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发轫理路、逻辑结构及理论特色

2021-12-27费艳颖刘彩薇

理论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科技发展

费艳颖,刘彩薇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结合理论与实践、关照历史与现实、统筹国内与国际大局的基础上,围绕人工智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具有清晰的发轫理路、缜密的逻辑结构,展示出宏大战略视野、强烈问题意识、深厚人民情怀、鲜明辩证思维,是在科技领域创造性回应人工智能发展的理论表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思想的最新发展,为丰富马克思机器观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成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发轫理路

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具体而言,其孕育于对新时代人工智能国内外发展时势的现实考量、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缘起于对科技塑造世界新格局的深刻镜鉴。

(一)现实之势:对人工智能国内外发展局势的现实因应

作为一种改变未来的颠覆性、变革性和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被喻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国际激烈竞争的新焦点。这正是形成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现实逻辑所在。

从国内经济发展动力看,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等方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薪续力。其一,人工智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力支撑。在智能化发展背景下,依靠资源、劳动力、投资等传统发展要素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亟需实现向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驱动发展转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驾驶、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突破,新的经济形态应运而生,如智能教育、汽车电子、智能家电、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等,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化向集约化、高端化转变,改变了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其二,人工智能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助推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1)《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这种创造出区别于传统三大产业的新产业模式,培育出新兴产业,契合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为优化经济结构和推动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其三,人工智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数据爆发增长、算法运作加速、算力快速提升使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从一个学术热点转变为投资热点和产业热点,为传统产业注入智能化、现代化的生机和活力,形成新动能,同时人工智能在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催生出如智能服务员、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诸多新兴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2)李紫娟:《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红旗文稿》2021年第2期。。

从国际竞争热点问题来看,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首先,纵观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加紧人工智能战略规划布局与实施。2016年,美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指出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后又制定《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美国国家机器智能战略》等政策,对具体领域详细进行制度安排。2016年,欧盟将人工智能确定为优先发展项目并提出人工智能立法动议,随后又发布《欧洲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协调计划》等政策,推动人工智能战略实施。2015年,日本制定《机器人新战略》《日本下一代人工智能促进战略》,2016年提出“社会5.0”战略、设立人工智能战略会议,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20年7月,全球已有38个国家和地区已制定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战略政策、产业规划文件,另有阿根廷、爱尔兰、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正筹备制定人工智能国家战略(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研究中心:《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http:∥www.caict.ac.cn/kxyj/qwfb/qwsj/ 201905/P020190523542892859794.pdf.。可见,人工智能正在从少数大国关注走向全球布局。其次,各国围绕专利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基础理论研究等展开具体部署。在人工智能专利技术方面,美国通过成立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加大联邦政府在人工智能基础领域的投入,鼓励人工智能研发活动和专利技术申请。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美国培养的人才总数位列全球第一,累计高达28536人,占世界总量的13.9%。韩国则计划在2026年前将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提升至1000家,培养3600名专业人才(4)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http:∥www.clii.com.cn/lhrh/ hyxx/201807/P020180724021759.pdf.。上述数据表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人工智能专利技术、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展开竞争与博弈,以便抢占先机。总体而言,各国人工智能战略部署计划相继发布,从发布数量及趋势看,呈现出持续性发布和递进式增长的特点;从政策内容看,体现出人工智能超出单纯技术竞争范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从具体领域部署看,各国虽各有偏重、各具特色,但无不体现着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和对人工智能市场的争夺。

(二)理论之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是在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机器观的重要论述、总结继承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科技创新思想、吸吮中华传统科技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无疑是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理论基因。这是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所在。

马克思关于机器观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发轫之地。马克思虽未直接提及人工智能一词,但其著作中所蕴含的关于机器是生产力思想与习近平人工智能论述的内在精神高度一致。马克思认为“机器正像拖犁的牛一样,并不是一个经济范畴。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41页。,这与习近平关于“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6)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的论述所体现的思想主旨高度一致。此外,马克思在充分肯定科学技术革命作用的同时,指出:“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页。马克思简意赅地指出机器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生产力,但也可能因主体、环境等发生异化而产生风险,故应予以规制,这为新时代习近平论述人工智能风险与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石。

