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研究

2021-12-27孙亚楠孟紫依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作用

孙亚楠 孟紫依

摘要:马家埠村大力深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通过红文旅结合,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使游客获得沉浸式体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缺乏具体规划管控、配套设施完善滞后、旅游特色产品单一、旅游相关人才缺乏等问题。因地制宜,最终通过党建统领,激活动力引擎;做足“旅游+”,业态融合;产业支撑,强村富民等途径促发展、谋富兴。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作用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被首次提出,此后,各类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规划相继出台。2018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及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1]。

随着国家的不断向前向好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空闲之余选择享受着旅游带来的精神上的充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于2021年1月18日在济南隆重召开,会上明确提出2020年整个山东省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了5.7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019.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6%。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给乡村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方向。

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旅游行业不断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追求中,依托农村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条件和资源,将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有机融合,因地制宜的打造符合当地生产生活的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使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当地各项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市场的开辟、转型和发展,促进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目标。

二、研究目的

以山东省首批景区化村庄——肥城市安庄镇马埠村为例,在实地调研该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的具体做法的基础上,探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价值与作用,以豐富关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方面的理论研究;将具体做法总结、归纳,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推广,给广大乡村提供模板范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培养和增强村民、青年大学生对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认同,鼓励青年大学生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此次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课题研究中,增强了青年学生对乡村旅游价值的认同,创新创业的意识也有所增强,返乡实践能力得以提高,有利于培育高校优良学风;同时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更加深切的认识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坚定理想信念。

三、成功经验

4月7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名单的公示》,马家埠村榜上有名。马埠村位于泰山西麓,是一块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拥有红色展馆、户外垂钓中心、水果基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当地在制定开展乡村振兴项目中,大力深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一)红文旅结合,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

文化是根,旅游为叶,根深方可叶茂。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肥城市安庄镇马埠村充分结合当地的文化以及红色资源,打造独具一格的旅游产业链。例如,马埠民俗博物馆由元末明初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丁家庙”为主扩建而成,元朝建筑风格鲜明。马家埠红色博物馆则充分展示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实物、票据、证件、照片等物品,让参观游客充分的感受到当地的红色文化。

(二)密切联系当地居民,使物有所用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同时乡村的振兴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所有的振兴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据考察到马家埠红色博物馆中展示出的票据、证件、照片等物品有七成以上来源于当地居民。这一举措使当地居民家中的红色物件不至于闲置,甚至于时间过长而丢失。使之在博物馆中得以保存,体现出它的文化价值。同时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气息,使红色精神传承长恒。

(三)沉浸式体验,使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一次浓厚的文化旅游中若只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亲身体验,才能更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游客们在马埠村拓展基地里实地操作农业生产中的运输工具、纺织工具、耕种工具、播种工具、灌溉工具、生活工具等,使游客能更好的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唤醒乡村记忆,传承保护优秀民俗文化[2]。

(四)多方面相结合,以点成面

马埠村的乡村旅游将风俗文化与红色资源相结合,打造出马埠村风俗博物馆以及马埠村红色博物馆,在通过马埠村的拓展基地使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打造出了“风俗+红色+实践”的特色旅游产业,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四、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具体规划管控

虽然马埠乡村旅游规划已初步制定,但大部分景点发展规划不具体不系统,个别景区(点)虽有规划,但规划实施监管不严,无序开发,低水平开发,跟风建设,没有进行主题式开发,同质化现象突出,缺乏自己的发展特色,已开发的项目略杂乱,成长性较弱。

(二)配套设施完善滞后

由于马埠乡村旅游资源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乡村旅游整体环境质量不高、档次较低,游客来了缺少接待能力。

(三)旅游特色产品单一

马埠乡村旅游商品基本上以土特产为主,缺少有特色、有文化内涵、有创意性的高规格旅游商品。在内容上过于粗放,产品附加值开发不够,再形式上不够美观,在规格上不够小巧,在价位上不够多元。

(四)马埠乡村旅游相关人才缺乏

目前村里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多为当地村民,他们对管理、市场营销、宣传策划等专业知识没有系统的接触和掌握,都是即用即学,能力发展跟旅游事业的发展不同步,高层次的人才更是稀缺的资源,发展乏力,处于低层次粗放经营状态。

五、改进措施

(一)以党建为统领,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1.制定发展战略规划

聚焦打造“文旅产业示范区”,马埠村在镇党委的指导下与南京规划设计院对接,结合本村区位、交通、产业、资源优势,确定“生态优先、文旅为基、产业为主”的发展路子。

2.引入市场运作模式

对照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提升“颜值”、改善形象。主动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强化市场观念,深化文旅产业开发,打造特色研学课程、精品旅游路线。推进“乡村振兴引领区”建设,大力发展“流转经济、租赁经济、文旅经济、采摘经济”,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持续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实现“一街一巷皆美景、美丽乡村入画来”。

3.大力宣传造声势

近几年马埠乡村拍摄了大量优质旅游宣传片,在CCTV、微信、抖音等平台播出,综合运用多媒体渠道,面向全国宣传马埠乡村旅游资源。

(二)做足“旅游+”文章,业态融合精彩纷呈

1.旅游+文化

深挖红色历史,抓好文化事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丁氏祠堂建成马埠民俗博物馆,新建山水奇石博物馆、红色博物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完善紅白理事会、道德促进会等群众组织,新建4处文体广场,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阵地[3]。

2.旅游+发展

根据不同村貌和文化内涵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亭、沿河成景”的景观,与马埠民俗博物馆、山水奇石博物馆、红色文化博物馆等景点遥相呼应,推动马埠乡村旅游连线成片、形成闭环[4]。

3.旅游+扶贫

争取扶贫资金,承接扶贫整合项目,建设6处冬暖式大棚和1处红色博物馆,发展草莓采摘游、红色文化游等乡村旅游产业,近年来依托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带动了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了乡村振兴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衔接[5]。

(三)以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强村富民产业

1.盘活闲置资源,培植小微企业

通过老旧厂房翻新、闲置土地的整合、荒滩荒片的清理,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引进达沃斯生物科技、海阳纺织、农兴食品加工、劳务基地等企业24家,村集体通过土地及厂房租赁年增收70余万元。

2.实施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

创新土地流转运作模式,积极对接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工商企业资本进入农业参与发展。全村共流转土地2600多亩,与广州天适集团合作建成千亩樱花园,引进大户建成4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集体通过收取服务费等年增收18万元。

六、结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马家埠村立足本村实际,创新发展,在实地调研该村具体做法的基础上,探究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丰富了理论研究,也给广大乡村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参考文献

[1] 刘佳旭. 树牢全域旅游发展理念 共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N]. 通化日报,2021-08-19(001).

[2] 张玲,康福柱. 打造旅游名镇 端上增收“金饭碗”[N]. 哈尔滨日报,2021-08-23(004).

[3] 陈曦,周晨. 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的“金凤凰”[N]. 中国旅游报,2021-08-19(001).

[4]  陈宏江. 延安市宝塔区:走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N]. 陕西日报,2021-08-20(005).

[5] 刘凤莲,杨人懿,杨磊,刘金兴.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扶贫模式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1,41(15):143-146.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作用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