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2021-12-26何雪黎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8期
关键词:栽种光照农田

何雪黎

(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巫溪 405808)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在农业领域的栽培技术和高产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农业是我国的基本产业,农作物的高产是我国农业技术领域一直奋斗努力的方向。新型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农作物产量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就需要进一步推广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技术,控制好栽培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此外,实现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突破,不仅能够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和收入问题,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三农政策”,推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1.简述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当今,农作物栽培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农业领域的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和应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一大批先进的栽培技术如灌溉技术、密植技术、测土施肥技术等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众所周知,土壤是农作物生产的根源和基础,生产状况良好的土壤对于高产农作物的栽培和种植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先从土壤资源入手,对土壤进行测试,测量土壤的状态,在测试过程中找出土壤低产的原因以及高产的必备因素,对土壤进行测量后,才能根据土壤中营养情况进行施肥治理。通过进行有效的施肥,能够明确土壤中养分的缺失情况并进行补救,并通过科学的施肥方案,保证肥料供给的科学性。因此,测土施肥技术是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只有满足了农作物生长必要的营养物质,才更有可能种植出高产的农作物。当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和肥沃程度都得到满足之后,就要合理考虑种植的密度问题。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指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农作物之间有合适的适宜生长的距离,只有确定了合理的种植距离,农作物间对于根系的发展以及营养、水分和光照的吸取和发育才能够得到科学的满足。

农作物加速根系的生长发育,获得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实现自身的高产。在科学合理的密度范围里,无论是空气、光照以及病虫害威胁都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证。在上述条件都得到满足后,通过良好的灌溉技术帮助农作物获取水分。水分作为农作物必要营养来源,在栽培过程中一定要保障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把握住农作物需水的各个生长时期进行灌溉。总而言之,农作物栽培和高产都需要同时满足土壤、施肥、种植密度、灌溉等技术因素的支持。

2.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2.1 农作物栽种时间的选择

从古至今,人们对农作物播种时间的选择极为讲究,播种时间的选择是影响农作物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是农作物高产的重要前提。自古以来,经验丰富的田间工作者会根据二十四节气以及月份天气的变化选择符合农作物栽培播种的合适日期。要注意的是,不同农作物对于播种时间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能合理地选择农作物栽种的时间,那么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和水分等因素都能够得到满足,这样也能够保证农作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和发育,并且确保刚播种下的种子能够具备足够抵御病虫害和恶劣自然因素的条件,从而提高成苗率。由于农作物播种后,种子对外部的土壤条件和营养物质的摄取以及生长速度都会随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选择合适的日期播种农作物能够提高种子的存活率,从而实现高产。例如,随着技术的突破,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选择播种的日期也不再局限于季节,而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天气因素,在春夏秋冬各个阶段都能够选择合适的日期进行播种,因此,选择合适的日期,种子才能更好地发芽,成长发育的速度才能够更快。

2.2 农作物栽种密度的选择

农作物栽种的密度对于高产目标的实现也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栽种密度能够保证农作物对水分、光照以及营养物质等条件的需求,从而确保植物光合作用的高量完成,才能够增加产量。由于栽种密度严重影响农作物对光照的获取量,如果农作物之间密度间隔过小的话,会导致大片的农作物挤在一起,很难获得充足的光照,也很难进行充足的光合作用,不利于农作物的高产。此外,农作物栽种密度过低的话,作物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使用效率也会降低。反之,农作物栽培密度过大,根系之间会相互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根系不能够很好地生长发育,地上植株过小,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如暴雨、大风、冰雹的能力弱,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村搞农业种植,发生自然灾害的偶然性很大,尤其是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由于农村种植规模面积大,并没有完全达到机械化水平,还是需要依靠人工种植,无论是栽种、浇水、施肥、除草以及治理病虫害。一旦发生病虫害,治理不好的话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结合土地的生产能力、气候环境等因素,保证农作物对光照、水分、养分等需求,提高自身对虫害和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从而实现高产。

2.3 农田生产质量管理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果不显著,农田质量较低是影响农作物高产中的一大重要原因。由于农作物栽种早期没有对当地实际的土地环境下功夫寻找适宜的农作物,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此,农田生产的质量一直提不上去。然而质量是标准化建设是否达标的一大判断依据,高标准又是实现农作物栽种和高产的要求,如此环环相扣。在农田建设环节出现问题,会导致质量提不上去,也会阻碍当地农田高标准化建设进程,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农田污染相对严重,农田生产质量就会降低,对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农作物低产。因此,农田生产质量和标准化建设也是农作物高产的重要基础,只有一套标准的生产质量管理建设标准,才能够科学把控作物的高产。农田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对土地污染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从而做出及时调整,确保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许多细节性问题的落实不到位,在不符合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环境下种植农作物,污染加重、标准过低、质量不符等问题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失衡。此外,由于农民传统种植思想比较根深蒂固,一直延续老方法种田,一时间很难接受新的栽培技术和高产理念,导致许多农田产量一直提不上去,农民的生活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这些冲突就导致农田建设质量提不上去,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很难推进,农田高产目标很难实现。