中国共产党人科技创新思想是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直接思想来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一直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在科技创新本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价值等方面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科技创新思想,这些思想均被习近平继承并进一步发展。如关于科技创新本质,习近平在继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思想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关于科技人才,习近平在借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8)《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319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9)《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9页。等思想基础上,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关于科技创新价值,习近平在吸收“科学的发展要为人类服务,不能危害人类自身”(10)江泽民:《论科学技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6页。、“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发展惠及全体人民”(11)《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56页。等思想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人工智能应惠及民生的重要论断。

此外,中国传统科技文化中以道驭技的技术伦理思想、经世致用的科技价值思想、义利合一的技术认识论等为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借鉴。特别是以道驭技的技术伦理思想认为技术运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善恶”表象,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取决于运用技术主体是否坚持“善”的价值取向(12)陈万求、邹志勇:《“以道驭术”的道家技术伦理思想述论》,《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习近平在吸纳上述思想基础上,指出应“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49页。。

(三)历史之源:对科技革命塑造世界新格局的深刻镜鉴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促进文明形态崛起,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人工智能作为最新技术,必然会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这正是形成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所在。

“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14)《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7页。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着各国发展面貌和世界发展格局。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蓬勃兴起,英国抓住机遇,率先开始技术革新和机器普及,完成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一跃成为世界霸主。19世纪,以电力的发现和使用为标志兴起了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时错过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美国吸取教训,率先投入和使用内燃机,因而在短时间内成为超级大国。20世纪中叶,当以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是走上强国之路、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必由之路。当前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人类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重大的文明进化与政治格局变革。鉴于此,习近平结合科技发展新趋势,从历史境遇出发,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45页。,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16)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6页。,“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17)《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28页。,努力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领导者。

二、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逻辑结构

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是一个结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其逻辑起点是人工智能技术本质和战略定位,逻辑内核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逻辑旨归是人工智能价值目标和价值功能,逻辑延展是人工智能风险与治理。

(一)以技术本质和战略定位为逻辑起点

人工智能技术本质和战略定位是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而作为机器人内核技术的人工智能则是多种先进科技的集合器,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是众多科技的集成,蕴含巨大生产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性效应。

关于技术本质,习近平认为它是一种具有变革性、颠覆性的技术。其变革性表现为人工智能一开始就具有改变社会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的特性。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科技金融、数字内容和新媒体等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工地智能机器人、分拣智能机器人、家务智能机器人、教学智能机器人、搜救智能机器人等遍布各领域,人类原有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生产方式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过度,生活方式由传统向高科技发展,即人工智能重塑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结合,给传统农业、工业及服务业插上智能的翅膀,使三大产业逐渐趋向于人工智能产业,使产业边界模糊化。产业组织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打破传统地理集群的空间限制,使产业集群虚拟化,即人工智能变革着产业组织形式。其颠覆性是指因人工智能技术生态系统的变革性及复杂性而使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具有不可预测和不可解释性。就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算法而言,其深度的分析与决策的运行规律使其未来发展无法精准预测。这意味着隐藏在各个角落的潜在风险可能随时爆发,并且极强的隐蔽性已超越当前人类所能感知的范围,使现代人无法感知它的存在。可以说,人类社会在技术上越来越完善,甚至能够提供越来越完美的解决办法,但是,与此息息相关的后果和种种危险却是社会公众无法直觉到的。这种不可解释性的极具复杂性的专业系统程序可能会将更多更大的风险及更多更大的不确定性带入这个世界。

