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2021-12-26阳武
阳 武
(四川省阿坝州畜牧工作站,四川 马尔康 624000)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有天然草原6 783万亩(1亩≈667 m2,下同),可利用草原5 784万亩,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地。畜牧业是全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也是川西北生态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本文就如何发展阿坝州生态畜牧业作简要分析。
1 畜牧业基地建设
1.1 现状 养殖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低,牧区生产方式落后,不能有效利用草场,农区养殖还处在“自给自足”阶段,虽有“放牧+补饲”,但农作物秸秆基本不经加工处理直接饲喂。全州牛羊规模化养殖不到10%,生猪规模化程度也不到25%,小家禽规模化程度更低,除汶川有规模化养殖场存在,其它县基本没有。
畜种结构不合理,良种畜禽较少,品种混杂、退化。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主产养殖区的划分,各地没有按照自身地理、区域优势科学划分养殖重点项目,存在“遍地播种、无花可开”的尴尬局面。
由于缺乏前期科学规划,后期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持续投入,阿坝州大部分养殖基地建设始终处于初阶段,难以“向上”继续发展。阿坝州总体养殖水平还处在散养为主的阶段。
1.2 存在的问题 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和农区县的纯牧业乡基本上还是处于传统放牧形式。没有科学规划、科学放牧,牛羊难以摆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而生猪养殖区域以散养为主,截止目前全州生猪规模场不到60 家,养殖户饲养管理不合理,盲目跟从,贪小失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且环保意识薄弱,加大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1.3 发展思路 坚持区域产销平衡、种养循环、绿色发展、调动区域优势的原则,把基地做大做强,有计划地发展区域优势经济。
1.3.1 牛羊基地建设区域布局 以红原、若尔盖、阿坝、壤塘为牛羊重点养殖基地建设区域,农区高半山以牦牛“4218”模式和肉羊养殖为重点建设区域,并充分发挥全州“农牧”互动优势。到2025 年,在草畜动态平衡的前提下,牛羊生产稳定,牛出栏率控制增长在25%,羊出栏率控制在40%左右。
1.3.2 布局优质生猪基地建设区域 以汶川、茂县、金川、小金等半农半牧区县河谷、高半山为生猪养殖基地。在汶川、金川区域布置建设种猪场,从源头解决优质生猪猪源问题。以黑水为藏香猪养殖基地,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畜种,从而达到提质增量的目的,计划到2025年全州优质生猪出栏达到50万头以上。
1.3.3 小家禽(蛋鸡、肉鸡、藏鸡)基地建设区域布局 以汶川、茂县、金川、黑水为小家禽养殖重点建设区域。到2025 年蛋产量达到1 500 吨以上,出栏肉鸡80万只以上。
1.3.4 阿坝中蜂基地建设区域布局 以马尔康、黑水、汶川、茂县为阿坝中蜂重点建设区域,马尔康和黑水以保种和扩繁为主,其它县以主产中蜂蜜为主,依托马尔康阿坝中蜂国家级保种场和黑水阿坝中蜂扩繁场大力发展阿坝中蜂养殖,特别是养殖阿坝中蜂属于“短、平、快”的项目,在精准扶贫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到2025 年全州存栏中蜂达到20 万箱,中蜂蜜产量达到2 000吨左右。
2 龙头企业建设
2.1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阿坝州地处高原,企业面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高素质人才奇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全州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技术层次不高,规模小、资金短缺和组织体系不稳定等因素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无农牧产品深加工企业,目前几乎仅限于肉奶初加工,畜产品附加值低,“皮、毛、骨、血”等副产品浪费严重。
2.2 发展思路 以发展高效畜牧业为目标,以创新体制为依托,积极引进共商资本,把分散的牧户组成社会化商品生产者,极力打造“公司+基地+牧户”“公司+牧户”“公司+基地”等多种模式的龙头企业,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坚持四条发展原则: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经营主体自愿的原则;二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三是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统筹有限可利用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有限资源,明确重点,深度开发,巩固提升地方优势,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从而形成品牌效应。);四是要保证绩效,并兼顾长远,生态发展原则。
2.2.1 牛羊肉龙头企业布局 依托红原、若尔盖现有牛羊肉加工企业,加大牛羊肉的研发力度,将牛羊肉从现在的冷鲜食品变为深加工产品,增加企业效益,提高加工产值。到2025年牛羊肉的加工量在2019 年的基础上增加30%。加工产值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加35%以上。
2.2.2 奶产品龙头企业布局 以红原、若尔盖、阿坝为牦牛奶生产基地,依托红原牦牛乳业有限公司、根攀合作社、若尔盖高原之宝等企业,加大奶产品研发和投入力度,将牦牛奶产业提升层次。到2025年全州牦牛奶产量由现在的14万吨增加到20万吨,牦牛奶加工量由现在的不足2万吨增加到5万吨以上。
2.2.3 生猪龙头企业布局 以正大公司在汶川县布局40万头全产业链生产企业为主,兼顾黑水藏香猪这一地方优势品种的发展,建立藏香猪全产业链,到2025 年全州生猪产品深加工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加35%以上。
3 专合社建设
3.1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截止目前全州涉牧专合社有1 862个,其中省级专合社67个。
3.1.1 全州专合社普遍为家庭式微小企业发展方式,经营能力有限,提升转型空间不足,市场竞争力低,同时同一区域内多家专合社之间为竞争关系,容易导致恶性竞争。
3.1.2 专合社自身水平不足,目前多数专合社存在人才匮乏,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经营者多为从事农牧业生产、经商转型而来,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市场,对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生产、应对产业调整等问题水平不足。
3.1.3 整体实力不强,大部分专合社尚处于发展阶段,成员少、注册资本少、经营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抗风险能力弱。
3.2 专合社发展思路 合作社的发展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鼓励农民大胆实践。要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经济规律,坚持“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和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四民”“四自”方针,努力提升“两个带动”能力。计划到2025 年专合社发展实现以下4个目标。
3.2.1 具有完善的合作社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具有完善的发展培育机制。专合社有发展培育、监督管理、示范创建、品牌建设等制度。二是具有完善的服务机制。能为成员生产经营提供投入品、生产技术、疫病防控、质量标准、品牌包装、收储销售的服务,使畜牧业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三是具有完善的组织机制。有“合作社+牧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牧户”“ 专合组织+市场+牧户”“ 专合组织+基地+牧户”等新组织形式出现。四是具有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基地、牧户之间建立紧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牧民参与经营、获得收益,积极探索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分配形式。五是具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专业合作经营决策、财务管理、内控监督等机制,降低经营风险。六是具有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
3.2.2 产销对接加强 合作社是带领社员“抱团闯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针对部分合作社销售不强的问题,借农产品产销对接试点县建设的东风,强力推进合作社直销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副产品产销对接直营店,提高专合社畜产品直销率。提高电子商务,有自建平台,或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开展网上销售,注重打造地方特色,塑造地方品牌。
3.2.3 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强化 人才是合作社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合作社提升素质、健康快速发展的第一资源。到2025 年建立合作社人才库,并完善人才使用和流动机制;同时各种人才、高校毕业生能参与合作社工作,发展壮大合作社人才队伍。
3.2.4 充分发挥两个带动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科技推广与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主体,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到2025年全州专业合作社能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并借助多方力量,主动进行畜牧科技推广与技术创新,专合社助农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