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思考

2021-12-27罗苑东

南方农业 2021年26期
关键词:铁山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

罗苑东

(广东兴宁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兴宁 514500)

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 个方面的内容,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1-2]。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3]。为了对各地的生物资源进行保护,各地结合待保护的生物类型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自然保护区。广东兴宁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5 年成立,由原来的铁山嶂、黄茅嶂、渡田河3 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合并,目前面积近1.8 万公顷,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保护,该保护区内的各类生物资源愈加丰富,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 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1 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

一直以来,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都在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在社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生存发展需求的资源量也越来越多,对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越来越深,不少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不少生物濒临灭绝或者已经灭绝[3]。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雨林的深处有大量珍贵的热带硬木,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目前许多珍贵木材已经被砍伐超过50%,导致生活在雨林深处的生物失去了生存繁衍的空间。东北地区曾经有着广袤的原始森林,近些年在人工的砍伐下面积大幅度减少,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也大幅度减少。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通过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对动植物生存的空间环境予以保护,缓解动植物生存面临的压力,减缓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速度,让更多的生物可以正常繁衍生息,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效果[4]。

1.2 对各种生物进行保护

目前,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以后的生存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暂不可知,尤其是目前还有不少生物未被人类发现并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动植物等生物资源与人类均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的生态地位均很重要,是生态环境得以维持、保护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的一些未探索到的生物物种,人类无法开展保护,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实现不破坏原状的效果,确保未知生物物种在其原来的生态环境中继续繁衍。对于已知的物种,可以针对性采取保护措施。在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中,相对于其他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更为重要,多样性的生物资源中未知的基因型更加的丰富,是大自然赠与人类最宝贵的财富,需要加以保护,而自然保护区就成为了宝贵的基因库。

1.3 保护生态结构的完整性

自然界各个地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更替、优胜劣汰均有着各自完整的生态结构,一旦此结构中某环节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到生态结构链中的所有生物。因此,只有区域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得到很好的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才可以实现[5]。人类活动可对生态系统的运转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改变其结构的稳定性,一旦结构失去平衡,内部生物的生存繁衍会面临威胁。不少生物物种只能在特定的生态结构中生存,一旦环境发生改变则会导致其濒临灭绝。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得到保障,降低人为活动的干扰,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

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类型多样,其中动物资源有30 目,可分为鱼类、两栖动物类、爬行动物类、鸟类及哺乳动物类:属于鱼类的有鲤形目(共计4 科37 种)、鲇形目(共计4 科7 种)、鳉形目(共计2 科2 种)、合鳃鱼目(共计1 科1 种)及鲈形目(共计7 科13 种),属于两栖动物类的有无尾目(共计5 科16 种)和有尾目(共计1 科1 种),爬行动物类有龟鳖目(共计3 科5 种)、蜥蜴目(共计4 科9 种)、蛇目(共计4 科21 种),属于鸟类的有鸊鷉目(共计1 科1 种)、鹳形目(共计1 科4 种)、雁形目(共计1 科1 种)、隼形目(共计2 科4 目)、鸡形目(共计1 科3 种)、鹤形目(共计1 科1 种)、鸽形目(共计1 科2 种)、鹃形目(共计1 科5 种)、鸮形目(共计2 科5 种)、雨燕目(共计1 科1 种)、佛法僧目(共计2 科4 种)、鴷形目(共计2 科2 种)及雀形目(共计15 科45 种),属于哺乳动物类的有食虫目(共计1 科1 种)、翼手目(共计3 科4 种)、鳞甲目(共计1 科1 种)、食肉目(共计4 科10 种)、兔形目(共计1 科1 种)、啮齿目(共计5 科11 种)及偶蹄目(共计3 科6 种)。植物资源中,维管束植物类型总计约1 187 种(包括亚种、变型在内),分别属于194 科(包括鸢尾科、莎草科、木兰科、北五味子科、樟科、睡莲科、木通科、胡椒科、三白草科、马齿苋科、商陆科、小二仙草科、山龙眼科、葫芦科、猕猴桃科、杜英科、锦葵科、蔷薇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及金缕梅科等)630 种,其中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分别有29 科和158 科。

近年来,多所大学院校教授在保护区开展了植物样线调查,新发现植物17 种。管理处2020 年始开展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内物种丰富,栖息环境良好。

目前,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生物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各类植物、鸟类、灵长类动物、爬行类、两栖类等生物资源形成的食物链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在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及维护生物多样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3.1 大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保护工作是一项全民事业,需要人们共同参与[6]。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国民素质的影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推广及实施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这离不开国民的支持与参与。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建立起公众参与的机制,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与此同时,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其未来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突出宣传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组织青少年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如爱鸟周、植树节、生物多样性日等特定节点,组织青少年参与自然博物馆等举办的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讲座,参与动植物科普相关夏令营活动,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2,5]。

3.2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自然保护区具有一定的空间区域,其建立既可以发挥出保护自然资源的效果,又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手段即为建立自然保护区,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宣传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研监测等方面意义重大[3]。建设保护区,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被保护对象的环境条件、空间分布情况等,还包括保护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等因素。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区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重点保护的区域包括前两者,后者属于一般保护的范畴。建设自然保护区,其核心工作即为对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应以保护站为中心实施3 级管理(局、站、卡),就相关的执法普法机制进行健全完善,针对不同的功能区,管理的原则为“分区管理”。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新方向即为建设生态廊道,以有效地连通破碎的栖息地环境,使有些种群栖息地的“孤岛”现象得到有效的改善,扩大种群生活栖息的环境面积、促进种群之间的交流,最终实现种群数量逐渐稳定增加的目的[4]。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主体责任予以强化、确保其落实到位[2]。

3.3 加大自然保护区外其他物种的普查力度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众多,虽然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保护区内的生物物种资源相对全国来说占比还是极小,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内部的一些濒危物种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自然保护区外也有数量众多的珍稀物种分布。通常食物链内的生物资源物种可以实现保护区的跨越,在保护区内外均可活动,因此保护区外的物种也会对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产生影响。因此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保护区外其他物种的普查。

3.4 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管理上要做好林区防火,避免人为对树木进行滥砍、乱伐或者采摘野生植物尤其是濒危的植物资源[6]。做好非法盗猎等行为的管控,一旦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严厉惩处、绝不姑息。最大限度做好保护区生物资源管护工作,为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铁山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
小水电工程对大鲵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及对策(下)
我的铁山我的情
天降救星
天降救星
关于克隆与生物资源的若干思考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时光机
黄河三角洲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第四纪古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