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1-12-27张影
张 影
(衡水市植物保护检疫站,河北衡水 053000)
0 引言
在传统化的农业防治病虫害的策略中,我们多采用化学防治的措施,避免农作物出现虫害问题。这类措施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例如农药对人体的损伤危害,对生物种群的平衡危害,对生态的危害等等。因此,应该科学引用绿色质保发展理念,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创新,采取科学的管控措施,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 农药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1.1 对人体的损伤危害
农药对人体所带来的危害是最直接,也是最为严重的。在农药的喷洒过程中,种植人员长时间与农药接触,其所形成的飞沫会直接对人体的呼吸道及黏膜组织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农药的喷洒剂量不规范,例如农药喷残留的超标问题,将直接导致农产品在“端上餐桌”,并食用过程中造成人体的损伤危害。若从农药对人体的具体损伤危害入手,可将其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慢性损伤,这种损伤形式主要体现在农药厂的工人及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身上,农药喷洒所带来的飞沫会直接导致上述人群在其生活及工作环境中吸入大量农药,进而造成机体损伤。虽然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农药对其造成的损伤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药所带来的损伤表现也随之明显,例如农药长期吸入,导致人体产生呼吸道损伤,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另一种是急性危害,在农药的喷洒过程中,若作业人员皮肤上有伤口,农药将随着伤口进入到人体,或者因其误食农药将会造成昏厥抽搐等严重问题的产生[1]。第三种是农药,可能会产生基因突变,造成人体细胞的畸形,例如癌症的引发。例如,孕妇在长期接触农药后,可能会造成胎儿的畸形。此外,农药还可能造成人体细胞的癌变,这种癌变细胞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甚至多代。
1.2 对生物种群的平衡危害
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不错的防治作用。但长期使用农药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则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能力,如首次施药时效果明显,但反复多次使用则会导致施药后防治措施效果不理想。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由于农药剂量不够所导致的,进而都会采用增加农药质量的方式,提高对农作物的防病虫害防治效果。这种滥用农药的方式,不但对有害生物产生消杀作用,同时也是对有益生物的消杀。这对物种的多样化,平衡发展起到严重的不利影响。例如,农药在一些植被表面残留,导致一些动物在使用植被时,将农药误食到体内,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再将农药转移到人体内,进而造成人体的损伤危害。
1.3 对生态的危害
在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前提下,所有生物彼此间生存的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的,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建立在自然调节条件下的,其通过对生物密度控制的调节,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而农药的普遍化应用,虽然一定程度上将有害生物进行消杀,但同时也是对有益生物的消杀。农作物生长环境中,有益生物虽然未被完全消灭,但也因其无法获取食物,造成生长繁殖出现严重问题,导致有益生物物种数量急剧下降,甚至一些有害生物因缺乏天敌呈现爆发式的生长繁殖态势。农药的残留问题可以通过水空气土壤等其他各种媒介进行传播,传播范围极其广泛,这对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将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损失。
2 常见病虫害类型