关于战略定位,习近平从国际竞争视野出发审视人工智能发展问题,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单纯技术创新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国际竞争的战略问题,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简言之,人工智能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抓手(18)赵宝军、孙伟平:《新时代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四重价值意蕴》,《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6期。。其一,人工智能发展状况是衡量科技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指出,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19)《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2、4、44页。,这肯定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对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其二,人工智能市场需求和实践应用状况是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国内的庞大人口基数形成用户优势,提供了大量可供研究的潜在数据,形成了充足的数据资源。同时,语音及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等诸多领域各种场景,庞大的市场需求量激发了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潜能。其三,人工智能化生产和智能产业的发展状况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各类智能产业被迅速商业化、市场化,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崛起,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二)以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为逻辑内核

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创新和高端人才创新是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逻辑内核。习近平立足当前我国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创算法上的积淀不够、高端人才不足这两块短板,明确指出:“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20)《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2、4、44页。,要“鼓励原始创新,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21)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132页。,同时强调技术创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22)《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2、4、44页。。技术创新本质就是要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而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问题又在于基础领域研究的突破,因此,习近平要求我们首先应夯实基础理论研究。针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原创性算法积淀不够、关键元器件依赖进口的现状,强调应聚焦前沿问题,重点部署关系全局的基础理论领域研究,鼓励支持科研工作者勇闯科技前沿技术“无人区”,进一步明确以基础理论和机理运作研究为出发点,以增强人工智能领域原创能力为落脚地,确保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占领制高点。其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是衡量一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在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所在,也是重塑世界科技强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有效路径。针对当前人工智能依赖的前沿技术被国外垄断的现状,习近平要求我们应加强技术突破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要在被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实现突围突破,在解决短板问题上抓紧进行战略布局,确保事关人工智能发展全局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手里,争取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 再次,应注重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反映社会需要与价值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形成市场倒逼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的局面。

人才创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瞄准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需要,回答“培养什么的人工智能人才”“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等问题成为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习近平指出,纵观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应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作为主攻方向和准突破口(23)《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人民日报》2019年5月17日。。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方面,习近平要求要以培养基础理论人才为基石力量。人工智能起源于计算机学科,但也涉及工程学、医学、农学、哲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因此,培养基础理论人才应以知识结构多元化为基础,不仅要具备自然科学领域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深度,也要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多学科基础知识的广度。一是以培养核心技术人才为关键抓手。核心技术人才是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与美国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相比,我国核心技术人才略显不足。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对技术创新、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二是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导航舵手。面对人工智能引发的系列社会、法律及伦理问题,必须重视智能人才的伦理道德素质培养,而引导其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问题则尤为重要。就“如何培养”而言,一方面应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促进本土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应注重对人工智能领域世界顶尖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实现世界人工智能人才的不断汇聚,构筑我国人工智能研究的人才高地。

(三)以价值取向和价值功能为逻辑旨归

以“智”谋“祉”的价值目标和以“智”图“治”的价值功能是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逻辑旨归。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矛盾的最大实际,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24)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2页。。

以“智”谋“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指出,人工智能应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深度应用。该论断表明,改善民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使命。一方面,人民的需要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现实动力。就个人而言,个体对逃离简单机械工作的需求带动了各种智能机器人的诞生,如扫地机器人、自动洗碗机、智能服务员等。同时,人们对交往方式便捷化的需求、对生产生活现代化的需要呼唤着科技的革命性发展,也呼唤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突破。就整个社会而言,社会对降低劳动力成本的需求带动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另一方面,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现实目标。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的需要表现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呈现需求量大且需求层次高的特征,而当前供给总量虽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但供给结构不平衡、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低水平供给过剩、高层次供给缺乏、总体供给水平科技含量低等。为此,习近平强调,要通过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满足人民基本供给需求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增加高层次、高水平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以“智”图“治”是人工智能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相结合,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人工智能在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精准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人工智能会变革社会治理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全民皆可参与的治理平台,畅通人民与政府间沟通交流渠道,为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实现治理方式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自我治理的转变,形成“小政府、强政府、大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同时,多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治理社会,既能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又给社会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提升了治理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实现了传统治理向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治理转变。其二,人工智能会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医疗、养老、公共安全、消防、教育、城市环卫、交通等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嵌入人工智能因素并形成智能化产品,民众将会获得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同时,人工智能打破区域限制,使得全国范围内都能共享到同样的供给服务,消除公共服务在供给结构上的差异。其三,人工智能会促使社会治理手段创新,提升治理效率。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主要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或借助市场手段进行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管理,但随着机器学习、算法推理、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相关治理主体可以通过对治理各要素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掌握民众对公共服务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及需求变动趋势和规律,在客观分析数据基础上,制定更具科学化、民主化的政策体系和提供更具针对性、精准化的公共服务。

