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校发展史铭记坚守办学五大原则
2021-12-26邹琳
邹 琳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广东 广州 510600)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明确要求,党校工作需要遵循党校姓党、实事求是、质量立校、改革创新和从严治校五大原则。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作为党校工作者,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节点,认真学习回顾党校发展史,深刻理解党校工作五大原则形成的历史脉络,从历史中找到缘起,了解依据,增添智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坚守五大原则,推动党校事业向前发展。
一、在党校发展史中,始终贯彻着“党校姓党”这一红线
整部党校发展史,始终贯穿着一条“党校姓党”的红线。党校因党而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传播马列主义理论和培养干部的工作,多次作出创办党校的指示和决定。1924年5月,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认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根据这个决议,我们党成立了两所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北京党校。而后,1933年3月13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江西瑞金开学,标志着中共中央党校建立。党校的发展与党的命运息息相关。党校一经创办,就担负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骨干人才的重任,她听从党的指挥,随党转战南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在中共党史上,党中央在1926年、1927年和1935年曾经三次决议办中央党校,却因为当时艰难的时局而没有办成。直至到了陕北之后,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革命凯歌高奏,中央党校在延安经历了长达10年以上的不间断地稳步发展期。毛泽东为中央党校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并于1943年3月到1947年3月亲自兼任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中心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党更加重视发挥党校的作用,推动各级党委普遍建立党校,逐步确立了覆盖全国的党校教育体系。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党校停止招生至1977年3月才复校,然后一路发展至今,党的十八大后更是进入党校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由是观之,我们能深刻理解到党校的命运与党运、国运紧紧相连,党校与党本是血脉一体,党校姓党,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
二、在党校发展史中,始终强调着“实事求是”这一精髓
1943年11月,毛泽东为延安中央党校礼堂落成题词“实事求是”。从此,“实事求是”成为了中央党校的校训。毛泽东认为,“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毛泽东还解释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毛泽东特别强调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固有规律和内部联系,从而来指导工作,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党校一直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延安整风,到真理标准大讨论;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从理论武装,到不同阶段的专题研讨……一直以来,既有古风实事求是的传统——修学好古,缜密研究马列经典、严肃传播当代经典,也有新风实事求是的重任——创新理论,担负着思想库的新使命。历史回顾提示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坚持贯彻实事求是,都要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学员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当前的形势和工作实际,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因为这是贯穿党校治学办校始终的必修课,是党校教育最显著的特点。
三、在党校发展史中,始终关注着“质量立校”这一核心
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党校尚处于初创阶段,就有了对党校办学质量的要求。1942年2月28日,毛泽东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干部教育问题时发言说:党校课程要改造,现在党校教中国古代史及西方史,离现实太远。1943年8月8日,毛泽东出席中央党校的第二部开学典礼,在题为《党校的学习目的和方法》的演讲中同样对党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要求,这些都是对党校办学质量提出的具体要求。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针对新的情况,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对党校办学质量在不同时期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各项新的要求,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相关文件中更是多次提到要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党校办学质量。在 2008年召开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25次提到了“质量”。他特别讲到:“一定要强化质量意识,始终把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放在第一位。”2010年年初,习近平同志在听取中央党校工作汇报时指出:“教学质量是中央党校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可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201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有7处地方提到了“质量”。由此可见,必须把高标准办学作为党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和运用党校教育规律、干部成长规律,着力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党校核心竞争力,确保教学追求高质量、科研追求高水平、管理追求高效率、服务追求高标准、队伍追求高素质。
四、在党校发展史中,始终坚持着“改革创新”这一要求
改革创新是党校建设保持蓬勃朝气的动力之源。从我党的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的创办就可见端倪。在青年团安源地委文件中记载着,安源党校成立伊始,“办法仿照C湘区”,即是指仿照湘区党委书记毛泽东在长沙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办学方法。随后,因为安源当时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形势,以及 1923 年“二七”惨案后大批共产党员涌入安源,安源党校的办学逐渐从“仿照”演变成独具自身特色的教育机制。在师资方面,担任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同志大多来自“二七”惨案后从湖南、湖北、京津等地陆续调来的党员干部,以及从苏联学习归国不久的党员干部;在学制方面,从学员实际出发,分为两班授课,一个是“初级班,专收工友同志”,一个是“高级班,在寒假内开课,专收学生同志”;在教材方面,办学初期自主创编教学内容,随着学员接受教育程度和革命思想的深入从而转为采用《政治经济浅说》《俄共党史》等正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根据学员吸收情况和教员时间保障等实际情况和革命工作重点对教材及授课重点进行灵活调整;在教室陈列方面,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画像悬挂在黑板的正上方,形成不同于其他国民教育的特殊学习环境。近百年来,党校不断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十八大以来的近十年,更是全面启动和实施教学和智库建设创新工程,开展用学术讲政治行动,构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创新平台、重大理论创新和智库创新平台、管理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了教研水平和整体办学水平。由此可见,党校不仅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更要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只有用与时俱进的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才能求得新的发展,才能卓有成效地担负起“新时代”交给党校的历史使命。
五、在党校发展史中,始终体现着“从严治校”这一要义
从严治校在党校发展史上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中央党校是全党第一次整风运动的起点和重点。毛泽东曾在党校礼堂举办的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主张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为全党整风学习指明了方向;还是在这个小礼堂,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讲演。2月8日,毛泽东又作了《反对党八股》的讲演,全面阐述了整风运动的目的、任务和宗旨。毛泽东的这三篇讲演都在中央党校发表,是因为中央党校学员多为党的高级干部,中央党校的整风能辐射全党,旨在通过抓中央党校的整风,来推动全党的整风运动。习近平在 2015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校要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校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习近平还多次声明党校从严治校的内涵:一是从严治校,要弘扬实事求是的校训和治校方针;二是从严治教,党校教师要时刻牢记党校姓党、时刻牢记自己党校教师的身份,应该自觉维护党的威信、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校形象;三是从严治学,重点强化学员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近三年,习近平先后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与培训班学员座谈,除了继续强调学校对学员严格管理外,更加突出强调了学员自身的自我严格要求,这些都是从严治校的具体要求和充分体现。坚持从严治校方针是党校事业的传家宝,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对党校校风、校纪、校规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校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严格党校校纪、校规,真正为党的事业锻造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过硬人才。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校。学习党校发展史,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党校五大办学原则的历史脉络,也必将让党校人在推动党校发展的奋进道路上更加坚定信念,踏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