,牧草生长高度达到80~100 cm 时即可刈割利用,可刈割5~7 次/年,每此刈割留茬2~3 cm 高度,刈割过程中需注意不要用生锈的刀具收割。第1 次刈割后每刈割一次,留茬高度要在前一次基础上递增1~2 cm,每隔45~60 d 可刈割利用1 次。将刈割后的青草用切草机或铡刀切成长度为2~4 cm 的小段,然后直接投喂或打包。
3.2.2 青贮(微贮)
青贮不但可以提高饲草的适口性,还可以延长饲草保存时间,是规模养牛场(专业户)常用的利用方式,也是为牛场储备过冬饲草的关键技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专业青贮菌种。建议添加专业菌种进行青贮(微贮),专业菌种青贮的饲草非常香醇,营养高,可以在密封状态下长时间保存。
2)牧草切碎与装填密封。收割回来的牧草先自然晾晒,待去除留在牧草上的雨水和露水再切碎,同时按照说明书激活菌种备用。一边切碎牧草的同时一边喷洒菌种,以求饲草与菌种混合均匀,然后装填到发酵池或容器中,一定要压实并采用至少双层膜密封顶部和采料的侧面,保证密封性。
3.2.3 制作干草
桂牧1 号牧草产量高、再生性能好,为提高牧草利用率,对于养殖规模小的养殖户,可在6—8月丰草季节将暂时用不完的牧草通过自然晾干调制成干草,作晚冬、早春缺草期牛羊的饲草备用。
4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种植牧草效益分析
4.1 生态效益明显
牧草种植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性质选择不同的牧草品种,达到固土、肥土、增效的目的。实践证实,种植山毛豆可以提高岩溶石漠化地区植被盖度,提高土壤水涵养性、有效氮和pH 值,可以减少野生有害物种的数量和土壤中有害金属元素的含量,能有效保持水土和恢复生态环境,可正向促进石漠化地区土壤和植被恢复,达到到防化固土的生态治理目标。
4.2 经济效益明显
根据牲畜需要种植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高营养、高能量、高蛋白的牧草,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优化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牛辜等草食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治理流域内的626 户农户,通过人工种植牧草发展牛羊,户均养殖年纯收入3 万元。
4.3 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实施项目,由626 户项目农户示范带动2345 户养殖户发展舍饲圈养牛羊,安置2971 户农户就业,减少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 结语
种植牧草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加大对农民人工种植牧草技术培训,传授牧草种植、管理及利用技术,改变传统的牧草种植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种植和加工利用;要采用种养结合模式,根据养殖牲畜的种类,多样化配套种植牧草,满足牲畜营养需要,逐步扩大牧草的种植规模;充分利用牛羊粪尿发酵成有机肥后施肥还田,实现标准化、生态化种养,促进草食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高产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