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消费问题及生态消费模式的建构路径研究

2021-12-26王英伟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异化消费绿色

孙 新 王英伟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显而易见。现代社会越是拥有物质财富就越有机会成为一个充斥着物质消费的社会。然而消费问题的存在仍旧对我国推进生态化建设、建成美好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倡导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只有全民抱有理性消费的思想觉悟,践行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完善生态消费模式,才能不断向美好生活靠近,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靠近。

一、消费社会存在的问题

现时代的中国,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全民消费也早已成了新常态。资本在全球流动的同时,消费文化也随之产生、传播。资本与广告成为消费社会的催化剂,“消费本位”成为了核心,消费社会有了一系列的病态特征,破坏性的消费让精神世界产生了更可怕的空虚。

(一)消费的异化

“消费异化”即 “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存在于生产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且在消费过程中人的所有需要越来越以物来满足,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受控于物的世界,这就是异化在消费领域中的表现。人作为消费主体在消费社会中发生异化。人们开始忽略自己真正需要的,而更在乎自己想要的。占有和使用商品使人获得强烈的满足感。这种满足也使得各商家、各广告商花费金钱与精力包装他们的商品,甚至为商品贴上各种标签。与此同时,人也开始依据这些商品的无形标签来进行价值判断,比如“他是否有钱、他的社会地位是高是低”,甚至可以评判赠送某件商品的人是否爱你。人类物质资料的获取无法脱离消费,社会也无法脱离消费而进步,但消费并不是目的,否则人终将会在过度消费中失去主体性,成为异化了的人。

(二)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

中国的消费模式受到资本主义消费模式的负面影响,消费成为目的,消费为了享乐。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人的购买力增强,欲望不断被满足,消费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仿佛商品的诞生便是为了被所有人购买,人失去理性而进行机械式消费。人的整个生命意义都是在没有体恤和考虑的情况下获得的。笛卡尔认为理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然而,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人类的理性却成为烟幕。现代金融信贷等金融资源的发展使得人类得以“预谋”消费,这会蒙蔽一些民众的眼睛,

(三)非生态消费模式与生态保护存在矛盾

非生态消费模式是与生态消费相背离的消费模式。非生态消费模式并非是绿化的、生态化的,它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但是不能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虽然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满足人的消费需求,但是生态环境也将因此承受不可逆转的极大破坏。非生态消费模式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费、奢侈浪费消费之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因此产出不断增多,由此带来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剧了环境恶化。过度消费成为与生态保护力量相抗衡的主要问题。当下,我国购买奢侈品成为一种热潮。为满足购买奢侈品的欲望,高消费成为了目的,动物保护便成了空谈。另外,浪费现象依旧存在,种种不良的消费习惯都在为生态环保事业设置障碍与难题。

二、我国消费社会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失衡

在消费社会中,人不断追求更新的商品,新的欲望不断闪现,人本身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被忽略。然而主体性的实现是以人的理性为必要条件的,理性思考下的人才能有逻辑、有原则地进行某种行动。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成熟状态就是能够具备“不由别人引导而运用自己知性的决心和勇气”,也就是说理性的人可以遵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逻辑、有依据地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决定。要克服消费异化,每个人需要接受和培养理性思维,创造和完善理性思维的能力,以便在一个不可逆转的商品世界里发现和直面自己的真实需求。当个体意识到某些商品并非自己所需要的,便不需要再依赖商品弥补自身的价值,追求精神解脱,达成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平衡才能摆脱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资本主义消费思想的渗透

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我国,甚至已经被摒弃,但仍有部分消费习惯在我国流行。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导致了西方腐朽思想腐蚀和蔓延。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由西方资本主义推动的文化政策产生了强有力的文化影响和吸引力,国内青少年深受影响,攀比消费也就随之而来。

(三)生态保护缺乏高度优先性

生态保护意识的淡薄从消费者个体来看,消费主体自身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更多消费者会多为自己着想,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而生态环境的保护,会由国家和企业来承担责任与义务。消费者并没有直接进行生态破坏,也就不会将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自己联系到一起。其次,细观我国企业发展可知,仍有大部分企业缺乏绿色生产观念以及生态保护意识与生态责任感。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利润,同时,创新能力低、投入少,部分企业仍旧遵循传统的生产方式,而非投入时间金钱研究绿色生产。政府也在引导生态保护、生态消费方面缺乏经验。

三、良好生态消费模式的建构路径

(一)培育适度消费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消费行为应当是一种自由、健康、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们能够体验个人自我实现和提升的价值。因此,健康和积极的消费理念的构建必须包括促进人类发展的价值观。广告媒介要适度降低引导消费的目的性,体现产品特色及适用对象,引导人在消费中理性地认识商品的真正价值,各取所需,适度消费。另外,构筑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民绿色消费教育体系,是培育适度消费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起点。建立良好家风,不攀比,不浪费、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道德和意识形态建设,将节俭、低碳、适度消费的概念整合进社会核心价值,推进循环利用比率。社会各界提倡在外就餐空盘原则,餐厅提供环保打包盒等等。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从实践中落到实处,从细微小事到大政方针都可以彰显国家和民族的生态观念。可持续性的生态消费模式需要个人的自律与社会的参与。

(二)推动绿色生产与销售

绿色生产是指产出绿色产品,达到生态环保要求,同时满足消费者购买需求的生产过程。目前,我国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因此,聚焦生态消费这一新的增长点,以满足消费者的良好生态环境需要为导向,创新研发绿色产品及绿色服务,才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从生产、经营、销售多个环节,推动生产方式、销售方式的绿色化转型,激发消费者绿色消费的购买力。

(三)建立健全国家可持续性生态消费模式

营造生态消费的社会氛围、树立生态消费价值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依靠某个个体或社会群体实现生态消费,应以国家的法律层面和制度为保障,达成不同层次的合作至关重要。社会主义的中国,国家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生态消费领域更应发挥政府优势。政府应以法律制度为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个人进行生态性管制与约束;规范企业绿色生产、引导消费者生态消费;加强社会宣传,营造生态消费氛围。可持续性生态消费模式满足适度消费原则,能确保绿色消费得以实现,体现当代人的生态文明观念,是人类寻求美好环境、追求文明生活的点金石。它能有效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帮助人类正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平衡。生态消费模式是人们践行良好生活方式,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异化消费绿色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绿色低碳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