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绿色植保理念下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
2021-12-26朱卫红朱凤云
朱卫红,朱凤云
(1.曹县农业农村局农药办,山东菏泽 274002;2.曹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菏泽 274002)
0 引言
农作物从栽培种植生长、水分管理、田间管理到收获,整个周期较差,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突出较为严重的问题则是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因此,相关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绿色植保理念的宣传和普及,确保提升小麦种植户的绿色化意识,积极响应绿色环保时代提出的要求,不断提升小麦作物产量,促使种植户丰收增产。
1 绿色植保理念分析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和种植技术,确保提高农作物产量,更好为人民大众提供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作物。绿色植保理念下,强调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主张使用绿色植保手段,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要积极运用农业防控手段、生物防控手段、化学防控手段等,进而提升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状态,避免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健康安全理念下,人们高度重视食品的安全性,关注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问题;基于此,我国农技部门加大对农作物种植户普及绿色植保理念,强化种植户对绿色植保优势的认识,进一步拓宽和普及绿色植保技术覆盖范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积极加强示范性引导,注重思想宣传工作成效,充分调动农技部门参与绿色植保理念宣传工作中,通过张贴海报、互联网信息推送等手段,扩大绿色植被理念的普及范围,为农作物种植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绿色植保理念运用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中,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控制,多地区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积极运践行绿色植保理念,加强对绿色化防控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显著的防控效果,例如,通过生物防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有效控制了虫害的源头,实现了虫害数量的控制。
2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作为经常食用的粮食作物,广受人们的青睐,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粮食作物的需求,然而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病虫害的侵害,影响小麦作物正常生长,基于此,为提高小麦种植产量和品质,基于绿色植保理念下,创新粮食种植技术,是有效防治小麦种植病虫害的有效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
2.1 病害
2.1.1 锈病。小麦锈病主要发病部位在小麦叶片上、叶鞘和茎秆上,病害特征主要表现为:早期病害叶片上呈现黄色长条状;病害后期,小麦植株叶片呈现的是铁锈色。基于此,小麦种植户,要密切关注小麦的生长的态势,确保早发现、早防治。针对小麦锈病,可结合病害实际情况,进行施药防治。将85 g三唑酮添加到60 kg小麦种子中,搅拌混合,在拌合过程中,按照每10 kg种子,添加1 kg水的比例,进行拌种处理,提升种子发芽率同时,提高小麦种子免疫力;拌种后6 h左右便可进行播种[1]。一般在小麦孕穗期可适量喷施三唑酮乳酪油,最大程度上降低小麦锈病发生几率,为小麦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1.2 小麦黑穗病。小麦黑穗病发病初期,麦穗外面包有灰色的薄膜,在病菌侵袭下,小麦生长速度缓慢,植株矮小,仔细观察可见小麦子房和种子变黑,病穗未抽出前灰色的薄膜将发生破裂,黑粉也随之脱落,观察发现小麦麦穗根部出现黑粉,针对此类病害的防治,采用拌种的方式进行处理,将3%的立克秀添加到10 kg的小麦种子中,进行混合拌种,搅拌均匀后开始晾晒;有种植户采取的是使用65%的多菌灵进行拌种处理,提高种子自身的免疫力水平,实现对小麦黑穗病的防治。
2.2 虫害
2.2.1 蚜虫。小麦遭受蚜虫虫害侵袭时,发现主要的发病部位出现在叶片、结穗等位置上,发病主要特征表现为虫害侵袭部位出现黄色的斑点,并在病发后期,斑点逐渐演变为枯死纹路和条形的斑点,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降低了小麦整体质量。经过研究分析发现,蚜虫虫害发病的主要原因与小麦自身的生长习性有关,蚜虫卵通常会藏身于土壤中,可越冬,并在土壤中开始大量繁殖。
针对蚜虫虫害,可采取生物防治技术手段进行治理,按照1:100的比例将瓢虫引入到麦田,以天敌诱杀的方式加强对蚜虫源头进行控制;根据麦田蚜虫病害发生实际情况,适当地运用化学防治手段,掌握麦田虫害规律,选用高效、低毒的药剂进喷施,重点喷施部位为叶鞘内、叶片背部等部位,实际应用中发现,药剂喷施方式,可有效防治蚜虫等虫害[2]。
