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秸秆综合利用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2021-12-27宋春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秸秆农户农业

宋春霞

(新疆巴州轮台县农业农村局,新疆巴州 841600)

0 引言

轮台县作为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示范区域,近些年来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当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在轮台县政府的领导之下,该县的种植区域围绕着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节约的利用,开展了以秸秆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农业生态保护行动。轮台县以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为核心,促进秸秆在施肥、饲料、种植环节当中的有效利用。减少了秸秆生物资源的浪费,改变了以往秸秆焚烧的不良习惯。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种植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改善了当地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综合发展。

1 轮台县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的现状

1.1 小麦秸秆还田的利用情况

2019年,完成小麦种植面积7 793.33 hm2,果园间作面积为1893.33 hm2为人工收割,5 900 hm2为机械收割。根据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参考西北农区的数据小麦草谷比为1.23,小麦单产为372.4 kg/667m2,可获得小麦秸秆458 kg/667m2,7 793.33 hm2可产小麦秸秆5.35万t。据调查,2019年直接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为666.67 hm2左右,还田率为10%,90%秸秆打捆离田后作为饲料通过牲畜过腹后还田,小麦秸秆还田率为100%。

1.2 秸秆还田的利用情况

2019年完成秸秆正复播面积4 860 hm2,80%的秸秆为机械收获。根据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参考西北农区的数据秸秆草谷比为1.52,秸秆单产为519.6 kg/667 m2,每亩可获得秸秆789.79 kg,4 860 hm2可产秸秆秸秆5.76万t。据调查,2019年,100%秸秆打捆离田或零散收集作为饲料通过牲畜过腹后还田,秸秆还田率为100%。2019年完成青贮饲料面积为3 106.67 hm2,100%秸秆作为青贮饲料通过牲畜过腹后还田,可获得秸秆3.5 t/667m2,3 106.67 hm2的青贮饲料可获秸秆16.31万t。

1.3 棉花秸秆还田的利用情况

2019年符合棉花补贴政策条件的补贴申报种植面积为6.44 hm2(其中机采棉面积3.65 hm2),其中种植大户种植面积为4.74 hm2,基本农户种植面积为1.69 hm2。根据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参考西北农区的数据棉花草谷比为3.67(籽棉),籽棉单产为348.5 kg/667 m2,可获得秸秆1 279 kg,6.44 hm2可产棉花秸秆123.46万t。据调查,2018年,基本农户的80%棉花秸秆直接还田,种植大户的100%秸秆作为肥料直接打碎后还田。据推算,种植大户的棉秆还田率为100%,直接还田量为90.99万t;基本农户的棉秆还田率为80%,直接还田量为25.97万t,20%的棉秆收集起来作为柴草使用;棉花秸秆还田率为94.74%。

2 轮台县应用秸秆还田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解决干区的粮食生产问题

秸秆作为我国的主要生物燃料之一,不仅对于解决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有着巨大的意义,同时秸秆还田也是我国重要的环境保护手段。轮台县总面积14 789 km2,辖7个乡、4个镇。长期以来将农村地区的生态治理,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秸秆还田可以较好的解决轮台县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供生态燃料的问题。将现代化秸秆处理方式应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当中,不仅可以改善轮台县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可以为全国农村地区如何综合利用秸秆提供有效案例。从工业化角度来看,秸秆也是工业生产的主要材料 。如果能通过高效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秸秆的利用规模,那么对于我国的工业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1]。

2.2 有效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

应用秸秆还田不仅有利于粮食产品产量的提升和质量的改善,同时也可以带动社会效益的提升。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应用于单一作物当中,同时可以应用于各种农业作物的种植过程当中。如果秸秆还田能够在轮台县地区较好的应用于秸秆的农业实践,那么其他农业作物在种植时同样可以利用秸秆还田技术,这对于提升轮台县地区整体的农产品种植水平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让农业和工业和服务业紧密相连,打破三者之间存在的隔膜,形成经济提升的综合共同体。