当前从农作物的种植角度上看,农作物的常见病害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大斑病,另一种为小斑病。上述病害主要沉积在农作物的叶片和花苞表面。由小斑逐渐扩展成为大班,导致农作物叶片出现发黄、枯萎,甚至掉落的现象。使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致使其农产品生产总产值下降。此外,在农作物种植、栽培过程中,进入浇灌期后,农作物还会容易引发青枯病。这种病害常见的表现为农作物整株出现干枯,叶片发生颜色变化,呈现灰绿色[2]。诱发这种病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株整株感染了一种名为腐霉菌的常见细菌所导致的。这种细菌的传染能力较强,导致农作物从一株感染发展成为多株甚至连片感染病菌,其蔓延传染速度极快。青枯病的出现,可造成农作物出现连片的枯萎,导致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减少。除此之外,黑穗病也是常见的病害之一,在黑穗病这种病菌发病后,会导致农作物植株出现个头矮小、花苞无法吐出花丝等现象,被感染的农作物也极具传染能力,会迅速降病菌传染给其他植株,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减产。
3 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3.1 规模化种植农作物,营造专业防病虫害环境
当前绿色植保理念多被引入规模性较大的科学化种植田,而在家庭种植区域内应用较少,未能真正意义的得以广泛推广和普及。为进一步实现绿色植保理念的深入普及,作为有关的政府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土地承包政策前提下,引入绿色植保理念,采取科学化的种植推广方式,加深对绿色植保理念的应用能力,促使传统的家庭喷洒农药种植方式得以转变,朝向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建设方向前进。其次,要应该通过一些必要措施,为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3.2 规划农业基础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在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可通过如下几个方式实现绿色植保理念的引入。其一,作为城乡政府需要结合当地农业种植栽培的实际情况,对农作物市场需求进行集中调控和规划。其二,作为上级主管单位需要在接收到下级城乡政府关于农场品生产统筹规划计划书后,给农业指定专项补贴政策,与此同时,加强地方监管,使专项款项能及时达到地方所需部门,避免职权的滥用,出现资金流失克扣等问题的法伤。其三,根据农业发展情况的差异,对种植地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为后续的生产经营奠定良好基础[3]。
3.3 科学运用化学防治措施
在农药剂量上,应进行科学配比实验,使农药剂量精准化,有效避免因滥用农药或剂量不足导致问题灾害的方式,进而造成相关生产部门或人员不必要的损伤。喷洒农药作为一种化学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应得到更为合理的运用。首先,就是农作物种植环境中的土壤消毒,其次,在育种时,选择品质较高的农作物种子,保证种子的完整性和较强的抗病性,同时,在种植工作完成后,还需要专人对种植田进行实时监控,在发现病虫害问题时,第一时间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病虫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通过喷洒适量剂量的农药。尤其是在春夏两季的季节交替中,农作物可能会引发烟粉虱的虫害问题,面对此虫害,我们可以采用远程操控的方式,通过高压水枪喷射药物,避免单一人工喷洒,导致喷洒剂量不均匀导致农药超标。其次,尽可能减少生物用药或植物用药的应用,而是引用化学防治的措施,避免因农业药剂喷洒的过量,造成环境污染。例如:在玉米螾和玉米穗蚜的虫害问题防治中,普通的防治措施收效不明显,通过烟雾式的喷射措施,则能显著降低虫害对弄作物的影响。其在具体应用中,能最快速度防治病虫害,至于剩余的15%病虫害则能通过天敌来达到消灭作用。这是化学防治措施的科学化应用的具体体现。
3.4 推广非化学化的防治措施
我们应加大力度发展对农作物的绿色健康的防治措施,通过现有的研究推广非化学的防治手段和方式。因此,我们可对土壤的合理化种植应用,农田开采的科学化,环境的生态化,进而改善目前土壤病态化发展的现状。例如,在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过程中,因大豆都处于区域化多年单一种植栽培的种植方式中,造成一定区域的土地贫瘠和过度开采。若采取化学制剂喷洒的方式,显然无法达到虫害的防治作用。基于此,针对此病虫害,我们可以通过将单一种植转变为多种作物轮种的方式,实现土壤贫瘠化的改善,将玉米花生等作物引入该种植区域,能显著降低和解决此地的虫害问题。
3.5 免疫诱控
植物免疫诱抗剂也可以简称为植物疫苗,这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生物制剂,在目前关于农作物生产种植中,受到了广泛人的关注,其对作物的生长质量提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生物制剂的应用并不会造成人或动物的损伤,是一种符合绿色植保理念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免疫诱控技术的原理:通过外界对植被刺激方式,激发直奔自身免疫系统的完善和防御能力的提升,与人体注射疫苗有异曲同工之处,此技术的应用能减少其他类型农药的使用。
4 结语
从宏观角度上看,绿色植保理念也可以称之为绿色植物保护理念,是植被的绿色化种植方式。并保证在农产品量化生产的前提下,确保植物得到最大限度的生长保护,进而帮助农作物提升质量和品质,这也是人与自然统一发展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