(四)以人工智能风险与治理为逻辑延展

习近平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风险理论基础上,强调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25)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页。。基于这样的认识,人工智能风险与治理就成为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逻辑延展。

人工智能风险是人工智能安全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不确定性或将导致人工智能产品脱离控制,导致人工智能风险盛行。其一,拟人之祸的伦理风险。随着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加深,机器人在外形和智能程度上无限趋同于人类,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主体地位及人权等固有的伦理和道德体系造成冲击,使得人机如何共处面临着伦理挑战。其二,滥用之患的技术风险。技术不加管制的滥用将危害社会,如数据开放带来的隐私侵犯和信息安全问题、算法歧视和不透明带来的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挑战等问题,会冲击社会秩序。其三,军工之孽的战争风险。人工智能如果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高精尖战争武器就会出现,战争门槛变低或将导致战争频繁发生。人工智能的强大技术属性若再赋予战争属性,有可能给世界带来毁灭性打击。其四,伦理异化的安全风险。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学技术中最先进的部分,存在着造福或危害人类的可能性,问题的关键不在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而在于设计、研发、使用、监管人工智能的相关主体在伦理道德方面若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物控制人的人工智能技术异化现象。

人工智能风险治理是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保障。关于人工智能治理目标,习近平强调,应以造福人类为总体目标,平衡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与有效治理的关系,既要不断释放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技术红利,也要精准防范并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关于人工智能治理的主体,习近平认为各级政府有责任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指导,通过发展规划构建治理框架等。此外,习近平强调人工智能风险具有全球性,各国很难独善其中,因此应加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呼吁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以化解风险。关于人工智能治理方式,习近平认为应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等方式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2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 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具体而言,一是以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为基础。加快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立法工作,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权责归属混乱等问题,规约相关主体在人工智能产品开发、设计和使用中的行为。二是以人工智能制度建设为依托。通过对人工智能未来风险研判和智能系统关键要素进行监管,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风险防范制度和安全监管制度。三是以人工智能伦理建设为保障。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伦理认知和道德责任感,有可能出现“缺乏责任有可能、分担责任有难度、承担责任有困难”的现象,以致于造成人工智能责任鸿沟。为此,应针对人工智能设计、研发、使用、监管等不同利益主体构建不同的基本伦理规范,明确各自伦理责任,提升伦理素养,尽可能预防人工智能“恶”现象发生,消除伦理道德隐患,保障人工智能安全健康发展。

三、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在科技领域创造性回应人工智能发展的理论表达,在战略视野、问题意识、人民情怀、辩证思维等四个方面体现出其理论特色。

(一)宏大的战略视野

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是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围绕促进创新驱动、服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大局的定位而展开的,具有宏大的理论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7页。。他从共时态和历时态双重维度多次阐明人工智能发展应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世界创新型强国而开展。从共时态来看,习近平以国际视野审视人工智能如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强调应加强研判,统筹部署、制定清晰的战略路径规划,为实现人工智能战略式推进提供路线图。从历时态来看,习近平跨越历史长河,从近代中国因错失科技革命落后于他国的历史中,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强调能否抓住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不仅关系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能否成功,而且关系到能否获得国际竞争主动权以及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次,这种深远宏大的战略视野还清晰体现在习近平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人工智能发展作了清晰的战略路径规划。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向。2017年,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习近平站在国家发展全局高度,将人工智能发展纳入到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体系中,以战略眼光指导了我国人工智能的顶层设计规划与长远规划。

