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后C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12-26郝宗娇邢永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24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植入术报警

张 俐,郝宗娇,邢永生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 453000

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不良事件,患者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后大多需要进行心电监护,以实时了解其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理参数,评估病情变化,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提高抢救成功率[1-2]。但心电监护过程有较多的影响因素会导致误报警的情况。心电监护误报警会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与质量,使护理人员产生报警疲劳,不利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采取有效管理方法降低CCU心电监护误报警率和提高心电监护有效性意义重大。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程序(PDCA循环)是基于信息反馈理论出现的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手段,有助于保证护理质量[4]。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在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后C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进行支架植入术的心肌梗死患者共85例纳入研究。其中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进行手术的41例患者术后在CCU接受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常规组;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进行手术的44例患者术后在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管理,作为观察组。常规组:女11例,男30例;年龄32~80岁,平均(57.78±7.55)岁;按梗死部位分类,下壁14例、广泛前壁17例、下壁合并右室10例。观察组:女10例,男34例;年龄39~75岁,平均(60.33±7.12)岁;按梗死部位分类,下壁17例、广泛前壁心21例、下壁合并右室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经心电图检查确诊;(2)接受了支架植入术治疗;(3)入住CCU,持续进行心电监护。排除标准:(1)有沟通、精神、认知障碍;(2)有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3)依从性差;(4)对电极片过敏;(5)临床资料不完善。

1.3方法

1.3.1常规组 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各项生命体征,按照患者病情设定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若超过报警值心电监护仪自动记录报警原因,然后护理人员进行观察和记录。

1.3.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计划阶段。首先分析CCU心电监护误报警原因,由1名CCU护士长和4名CCU护士组成护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其余人员为组员,通过头脑风暴分析心电监护误报警原因。然后,按照CCU心电监护误报警原因制订整改策略,组员经讨论拟定整改策略,评价各项策略的可靠性、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最终确定策略如下:定期保养,保证心电监护仪能正常工作;加强对CCU护士的培训及考核;加强环境管理,消除影响心电监护仪使用的干扰因素;明确设置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的标准;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与教育,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实施阶段。①定期保养心电监护仪。CCU护士应加强对心电监护仪的巡查,若发现线路、传感器等出现故障,及时告知维修人员处理,做好记录并提醒接班护士注意,日常工作中依据心电监护仪的保养要求落实保养措施,保证心电监护仪能正常工作。②加强对CCU护士的培训及考核。通过调查发现CCU护士操作心电监护仪存在的问题,护理小组组员负责分析、整理问题,制订心电监护仪标准操作流程,利用晨会、学习会等使CCU护士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并制订相应考核标准,加强对CCU护士心电监护仪操作技能的考核,以提高操作熟练度、规范性。③加强环境管理。分析、总结干扰心电监护仪正常工作的因素,制订消除干扰对策,并升级、改造心电监护仪,提高其抗干扰能力。④明确设置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的标准。通过组间讨论、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方式明确心电监护仪误报警时报警参数的设置范围,并按照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特点,明确开放与关闭的报警项目,制订心电监护仪合理的报警参数区间。在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CCU护士按照患者病情调整报警参数后,应做好记录,并做好交接班。⑤CCU护士应加强对患者放置电极片部位的护理,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注意避免电极片脱落或移位,保证心电监护仪线路连接正确。⑥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加强教育,告知不准随意触碰和移动心电监护仪,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减少交感神经兴奋、肌肉震颤频率,对于意识模糊的患者做好肢体约束。(3)检查阶段。组员自行设计评价表,定期评估CCU心电监护管理状况,并详细记录评估结果。(4)处理阶段。护理小组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CCU心电监护管理状况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于有待改进的地方制订相应整改措施,并落实在实践中,将实施效果优良的措施作为CCU心电监护标准措施,对于未解决的问题,进入新的PDCA循环。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电监护误报警率,统计患者心电监护期间心电监护仪正确报警、误报警、总报警次数。正确报警指能反映患者体征与病情变化的有临床意义的报警,误报警指无临床意义的报警[6-7]。(2)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包括工作责任心、心电监护仪风险因素分析、处理及时性、使用规范4项内容,每项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8]。向31名CCU护士发放调查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经预实验,本问卷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91,效度系数为0.80。(3)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75、75~90和>90分分别代表不满意、较满意和满意,较满意与满意计入总满意度[9]。向31名CCU护士发放调查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经预实验,本问卷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93,效度系数为0.81。

2 结 果

2.1两组间心电监护误报警率比较 观察组心电监护误报警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电监护误报警率比较

2.2两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对象为观察组时的工作责任心、心电监护仪风险因素分析、处理及时性、使用规范项目的评分高于护理对象为常规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护理质量比较分)

2.3两组间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护理对象为观察组时的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护理对象为常规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间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心电监护在危重症与麻醉患者急救与生命体征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无法准确反映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情况,会给患者救治带来严重影响[10]。有研究报道,心电监护仪在CCU的使用中误报警率高达99.4%[11]。因此,在CCU心电监护中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降低心电监护误报警率十分重要。黄雪琴等[12]指出,PDCA循环管理相较于常规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心电监护误报警率。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心电监护误报警率低于常规组(P<0.05),与上述报道一致。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CCU护理管理中,能使护理人员有条不紊展地开展护理工作,找到心电监护误报警原因,根据误报警原因制订相应解决措施,减少或消除了影响心电监护报警正确率的因素,从根源上解决误报警问题。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后CCU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护理人员操作规范性的养成以及预防性干预措施的落实,从而减少心电监护仪误报警情况出现,提高护理质量。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后CCU护理管理中,可提升护理人员满意度。PDCA循环管理能明显减少心电监护仪误报警次数,提高报警可信度,减轻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报警产生的疲劳感。

综上可知,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CCU护理管理中,可降低心电监护误报警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植入术报警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LKD2-HS型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报警处理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
液体敷料对心电监护患者皮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