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客家形象与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2021-12-26凌乐祥

理论观察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凌乐祥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2488)

党的十九大以来,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业已成为一门“显学”〔1〕。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研究新秀的客家文化研究也越来越关注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 如何走好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是传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和研究客家文化产业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探讨客家形象的树立、 提升和传播以及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2〕文化自信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前提。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3〕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指 “文化主体基于对自身文化历史有清醒认知、对自身文化价值有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未来有坚定信念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稳定的文化心理状态”〔4〕。 我们当下迫切需要树立和增强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对于自己文化理想的信仰与持守、 对于自己文化价值的充分肯认、对于推进自己文化创新发展的坚韧与执著”〔5〕, 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但是,固守传统文化与抛弃传统文化一样, 都将使中华文化出现断流。 文化自信应是“一种既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又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既积极奋进又不卑不亢的文化精神”〔6〕。 它是中国人民在内心形成的一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和精神最为持久的信念。

(二)践行文化自信的途径

我们要积极践行文化自信,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首先,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之本。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践行文化自信的前提。其次,发挥人民的主体性,创造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人民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人民是践行文化自信的主体。 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培育和创造植根于人民生活的优秀文化成果,让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7〕

二、文化自信与客家形象的树立、提升和传播

客家先民历经五次大迁徙, 从中原到南方各省,逐渐形成了作为汉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 客家在大迁徙的过程中凝聚了具有深厚底蕴的客家优秀传统文化,铸造了“崇先报本”、“崇文重教”、“艰苦奋斗”、“穷则思变”、“海纳百川”〔8〕的客家文化精神。 建设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客家优秀传统文化。 客家形象的树立、提升和传播,更离不开对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树立、提升和传播客家形象,既是一个塑造和建构的问题,也是一个传播和展示的问题。 但归根结底,它是一个文化自信的问题。 塑造、展现和传播一个自信、包容、开放的客家形象,提升客家形象的传播力、影响力,已成为坚定客家文化自信、 增强客家文化自觉和建设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使命与方向。

(一)基于客家文化自信,树立客家形象

在一两千年的漫长迁徙中, 客家文化经过历史的淘洗,其精华部分流传至今,形成了有着深厚底蕴的客家优秀传统文化。 她是我们在建设客家文化创意产业中坚持客家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是客家形象的核心和灵魂,对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树立客家形象的前提和基础。 在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中,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提升客家族群的文化认同, 以高度的客家文化自觉及客家文化自信, 讲好客家故事, 树立好客家形象。

(二)提炼客家精神标识,提升客家形象

标识是形象的集中体现。 精神标识是一个抽象概念,但它可以借助图形、文字以及人物等具象来呈现〔9〕。提炼精神标识为客家形象建设赋予生命和个性,有利于增强客家族群的自信,也有利于扩大客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 概括地讲,提炼客家精神标识的方法有三:第一,提炼客家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 目前,客家文化要素较多,客家文化元素很少;客家文化概念很多,客家文化理念很少。 我们需要加大发掘客家文化元素和理念的力度。 就客家文化的精神标识而言,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当属 “客” 字。 不同字体和造型的“客”字常见于客家地区的博物馆和客家小镇。 第二,提炼客家精神的核心内容。 以2012 年在广东省梅州市举办的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标徽 (LOGO)为例。 该标徽以“客”字和客家灯笼为主体造型,很好地展现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同心双环,集中展示了“世界客家人团结、包容和积极发展的内涵”〔10〕。 这个标徽给了客家形象一个响亮而贴切的传神符号。 第三,提炼具有社会认可度的客家精神标识。 充分运用现代文明的情感、语言和画面,展现客家文化的要素, 使这些体现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进一步现代化, 向世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客家形象。

(三)践行客家文化自信,传播客家形象

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需要我们践行客家文化自信, 以科学的精神, 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与平台,有效地展现和传播鲜活的客家形象。 首先,培育传播多元主体,全面展示客家风土人情。 要改变只依靠政府机构传播的局面,把媒体、学者、文化企业和客家居民都充分调动起来, 合力传播客家形象。大众媒体是传播客家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建设客家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鼓励和引导大众媒体参与到客家文化的传播服务中来, 需要客家研究学者用学术文化讲述客家故事, 还需要鼓励客家居民以更好的方式展示优秀客家文化。 其次,创新传播渠道,提升传播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的形态越来越丰富。 我们既要发挥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作用,也要抓住新媒体受众面广的特点, 让新媒体和自媒体加入到客家文化传播的队伍中来。 借助互联网影像传播平台, 用丰富的客家文化影像内容和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吸引目标群体, 使影像中鲜活的客家形象在互联网受众中得到广泛传播, 以有效提高客家文化的传播能力。 再次,完善传播策略,做好效果评估。 客家形象的传播既要讲科学,也要讲艺术。既要依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 也要依托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影像, 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在影像中具有清晰的文化身份, 从而在受众面前建构起鲜活的客家形象。 此外,要针对不同区域文化背景的人群,设计不同的传播策略,做到精准有效传播和效果评估。