(二)强烈的问题意识

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构成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质。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是聚焦于人工智能发展客观形势,针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之问、现实之问、人民之问、领域之问等具体问题提出来的(28)闫海潮、胡金旭:《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时代意义及实践路径重要论述研究》,《党的文献》2019年第3期。,是回答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疑难问题的汇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工作的领导,人工智能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问题依然突出。对此,习近平聚焦于人工智能发展中卡脖子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出一剂剂良方。如针对人工智能认识领域中存在的鼓吹人工智能威胁人类、引发世界末日的论调,习近平强调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本质是一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技术,应规范发展并合理运用这项技术以助推社会进步;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场景应用领域存在的技术误用、滥用、恶用等现象,习近平提倡慎用、善用人工智能技术,鼓励人工智能应用于民生领域,使其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针对人工智能带来“失业潮”等问题,习近平强调应合理化解智能化发展对传统产业造成的冲击,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创造新的更多就业机会;针对人工智能关键技术领域存在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习近平强调应以主攻关键核心技术为导向,建立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补足短板,确保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针对人工智能人才创新领域存在的高端人才不足的现况,习近平强调要建立健全凝聚、培育及使用人才的体制机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负责任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构筑人工智能研究的人才高地,解决发展人工智能的重中之重问题等。这些充满智慧的论断,正是习近平在思考如何解决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形成的,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深厚的为民情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贯穿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一条主线,成为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理论底色。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2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49页。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民生领域,创造高效化、智能化的工作方式和便捷化的生活方式,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最大限度的实现全民共享(30)刘方喜:《共享: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新探索》,《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以人工智能应用于精准扶贫领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例,其一,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对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员实际生活状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掌控,既解决了贫困信息和扶贫资源不对称等问题,利于开展精准扶贫指导,又挖掘了贫困户的特有优势,便于实施“一户一策”帮助实现脱贫致富。其二,远程教育、在线教育、机器人教育、智能图书馆大大缩短了城镇与农村教学质量差距,让贫困地区儿童接受更好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其三,人工智能将山区农产品资源通过直播技术与市场需求匹配,创造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了贫困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总之,科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可以展示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光明前景,而这恰恰是对习近平所强调的要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的真正体现。

(四)鲜明的辩证思维

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辩证思维集中体现在对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三个认识上:一是人工智能安全是整体的而非割裂的。人工智能整体安全既包括人工智能在设计、研发、生产和使用等过程中的安全,也包括数据安全、算法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安全,离开了每一环节、每一领域的安全,人工智能整体安全便荡然无存。二是人工智能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复杂多变,具有不可解释和不可预测性,有可能出现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与风险挑战,因此,应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提前谋划、控制风险,虽然无法保障人工智能的绝对安全,但是可探索防范安全风险的路径,获得人工智能的相对安全。三是人工智能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人工智能发展早已突破地域限制,将世界各国形成一个共同体,其社会风险自然也是跨越国界而存在。应对上述全球性挑战与威胁,各国应通过有效沟通以寻求更多合作点,共同应对风险与挑战。为此,习近平强调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应加强人工智能国际对话与交流合作,建立一种共同价值或伦理原则,携手应对、化解风险和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31)《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6页。。

总之,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不是简单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技思想,也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机器设想的模版,更不是对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科技创新思想的翻版,而是分别以此为理论渊源与思想基奠,在主动回应现实、积极创新理论、深刻镜鉴历史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思想领域的创新性理论表达,体现了着眼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视野、聚焦于人工智能突出的问题意识、立足于人工智能造福人类的人民情怀、内蕴着发展与治理双轮驱动的辩证思维等理论品格。习近平人工智能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建成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数读人工智能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下一幕,人工智能!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