2.3 整体升级农业生产方式

同时秸秆还田的应用,并非像传统的小农耕作方式那样,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种植单位进行秸秆的综合利用。而是要进行集体化作业、集体化收割,这就促进了秸秆还田地区需要建立类似于专业农业合作社的组织机构。以机构为核心,突破制约秸秆还田的技术瓶颈以及发展瓶颈。全面提升农业作物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树立在农产品市场中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品品牌,加速传统农业向科学化现代化农业的转型。

3 轮台县秸秆还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3.1 农户缺乏秸秆综合应用理念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由于综合素质较低,对于新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及现在机械化种植方式的接受能力较差,这就导致秸秆还田在较长时期之内,无法在该地区得到广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模式虽然也定期在该地区进行宣传推广,但是由于宣传推广效率不高,导致农户普遍难以意识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产品质量的优势所在。农户在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革新,以及新的耕种知识的学习上并不主动。加之该地区缺少农业种植综合服务载体,中青年技术人员难以扩散到该地区从事现代化农业种植。导致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和种植模式,难以在该地区生根发芽。

3.2 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条件较为落后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使用,需要以配套的基础设施为基础。在轮台县地区,长期以来缺少对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依靠农户自身有限的资金,难以建设起现代化农业体系。由于缺少现代化农业实践的基础,导致很多农户缺乏学习最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主动性。这导致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革新的投入逐步萎缩,先进农产品种植模式中所需要的技术设备的市场缩小,让技术革新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

3.3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普及方式落后

由于缺少实物演示及详尽的操作流程,导致许多农户虽然意识到了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革新的重要性,但是难以将先进的技术落实到农业生产当中。以秸秆还田为例,运用数据分析的方式监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状况,并且以此调整种植方案,在最为合适的农业生产时间节点开展秸秆还田,对于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当地农户普遍难以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生产的过程当中,使得这项技术即使在该地区推广了一段时间,但是推广人员离开之后,农户依旧使用传统的焚烧秸秆的方式处理秸秆。这不仅耗费了推广成本,而且对于农民综合种植能力的提升并无实质帮助。

4 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

4.1 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责任

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较多的技术环节。因此,为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将麦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落实到位,必须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以及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头上。各个乡镇地区安排秸秆还田工作的监督人员,让麦秸秆的综合利,在每个细节都有专人对该环节进行仔细把控。让秸秆的综合利用从上之下形成一套无死角的监督责任体系,为秸秆利用的有效落实提供详细的规章制度。确保轮台县内,没有因为焚烧麦秸秆,而引起任何一次农业安全生产事故

4.2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教育

提升轮台县农户五的秸秆综合利用意识,就必须实时对当地农户进行相关的示范教育。各乡镇可以通过村中的广播宣传系统,在每天循环播放秸秆综合使用的相关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让每个农户的心中都留下秸秆综合利用意识。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农村基层组织以及乡镇组织,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的广泛宣传。通过印制宣传册制作相关宣传材料的方式,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并且结合当下比较热门的直播、短视频、以及自媒体的方式,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使用方式,将形象化的操作流程展示给当地农户。除此之外,各个村的干部以及相关领导,还应当通过家访的方式,到每个农户家中宣传焚烧麦秸秆可能引起的安全事故,以及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且就焚烧麦秸秆可能带来的罚款和相关处罚措施向农户讲明,从而加强农户秸秆还田的总体意识。

5 结语

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当中,秸秆的综合利用不能仅仅依靠农户的自发实践。必须在秸秆还田工作当中。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以及乡镇基层组织的作用,为秸秆还田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将农业机械与秸秆的综合利用紧密结合,让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融入到秸秆还田的工作当中去。只有既广泛发动农户参与到秸秆还田工作当中来,并且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融入到农户的生产实践当中,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各个生产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质量,进而促进轮台县农业产业的总体升级。

猜你喜欢

秸秆农户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