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分析
2021-12-26刘梦莹
□文/ 刘梦莹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横渠镇作为关学创始人张载故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关学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关中一带乡村的影响,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当地乡村的治理措施,发现其治理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一)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必须实现乡村的振兴。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到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到 2019年3月共青团中央5 号文件进一步提出的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无不在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二)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重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人才的培养、村民个人素养的提高与乡风文明的形成离不开家风建设的有效开展。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家风建设,其提出的三个“注重”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也反映出家风建设对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三)乡贤文化引领乡风文明。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强大的道德榜样力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软实力,对形成崇德向善的乡村社会、引领乡风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中乡贤张载作为北宋第一个对乡村组织重建加以思考的人,其乡村治理理论不仅对其弟子吕大均所著的《吕氏乡约》产生直接影响,也间接影响了中国最后一位儒家梁漱溟的村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2020年作为张载诞辰1,000 周年,为纪念和感怀先贤、传承与弘扬关学文化,对张载故里——横渠镇展开实地调研活动,研究当地乡村治理现状以及张载的乡村治理理论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横渠镇乡村治理
(一)特色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由图1 可知,87.80%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产品收入,通过对村民与村干部的结构式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当地政府鼓励村民种植以猕猴桃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并设有千亩猕猴桃示范园以及农村经济合作社,村民们均取得较为不错的经济收入。结合乡村振兴总要求,横渠镇猕猴桃产业繁荣发展正是“产业兴旺”的具体体现。(图1)
(二)环境整治改善当地村容村貌。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发现,对于“近两年来乡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升”这一说法,29.27%的村民表示“非常同意”,63.41%的村民表示“同意”,如图2 所示。结合我们对所调研的横渠村、古城村以及豆家堡村的实地走访,干净整洁的街道、实现全部硬化的道路、规整的绿化带、独具特色反映家风家训的门楣和随处可见的文化墙确实使得乡村整体环境焕然一新。(图2)
(三)文化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由图3 可知,对于“近两年来乡村文化活动更加丰富”这一说法,37.5%的村民表示“非常同意”,40%的村民表示“同意”,乡村文化活动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通过与横渠村村委的访谈进一步了解到村内每月会开展一次“道德大讲堂”活动,由组长组织村民参与,活动内容包括宣讲最新政策内容、普及农业技术知识与宣扬孝道礼仪文化,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图3)
(四)乡贤文化培育良好乡风文明。如图4,对于调查问卷中“您认为在处理乡村事务中谁的影响力最大”这一问题,结果显示61.11%的村民选择了“道德水平高的人”,说明个人的道德水平仍是处理乡村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北宋张载的家规家训思想作为优秀的传统乡贤文化,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民风淳朴的人文环境。走访的村落中各具特色的家风馆,也正是对张载家规家训思想传承的体现。通过了解,当地培育了以开国上将李达、全国道德模范严平安等为典型代表的知名人士,体现出蕴含着强大的榜样力量的乡贤文化对于形成崇德向善的乡村社会、引领乡风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图4)
三、横渠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不足
(一)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得知,当地87.8%的村民收入来源于种植以猕猴桃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在进行实地调研时也发现道路两旁的田地全部种满了猕猴桃,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种植。虽然种植业发达,但同时也反映出当地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特点。横渠镇地处眉县东部,南靠秦岭,北临渭河。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在此创办横渠书院,创立关学号称“横渠先生”。张载祠及张载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横渠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更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张载的重要影响,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合并使治理面临新挑战。首先,合并之后人数增加。通过与横渠村村委的结构式访谈得知,横渠村合并之后村民较原来相比增长了近一倍,如今村民合计近7,000 人。相同的,与古城村村委进行访谈发现其也面临着和横渠村一样的问题,古城村原有2,300 余人,合并之后村民变为5,000 余人。其次,关系复杂。合并之后的乡村村级管理地域扩大、人口数量增加、村内的情况越加复杂,传统的熟人社会变成半熟人半陌生人社会,村民们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影响。最后,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型。书记和主任一肩挑,即由原先的三委变成两委,合并后的村庄两委班子难以调整,以及村级债权债务主体不清等较棘手的遗留问题使乡村治理面临新的挑战。
(三)村民对于张载的认识有待加强。通过对横渠村、古城村和豆家堡村这三个村落的走访调研,发现三个村落均建有家风馆、村史馆和党史馆,宝鸡市首个家风馆更是于2015年在横渠村建立。然而,通过随机对村民的采访交流发现,普通村民对于张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其社会身份上,即北宋大儒、历史名家的层次,部分村民对其名句认识不够。在被问及是否会去参观张载祠时,有村民直接表示“不会主动去”。作为张载故里的眉县横渠镇,依托张载文化的巨大精神力量,的确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横渠镇的精神风貌,但与此同时,作为横渠人,在对张载文化秉持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同时,也理应深入认识并了解张载的思想。
图1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统计图
图2 “近两年来乡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升”这一说法的态度统计图
图3 “近两年来乡村文化活动更加丰富”这一说法的态度统计图
四、横渠镇乡村治理对策建议
(一)丰富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猕猴桃种植作为眉县横渠镇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维持农业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更应该丰富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是满足城乡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横渠镇依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以张载文化为核心、张载祠为基地、张载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工程,密切与张载文化产业的关联,打造具有眉县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发挥“三治合一”特点,实行有效治理。针对村庄合并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应充分发挥“三治合一”的特点,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村两委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合并村的村干部更应密切联系基层群众,充分发挥村委会在处理村庄日常事务中的作用。增强村民自治组织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让村民在参与中增强认同感、归属感;以“法治”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保障。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创新监管方式,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德治”支撑“自治”、“法治”的实施。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
图4 在处理乡村事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统计图
(三)提升张载的影响力,强化文化认同。张载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其在继承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四为”、“六有”、“十戒”、《东铭》、《西铭》等为代表的家规家训思想,对维系张氏家族的和睦与稳定、培养具有家国天下情怀的人才、改善社会风俗和道德风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升张载的影响力,重在政府的积极引导。首先,村委会领导班子应该发挥好带头作用,深入了解张载思想;其次,培育有担当的新乡贤,传承张载文化,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最后,可组织专人定期对村民们讲党课、讲家风、讲关学思想等,不断向村民宣传张载文化,让村民感受到张载文化其实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以此加强对张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