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21-12-26侯文敏
侯文敏
(孝义市西辛庄镇人民政府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山西孝义 032300)
0 引言
发展科技是社会进步的硬性条件,同理,提升农业机械化运用能力是振兴乡村的核心战略。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现状切入,分析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切实意义及有效路径的探索。希望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可用建议。
1 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意义与实施现状
农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有效运用。基于农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成为重要工作。
第一,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传统农业生产中,主要以牲畜和人力完成大部分农业生产作业过程。特别是农耕作业中播种、灌溉、收割都依赖人工完成,由此农民承受了巨大的劳动强度[1]。即便如此,农耕作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将机械化设备运用于农业劳动中,很多繁重的农业劳动由机械化设备完成,将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劳动生活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第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将机械化设备投入农业生产中,有效缓解了农民的农耕负担。相同时间内,机械化农耕作业量可以达到人工农耕作业量的几十倍。农民在机械化设备的帮助下,可以在有限的种植季节完成更广面积的种植,同时收获更高经济利益。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展开。大力推广农业自动化机械设备应用过程,完成对滞后农业生产模式的革新,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提升了农耕用地效率——加速土地流转[2]。乡镇的农业种植大户越来越多,有力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国家的充分重视与大力扶持下,农业机械化水平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国家通过给予农机设备购置补贴的方式,有效提升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率。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明显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但是,仍有部分乡镇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中的大部分工作仍然沿用滞后的劳作方式——人工作业。究其原因在于,未能将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真正效能发挥出来,特别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操作,其精准性优势、高科技优势都未能运用于农业生产中。除此之外,部分乡镇对农机设备、农机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敏感,未能将最新设备、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中,直接导致农业生产的技术运用与时代科技发展脱节[3]。显然,这是非常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
2 借力农机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
2.1 获取政策支持、增加农机设备的投资占比
乡镇农业发展过程中,应高效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更要努力获取政府支持,包括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借政府政策,使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与保护。借政府资金。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获取部分政府资金扶持,为农机设备的购买、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奠定资金基础。
2.2 注重特色农机设备发展的同时提升运用水平
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后,明确了农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农业发展属于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由此农业发展得到了充分重视,农机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运用于农业生活中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但是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还应将特色农机设备发展作为整体发展的一部分。乡镇农业人员应以实现当代高效农业为目标,注重特殊农机设备性能及适用性,使农用机械化设备更智能、更高效、实用性更强[4]。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铺平道路。例如,乡镇基层农机人员应与农民合作社共同展开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注重农业机械设备与种植业相结合。除此之外,农民在参与过程中,提升了农民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力。
2.3 实施有效的机械化作业培训,注重农机人才储备
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乡镇农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该阶段亟须完成的工作。因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提升乡镇农机运用水平的必备条件。所以,在实施人才储备过程中,应健全相关政策,为基层农机人才提供合理待遇,将农机人才的技能与收入相关联。特别是对农机应用、推广做出重大贡献者,应及时给予肯定和现金奖励[5]。反之,对行政不作为,懒惰怠工者,给予通报批评。基于日常农机技术培训来讲,对提升农村基层工作,实现有效农机人才储备,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培训效能。
第一,注重农机技能培训工作,统筹安排培训过程,使其可以有序、有效展开。有效的培训并非通过某次培训就能体现培训作用,而应实施统筹安排。包括培训内容的细化、培训课程的科学搭配等,分层、本部的展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培训课程应设置合理,遵循由浅入深的培训原则。除此之外,密切关联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培训知识点相互交错、彼此关联。实现系统化的培训过程。例如机械化设备操作培训与机械化原理培训相关联,机械化原理培训又与农耕作物的结构特点相关联,由此提升培训效能。
第二,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者的实操能力。可以尝试在培训过程中插入实操课。将实操培训设置在农忙季节,让培训者将机械化操作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具体实操培训可以分层、分步展开。充分考虑农业生产作业情况,展开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实操培训。例如,对受训者实施农业收割考核,要求培训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操作收割设备,完成规定范围的农作物收割[6]。操作过程完整、正确、高效。由此提升培训者的机械设备实操能力。除此之外,实操培训中,还可以人为增设常见的农机设备故障,对培训者的故障排除能力进行考核。
第三,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内容,提升参训者学习热情的同时,实现有效的培训过程。培训重点在于实施多元化农业知识的培训,将农业机械设备操作培训融入不同类型的农业知识中,避免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实施单一培训,导致因培训内容枯燥而对培训产生抵触心理。在课程搭配中,要注重农机设备与各农业知识的关联性,使培训者可以在完整的农业知识体系中完成农机设备操作培训。除此之外,注重培训者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2.4 构建现代化农机体系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以全新的形式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生产特点——农机技术正在实现自动化,完成了农机化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推动下,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体现出鲜明的智能化特点。为创建现代化农机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建立以自动化技术运用、网络技术运用为基础。利用高精度农机设备完成播种工作。利用自动化完成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操作——收割后自动成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对农机设备的远程控制。通过运行现代化农机体系,可以有效降低人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数量,同时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实现了农业的增收、增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蓄积了力量。
3 结语
乡镇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较高的机械化水平,有益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幸福指数。基于此,农业发展中,应将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努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设环境,从而推动农村居民经济收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