三、发展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路径

坚定对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树立、提升和传播客家形象的基础, 也是建设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提。 因此, 在建设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时,必须深入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采用通俗的、现代的乃至国际的表达方式来树立、提升和传播客家形象。 具体来说,发展和壮大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文化创新。 因此,要发展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注重对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开发, 而深入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其首要任务。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客家传统文化要素都能产业化。 只有那些优秀的客家传统文化元素才能胜任“文化搭台”的角色。 这就需要我们对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炼与转化。 四川省成都市洛带古镇的开发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洛带古镇的开发者从赣粤闽的客家移民入川的历史中挖掘出了具有历史渊源的静态景观符号(商贸街市、会馆和戏楼等古建筑)和动态景观符号(客家火龙节、客家水龙节、客家山歌和客家美食)。〔11〕基于对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自信,洛带古镇充分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把它们符号化,提炼出了客家的精神标识,也活化了客家文化灵魂, 为进一步树立客家文化创意品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打造客家文化IP

IP 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 的简称,意为知识产权。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IP 常常与表示知识产权属性的词连用,如“文化IP”、“音乐IP”、“动漫IP”等。 本文的文化IP 指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 为了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域文化IP, 需要地方政府与拥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通力合作。 客家族群的文化认同是打造客家文化IP和建设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 “文化基础与现实可能”〔12〕。 在客家文化 IP 的打造与转换上,深圳的华侨城集团首屈一指。 华侨城通过挖掘深圳甘坑客家文化的底蕴, 找到了其独特的客家文化元素——凉帽。 依托甘坑客家凉帽的传统文化,华侨城成功打造了小凉帽IP。 自2016 年诞生至今,小凉帽IP 已衍生出了包括手机配件、 彩色绘本和动漫等一系列文创产品。 由小凉帽IP 研发团队精心制作的VR 电影《小凉帽之白鹭归来》,在第74 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荣获了亚太电影艺术单元的两项大奖——最佳沉浸影片和最佳未来影像金狮奖。 如今的甘坑客家小镇游客络绎不绝,已成为深圳亲子游的网红打卡地。 小凉帽文化IP 的成功经验充分表明,打造客家文化IP,必须基于客家文化自信,从小处着手,做到“小题大做”。 只有不断加大创意开发, 才能不断实现客家文化IP 的创造性转化和不断提高产业化的效益。 以“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之间的共生共融”〔13〕打造IP 的数字产业模式,将成为客家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模式。

(三)树立客家文化创意品牌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发展,品牌应运而生。 一个企业的品牌代表了该企业的形象和产品质量,如苹果、奔驰、耐克等国际知名品牌。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不是类似上述的经济品牌, 而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中形成的文化品牌,如迪斯尼。 文化品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是其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珠联璧合。 某一文化品牌代表了该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对文化产业有巨大的提升作用。所以,建设客家文化创意产业,不仅需要我们坚定对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自信, 而且需要我们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客家特色小镇。 树立全新的客家文化创意品牌是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客家文化创意品牌缔造的核心是“实现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14〕, 这也是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前述深圳甘坑的小凉帽品牌即为成功之典范。 此外,中国台湾地区客家文化产业的开发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由于台湾文化创意公司多为小公司且具有竞争力不够等特点,台湾地区客家委员会采取“化整为零、整合营销”的方式,通过“产业集群化”、“传播精致化”、“客家品牌化”和“渠道多元化”〔15〕等手段来树立台湾客家文化创意品牌, 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需要以“文化自信”为重要理念,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 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客家人,历经一两千年的大迁徙,创造了富有鲜明族群特征和地域特征的客家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正蓬勃发展, 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理应受到重视。 坚定客家文化自信,积极树立、提升和传播客家形象,通过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客家文化IP 和树立客家文化创意品牌等途径大力发展客家文化创意产业, 既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能助力客家文化“走出去”,提高其国内乃至国际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