2.2.2 地下害虫。地下害虫的发生,主要的原因是虫卵在土壤中不断地繁殖,并在一定温度作用下,繁殖出虫害,严重危害到小麦植株根部,威胁小麦植株健康生长。针对此类虫害,在防治手段选择上,可适量地播撒药物,使用锄头进行翻土,减少虫害数量,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小麦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3 绿色植保理念下加强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手段
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种植户,要严格按照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掌握小麦生长特性以及病虫害发生规律,确保具有针对性地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运用农业防治手段治理病虫害过程中,需要提高麦田整体农业耕作水平,密切关注小麦生长态势、植株特征等要素,加强对小麦生长不确定因素的预见和评估。为提高小麦产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病几率,种植户给出以下农业防治建议。
3.1.1 播种。为提高小麦种植产量和品质,在种植前,需要科学地选种,首选高产、精良、抗病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在播种前进行农药拌种,消灭种子中残留的虫卵和微生物,进而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播种前,主要对土地进行深翻,提高土壤肥沃度同时,加强对土壤中虫害数量的控制;小麦适宜播种的土壤pH值一般在6~8左右,技术管理人员需要科学测试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质含量,适当的进行追肥,肥料主要以氮、磷、钾有机肥为主,保证土壤中营养成分满足小麦生长需要。播种温度最好选在15~18℃范围,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小麦植株的发芽率。
3.1.2 水肥管理。在小麦生长加速阶段,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技术,结合小麦生长实际进行灌溉和施肥,更好提升小麦产量。在施肥管理环节,尤其要关注生长期的小麦,尽量施加氮肥,加强养分的补给,科学控制肥料使用量;在小麦孕穗期,施加磷肥、钾肥,保证小麦孕穗和灌浆,同时,技术管理人员要做好麦田杂草管理工作,尽可能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连根拔除,针对大面积的杂草可采取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杂草处理,及时将小麦植株周边的杂草清理干净,避免杂草与小麦植株争夺养分,进而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3]。另外,清除杂草后,需要及时将杂草清理干净,避免枯枝落叶堆积滋生细菌,进而加剧病虫害的发生,最大程度上保障小麦生长,积极响应绿色植保理念的提出。
3.1.3 越冬管理。小麦种植后,要强化对小麦生长后期的越冬管理,结合土壤实际情况进行灌溉,确保小麦需水量充足,帮助小麦抵御寒冷的冬天,同时,在小麦返青时,需要再次进行灌溉,满足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
3.2 化学防治手段
优质的小麦通常不会单独出现病虫害,特别关注时期一般在小麦返青阶段,主要发生的病害为丛矮病、青枯病等,此时地下虫害比较活跃。基于此时期的特殊性,可以取用160 mL静冈霉素和100 kg的清水混合,对小麦的根茎进行喷施,周期为15天/次,采用45%的甲基异柳磷喷施小麦根部,加强对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治。
3.3 加强绿色植保理念的宣传
相关农业农村部门,需要通过多元化渠道加强对新品种的培育和技术推广,强化种植户绿色植保理念,在宣传讲座中,全面介绍病虫害给小麦作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小麦种植户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的应用,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全面提高小麦作物生长产量和质量,促使农户丰收增产。农技部门要加强对新品种的培育,研发抗病害能力强的小麦品种,最大程度上降低小麦种植户的病虫害防控难度,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农技部门可建设示范性小麦试验田进行展示,定期邀请农户到试验田学习和培训,确保种植户掌握小麦作物高产种植栽培技术实施要点,提升对新品种的认可度。
绿色植保理念指导下,要求在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种植户要树立新思维理念,提升对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认识,尽可能采取绿色化技术手段治理病虫害,加强对农药使用量的控制。在宣传普及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小麦各类病虫害类型差异,科学选择具体的防治技术和手段,确保将绿色植保理念贯穿在小麦种植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植保理念指导下,小麦病虫害防治,需要基于农业发展长远角度考虑,采取多元化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强化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水平,加强麦田的田间管理,采取农业防控技术手段等综合防治病虫害手段,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最大程度上为小麦生长创造健康的环境。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必须加强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进而夯实我国农业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