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科技人才集聚研究

2021-12-26□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城市化京津冀

□文/ 张 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北京)

[提要] 人才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核心动力,各城市对人才求贤若渴,相继发布人才新政以招贤纳士。其中,高科技人才为主要招揽对象。本文主要研究2009~2017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科技人才集聚的关系,发现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作用显著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集聚的关系,对城市如何进一步实现人才招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总量是衡量区域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各个城市也在通过制定相关的人才政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才招揽,广纳人才,进行高质量的发展。其中,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人才成为各个城市为求得进一步发展而努力招揽的重要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是各个城市和区域发展差距悬殊的重要原因。科技创新实力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结构升级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然而,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离不开R&D 人才工作和R&D 活动的开展。其中,R&D 人才已经被视为一种超越其他资源的核心要素,是一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实现R&D人才的集聚,在区域中形成“人才高地”,可以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进一步落实,城市功能定位的确定,使京津冀之间的紧密合作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化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的关系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理论分析

(一)人才集聚。“集聚”是指各种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单一的劳动力个体只能体现个别技能水平,而同类型不同劳动力的个体集聚,因具有不同的技能水平,所以他们的合作将会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要创造这样的效益,地区和企业就必然要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劳动力个体的集中和组合,形成人才的集聚规模。

(二)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人才集聚有影响。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区域中形成人才集聚规模,发挥人才集聚的效应,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产业集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在对经济要素的分析中最早提出了产业集聚现象及其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马歇尔之后,产业集聚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如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波特的“产业群”等。产业集聚必然同时包含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态资本的集聚。人才资源以组织为平台集聚,可以产生整体的系统效能大于部分之和的集聚效应。Marshall(1987)认为产业集聚是正外部性的,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吸引人才在空间上实现集聚。韩伟亚(2014)认为科技人才集聚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技人才受到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向特定地区集合的过程。张益丰(2018)探究了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的关系,根据产业政策的时效性,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与科技研发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呈阶段性变化。刘晖(2019)总结了人才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是由于目前城市正在开展“抢人大战”,人才用脚投票选择城市,城市自身区位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在区域中形成人才的集聚,增加了区域竞争力。

(三)城市化与人才集聚。城市化水平对人才集聚有影响。城市化水平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方面,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城市的有形价值上,同时还体现在为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所追求的“非物质价值”,即城市吸引人才感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城市的无形价值。城市级别不同,其所代表的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大小也存在差异。城市化水平高的区域才能实现人才的集聚,发挥人才集聚的积极效应。随着区域之间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在区域之间形成协同发展趋势,大都市圈成为吸引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如美国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三大都市圈是人口和经济的重心,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以1/3 的国土集聚了约2/3 的经济和人口总量,还有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仅以3.62%的国土就集聚了近1/5人口和1/3 经济总量。张美丽(2018)基于区位商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中国人才集聚变化,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索中国人才集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对人才集聚在高分位点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才集聚中的人才是活生生的个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其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城市化水平高的区域可以吸引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的集聚,城市化水平低的区域由于人才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形成推力,造成人才流失。所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人才集聚提供了平台和契机。

三、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1、因变量:用人才区位熵定义人才聚集度。王猛(2016)、曹威麟(2015)和张美丽、李柏洲(2018)都通过运用区位熵,即将地区相关人才占总就业人数的比值与全国平均比重的比率定义人才区位商。本文使用京津冀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占城镇单位总就业人数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人员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比率来衡量。

2、自变量。(1)产业集聚度的测量。用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行衡量;(2)城市化水平的测量。用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行衡量。

3、控制变量。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有深刻的现实内涵。政策的逐步到位对京津冀相关工作的推动有着显著的作用。聚焦于科学技术行业,本文用财政对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代理变量,来衡量政策支持程度,其值越高说明科技政策支持水平越高。

(二)数据来源。R&D 人员全时当量和高新技术企业产值来自2009~2017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其他指标数据均来自于2009~201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与方法。本文通过建立一个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来分析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具体模型如下:

如式(1),talent_aggi,t表示京津冀地区在 i年t 省的人才聚集度测量值,hightech_indi,t表示的是京津冀地区在 i年t 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的测量值。urbanization 为城市化水平,Gov 代表科技人才集聚度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控制变量,即政策支持。其中,β1代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与R&D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系数,其值越大,说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人才集聚的影响越大。β2是城市化水平和R&D 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系数,其值越大,说明城市化水平对人才集聚的影响越大。β3是城市化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的耦合作用对人才集聚的影响系数,其值越大,说明耦合作用越大。

本文通过Hausman 检验发现,χ2统计量为11.39,对应P值为0.0034,小于0.05,固定效应模型比随机效应模型更为适合本文的数据分析。

(二)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如表1 所示,描述了2009~2017年京津冀区域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1)

2、实证检验。如表2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高科技产业集聚对科技人才的集聚关系中,高科技产业集聚的系数为2.055,在5%的水平下显著,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科技产业集聚每增加1 个单位,科技人才集聚增加2.055 个单位。证实了京津冀区域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立,实现了相关科技人才的集聚。

在城市化与高科技产业集聚的耦合作用下对科技人力资本集聚的关系方面,如表2 中的城市化与科技人才集聚的交乘项的系数是3.222,在1%的水平下显著,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化与高科技产业集聚的耦合作用每增加1 个单位,科技人才集聚就增加3.222 个单位。证实了京津冀区域通过城市规划,城市明确相关功能定位,有效地促进了高科技产业集聚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的关系。(表2)

五、总结及启示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进一步增强该区域对科技人才的吸引能力;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增加对科技人才的集聚。

(一)某一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会伴随着许多优势产生,如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增强、人才搜寻成本降低和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等,这些优势引起了人才的流动与集聚。由于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与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使人才在集聚过程中的收益增加,专用性人力资本水平与质量显著提高,专用性人力资本强度在集群内充分发挥,因而产业集群的诸多特征使人才集聚得以实现。在区域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方面,京津冀地区可以做好高技术产业的规划,只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水平越高,依据其内在的机制,即产业集聚可以为R&D 人才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工作载体,可以为R&D 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岗位、更高的薪酬、更好的工作环境,还可以形成人才聚集的“马太效应”。产业集聚促进人才集聚,人才集聚促进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包括:一是城市“硬件”的提升,例如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交通和环境等方面都为人才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宜人的氛围;二是城市“软件”的改善,例如区域开放程度、社会尊重人才的氛围以及社会综合素质等方面为人才提高了社会地位和价值肯定感。城市化水平高的区域,不仅有利于实现人才优惠政策的实施落地,也有助于为人才提供社会服务以及相关保障,在人才发挥自身能力为地区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解决了人才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人才为了实现自身资本的价值最大化,愿意选择流动到那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中去,故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是人才流动的节点,即聚集点,形成人才集聚。在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地区的人才集聚优势中,地方政府应该加强财政支出在人才优惠政策方面的比例,同时也要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高技能人才集聚效应的发挥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N=24)一览表

表2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一览表

(三)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城市化水平与产业集聚水平会产生耦合效应对人才积极产生影响。目前,针对人才的政策措施有很多,但是如何实现政策落地是为实现区域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很多区域人才未能形成集聚并不是因为相关区位优势不吸引人才,而是未能形成耦合联动效应来为人才集聚服务。在解决人才问题,建立适合人才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使得上层建筑可以切实落地的机制。在京津冀地区,这种耦合效应出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在城市化水平与产业集聚水平的耦合作用中,其对人才集聚的耦合效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耦合程度的加深,其耦合效应也在不断加强。这将是下一步需要继续思考的,由高科技行业类比到全行业,继续完善相关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完善相关产业集聚,继而不断实现对应需求的人才集聚。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城市化京津冀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