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研究*

2021-12-26千志科田晓光

南方农机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竞赛常规大学生

千志科,田晓光

(黄河交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

大学生竞赛活动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实践应用为手段、综合素养为目的的综合实践类活动,其作用受到教育界广泛的肯定[1]。因其趣味性和竞争性,学生的参与意愿较强,但目前多数高校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导致时间冲突、缺少系统培训等问题,限制了大学生竞赛的普及性。如何将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值得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

1 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1.1 提升学生能力

1.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机器人工程专业竞赛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于一体的活动,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竞赛作品的设计、制作与编程的过程会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渴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巩固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

参加大学生竞赛,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在竞赛准备阶段,零件的设计与制作或者程序的编制都需要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在面对一些未知事物时,学生必须借助相关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判断、运用,进而巩固并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

1.1.3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大学生竞赛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实体化,这就需要学生把自身学到的专业理论转化为实体,相对于常规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竞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更高。因为有学生的兴趣加持,参赛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会更加专注。

1.1.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竞赛对创新的要求往往较高,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对参赛设计不断地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竞赛一般是以团队的形式报名参加的,学生在准备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团队成员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分解项目任务,处理相互之间的分歧,共同去解决问题,这就培养了参赛学生的团队精神。

1.2 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常规教学往往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托教材内容进行理论授课,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大学生竞赛往往根据行业实践设置竞赛项目,应用性很强,根据竞赛项目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进而优化教学内容,模拟实战,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避免空谈,杜绝水课,打造金课。将大学生竞赛的真实任务引入常规教学,提升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方法和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

1.3 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目前,多数高校教师都是从高校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当老师,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往往欠缺实践经验,甚至有些教师上学时就没参加过高层次的大学生竞赛活动,这些教师在常规教学时往往是将自己了解的理论直接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较差。如果将大学生竞赛与常规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相关制度引导和约束教师,促使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竞赛、实践能力,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1.4 有利于改善高校学风

将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有效结合后,由于竞赛的多样性,所需的理论知识广泛而多变,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补充自己所需的参赛理论,进而有助于形成勤学好学、协作竞争的优良学风。

2 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结合中的问题

1)有些高校对大学生竞赛的重视不足,普及性不足。往往在国赛、省赛前,有参赛意向的教师才挑选若干高年级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进行突击培训,然后参赛。这种精英式的竞赛教育不能惠及所有学生,也形成不了良好的竞赛氛围。

2)教师的参赛意愿不足。部分教师在学生时期没有参加过大学生竞赛,没有参赛经验,不愿涉足大学生竞赛,担心取得不了好成绩。且多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业务较重,不愿分出时间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竞赛[2]。

3)学校相关激励制度不健全,对学生和教师的竞赛培训不到位,学生和教师的参赛意愿需要相关制度引导和激励。

4)大学生竞赛没有和常规教学有机结合,各自独立发展。学生和教师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有效的融合,那么两者相互挤压、相互排斥是在所难免的。

3 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举措

3.1 甄选合适的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目前,大学生竞赛活动种类非常多,层次不同,盲目地选择比赛让学生去参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不负责任的,也不方便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各专业的负责人应该分层次从国赛、省赛中甄选与专业结合度较强的比赛项目。赛事选择不仅要有难度区别,要有能力需求区别,还要覆盖到全年级的大学生。

3.2 全员参与,增加大学生竞赛普及度

参加竞赛的目标固然是取得好成绩,但是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果只为取得好成绩重点培养高年级的优秀学生,那么就有失教育的公平性。大一新生理论知识不足,对专业知识构架不清楚,确实不容易取得优秀的竞赛成绩。但是大学生竞赛的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知识性却最能吸引到大一新生,通过参与大学生竞赛,可以让大一新生了解专业知识构架,从而更好地了解专业内容。中高年级的学生参与大学生竞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转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增加大学生竞赛的普及性,有以下两种途径:1)扩大校内预选赛的规模。所有甄选出来的国赛、省赛都应面向专业适合的全体学生进行校内选拔,组织预选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这样既增加了竞赛的普及性,又能最大可能地发掘出优秀的人才,取得竞赛好成绩。2)做好竞赛团队的“传帮带”。低年级的学生参与大学生竞赛,虽然兴趣很高,但理论知识、经验确实不足,这就需要高年级学长的帮助,高年级的竞赛经验也需要进行传承,不至于由于毕业导致竞赛人才的匮乏。

3.3 全面课程改革,保持大学生竞赛与常规教学的连贯性

将大学生竞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不是简简单单地加入某门竞赛培训课程,而是从甄选的大学生竞赛项目里提炼出其蕴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需求,融入常规教学里,本文提出下列几种途径:1)在常规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选取优秀竞赛案例进行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大学生竞赛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本身也具有趣味性,很容易也很适合作为专业课的教学案例。通过该途径不但能满足专业理论的教学,对大学生竞赛也起到了培训作用。2)在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集中实践环节引入大学生竞赛项目。大学生竞赛活动本身实践性较强,有一些甚至就来自于生产实践,很适合改成一周或几周的集中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该途径,在模拟大学生竞赛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在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后作业、知识拓展环节,布置一些来自于大学生竞赛的任务,比如一些小制作、关键环节设计等。该环节的任务不需要太复杂,只需要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通过少量课余时间的努力便可完成。该途径可以根据专业理论课程的具体进度及时地进行实践能力转化,虽然任务量不大,但是学生容易在成功中获得成就感,积少成多,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提高实践能力。4)设置大学生竞赛选修课。前三种途径都是将大学生竞赛中的部分环节拆解融合到常规教学内,而该途径是针对大学生竞赛进行专门的培训,对竞赛内容进行系统的指导,更方便学生将所学理论进行综合的实践转化。

3.4 创建大学生竞赛社团

可以按专业或相近专业组织创建大学生竞赛社团,并配备指导教师。竞赛社团的创建有利于竞赛的组织、人才的遴选、竞赛人员的经验交流等。

3.5 建立大学生竞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激励和保障制度[4]

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往往很大,科研任务、教学任务都很繁重,如果没有关于大学生竞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激励和保障制度,就不会形成全面的竞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氛围。

3.6 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大学生竞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推广的核心在教师,只有教师有能力、有意愿去执行,才能将大学生竞赛融合进常规教学。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参加大学生竞赛的实战经验,强制进行竞赛与常规教学结合,只能是纸上谈兵[5]。所以,必须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竞赛培训,让他们多参与大学生竞赛,才能更好地实施竞赛与常规教学的融合。

3.7 深化校企合作,引入行业人才

大学生竞赛项目的设置多来自于行业实践,高校教师欠缺的往往正是行业实践经验,所以很必要深化校企合作,从企业引进行业人才,结合行业实践,优化大学生竞赛方案,使其更好地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4 结语

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并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针对目前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甄选合适的大学生竞赛项目,增加大学生竞赛普及度,全面课程改革,创建大学生竞赛社团,建立相关激励与保障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和深化校企合作引入行业人才等措施。

猜你喜欢

竞赛常规大学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常规之外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创新思维竞赛(3)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别受限于常规
创新思维竞赛(6)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