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实践

2021-12-27张晓彤

理论观察 2021年9期
关键词:老区革命农业

张晓彤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02)

一、《实践论》的基本思想和内容

1937年7月,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实践论》一文,提出了关于实践的理论思想,并论证了知行关系问题。人的知识包含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利于人能动地改造世界,并在人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发展认识,促成理论和真理的产生与发展,最终又为实践服务。人就是要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使实践与认识协调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1〕

从内容上看,实践思想是在调查思想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是调查思想更成熟之后的表现。实践思想主要表达:人们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认识,就必须要通过实践去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空穴来风。用严谨的实践方法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用理性的认识去对理论或真理进行升华,并以此来指导新的实践,反之新的实践又推动理论和真理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理论和真理又为新的实践服务,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实践论的思想概括。

二、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实践历程

(一)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实践现状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以小农经济为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一直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是我国乡村发展的重心,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2〕在我国不断向前发展的新时代条件下,对“三农”的工作认识不断深入,党中央根据具体的情况,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十三五”期间,中央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总方针,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必须完成的两大重要的任务。〔3〕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目标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发展要求,形成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新时代农村发展战略。这是党和政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过去“三农”工作思想的总结和升华。

在2020年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号角催人奋进。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革命老区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工作的重心应该逐步转移到乡村的全面振兴,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治理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2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了十五项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

(二)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优势与资源

自然资源优势。革命老区传统村落大多位于自然风光优美的山区、人文景观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去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品类特色。长久以来,革命老区发展都以第一产业为主,有着牢固的农业基础,这为革命老区传统村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

文化优势。革命老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丰富。众多历史遗迹、浓厚的红色文化的积淀和底蕴,独具特色。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会上讲话指出:“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红色旅游等产 业,大力促进转移就业,积极有序开发优势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增强老区自我发展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革命老区代表着革命先烈不屈不饶,英勇奋斗的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革命老区传统村落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政策优势。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在财政支持方面等方面都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区域发展规划与扶贫攻坚规划等为老区发展注入力量。

主体性优势。人民群众是时代真正的英雄,是人类社会的主体。人民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服务对象,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主体。紧紧的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主体性优势。

(三)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不足与挑战

缺乏区位优势。革命老区传统村落大部分位于偏远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交通不够发达,发展过程中在对外沟通连接上没有绝对的优势,相对闭塞。这造成了老区乡村基建设施落后,生产条件差。因为大都位于山区,老区耕地面积很少,很难形成产业化生产,经常发生自然灾害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农业基础薄弱。革命老区农业发展面临着基础与服务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受地理位置影响,老区农业灌溉设施不完善,仓储冷库等一些服务设施发展滞后。农业的产业不够多元化,只能形成单一结构,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和单一经营为主,整体水平偏低。

人才资源短缺。乡村技术人才匮乏、素质不高是一直以来困扰我国“三农”工作和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革命因为大多位处山区,交通信息等不发达,很多青壮年都选择离开家乡寻求发展,空心化问题严重导致出现缺乏劳动力的现象。

三、《实践论》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时期,这是当时社会状况下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乡村建设主要解决农民的的温饱问题。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小康社会”的理念在我国被提出,这时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改革开放探索时期,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大调整,农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释放出了农村生产力,然而“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目标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实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新时代农村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升华。中国农业问题的主要方面不断变化,相关对策不断更新非常明显的说明了我国是在不断实践的检验中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认识研究不断深入。

《实践论》中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我们党在组织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现。从《实践论》这篇经典著作中的科学规律出发认识我国的三农问题,更好的发展乡村振兴,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更好的彰显。

(一)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论进行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乡村振兴建设的方针政策是在长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又指导着新的实践,不断的接受实践的检验。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革命老区进行乡村振兴建设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不仅是指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等上层建筑,也包括乡村振兴建设者们的思想文化程度,需要他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去发挥好先导作用。因此,乡村振兴参与者必须要多探索、多总结,提炼出更新的、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理论观点才能更好的指导乡村振兴工作,达到更好的效果。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实践。”〔5〕纸上谈兵,空谈理论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应坚持实践第一性,反对一切形式的教条主义,依据老区村落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二)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效果只能通过实践的检验

判断一个理论或认识是否正确,不是主观上以为,而是要通过客观的社会实践来验证。一方面,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有关理论、规划、战略等都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不能空谈文本,也不能仅限于现有的结论;另一方面,不仅是需要时间验证,实践在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中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老区乡村振兴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相关理论、制度、内容与措施,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时代环境需要。形成系统、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的机制,做好老区乡村振兴的工作。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效果也应该根据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工作实践的结果来决定。

(三)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

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经验层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思考”、“精益求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前进的动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现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工作中各种矛盾问题的解决。在认识与实践每一个小的循环过程中,随着发展,都比较地进行到了更高一级的层次。矛盾不断产生,不断被解决。

随着2020年年底,脱贫攻坚战的打赢,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在新境遇下,面临着新情况与新问题,探索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思路、新途径,及时掌握老区乡村振兴的实践方法,不断推进工作顺利开展,反复地对老区进行考察、评估,这样才可以逐渐达到预期目标。

四、《实践论》视野下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自觉,世界在飞速发展,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为了科学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五个振兴”科学论断,以“五个振兴”为目标,制定了明确振兴乡村的战略规划。

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在革命老区更不例外。产业是其他所有发展的源头,为其他发展打下基础。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选择何种产业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基础产业建设应该作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重大突破口,产业振兴为其他几个方面的振兴提供支撑;把产业振兴放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是极为必要的。开发出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打造出有老区特色的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人才振兴。人才流失严重是我国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革命老区更不例外。人才缺乏,对老区生产力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个问题要重视起来。首先,留住一些本地区的优秀人才;其次,要采取措施吸引外来的优秀人才回乡或者下乡。发挥优秀人才的强大力量,以此来推动老区的振兴,增强内生动力。

文化振兴。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文化建设严重落后。革命老区有优秀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丰厚的底蕴是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持。革命老区只有兼顾思想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红色文化建设,才能促进精准扶贫发展,带动老区脱贫致富。〔6〕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新建设好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是帮助革命老区实现经济新增长、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更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挖掘好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加以利用;做好红色品牌、营造红色环境、发展红色旅游等,是挖掘筑牢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源泉动力的有效之举。

生态振兴。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农村农业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增长,革命老区更是如此。这对农产品质量带来了隐患。对于农村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要用科学的技术加以利用,而不能使它们对农用地以及农村环境带来破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使用往往会影响各国民众的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7〕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每个人都应出一份力。老区乡村振兴的生态问题,要把绿色发展作为旗帜。建设好绿色农业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以此促进其他四个方面的振兴。

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8〕推动革命老区乡村组织振兴,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不能够忽略,让优秀的党员带领革命老区基层党组织,完善基层制度体系,不断提升革命老区乡村治理能力,做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建设领军人物,激发老区乡村的活力。

猜你喜欢

老区革命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