2.4 农作物栽培和高产技术推广方式单一化

农作物栽培和高产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作物栽培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并没有在全国种植范围内进行推广,乡村种植业技术水平低。主要体现在,农作物栽培和高产技术推广平台比较单一,在推广方面才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推广机制问题,农作物栽培和种植技术的推广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在这种推广体制下,许多推广人员都不是专业的人员,出现“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削弱了农作物栽培和种植技术推广的集中力量。上下级部门之间的衔接也不够紧密,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布置的在农作物栽培推广技术的任务,由于缺乏落实方面的监督,导致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相关能够促进高产的技术无法真正得到推广。另一方面,由于推广的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需要,有关农作物栽培和种植技术,农民也没有彻底的掌握清楚。此外,在农村推广技术,一些必须要的机械化设备或工具也没有跟上,严重制约着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3.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农作物高产,在播种过程中,改善环境因素,促进其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和光合作用时间,对农作物的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从合理选择栽种时间、合理选择栽种密度、科学标准栽种以及实现栽种技术突破等各方面入手,提高农田建设的质量,通过合理利用,根据当地土地实际,评价土地用途和农作物种植的适宜程度,因地制宜开展农作物的种植,实现农作物高产。

3.1 遵循因地制宜的栽种原则,合理选择栽种时间

农作物的栽种要符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这是农作物高产的核心所在。由于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地区发展程度不同,尤其体现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上的差异性和特色,要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不能硬套模板,而是应该因地制宜。此外,农作物种植过程也不能只讲求速度,浇水、施肥等缺乏科学性,而是应该进一步关注农作物栽种的质量,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合理选择栽种时间开始,确保气候等环境因素。例如,对于山区农村地区来讲,农作物的种植就要考虑到海拔、水源、光照等对栽种时期的影响,尽可能地合理选择适宜栽种的农作物和栽种的时间,完善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要,满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各种因素的需要。在农作物栽种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断在摸索中找到自身的农作物的种植优势,从而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和条件,进一步实现农作物高产。

3.2 合理选择栽种密度,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此外,还要科学地设计农作物栽种密度的方案,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作物种植密度,结合实际的空间,合理分配作物种植数量。在农作物播种过程中,环境因素是影响其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种植的密度影响农作物获得的光照、养分、水分等,进而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时间和效果,而光合作用是提高农作物品质的重要来源。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光照时间,可以通过间作套种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等方式,增强光照,稀疏密度,来为农作物高产提供更有利的帮助。针对农田生产质量较低的问题,要做好土壤成分和结构的评估,严格控制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和透气性等要素,对作物生长的土壤进行科学的调整,还要辅助做好前期的调研和管理工作。首先,要理清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区的发展情况、土地适宜程度,从而确保农作物栽种过程因地制宜。其次,要注意农作物栽种的数量和质量相结合,质量是标准达标的核心所在,以提高农作物栽种的质量为本,兼顾产量。最后,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循环的存在,从农田建设初期开始,就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3.3 做好土地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农作物栽种标准化建设

农作物栽种的基础是状况良好的农田,因此,评估和判断农作物栽种的土地污染情况,从源头开始了解土地污染的根源所在,加快治理,减少污染。首先,一定要重视农作物种植的土壤评估环节,保质保量地完成土壤的测试和评价,拒绝偷工减料,这样才能够做到及时止损。测试结果较差时,也能及时地采用处理办法,提高土壤的可用性。其次,要对土地污染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提供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打造适宜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作物栽种的标准化建设。再次,要将土壤评价工作落实到位,确保过程科学,责任到人,合理分析当地种植农作物土壤的适宜程度,有治理有建设,从而一步步建设出高标准的农田,确保有充足的无污染的农田可供农作物栽培使用。进一步开设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农田区域,进行栽种技术的实验环节,确保农作物栽种农田的品质到位,从而为高产提供辅助作用。

3.4 建立健全农作物栽种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农作物栽种技术和高产技术双突破

农作物栽种技术和高产技术的推广,不仅要让农民乐于接受,努力学习掌握,还要通过可视化的农作物高产成果保障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来源。这就需要在保障农作物栽种的基础上,通过教授给农民种植技术,来帮助农农作物获得更好的生长。建立健全农作物栽种技术的推广体系,不仅仅是要推广种植方面的技术,提高农民种植水平,还要提高农作物防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首先,通过因地制宜的引进种植物,利用科技,进行增产增收和风险防控;其次,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将更好的病虫害防治和治理手段应用到农作物种植技术推广体系中去,让农民掌握核心关键的治理技术,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4.结束语

当今时代,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作物高产目标,应加大农作物科研力度,还要注重在农作物播种过程中,合理选择栽种的品种,积极改善栽种环境,适当地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现代栽培技术,实现高产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农作物的种植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彻底改变资源浪费、质量较差、技术水平低的现状,更加因地制宜地加快提高农作物建设标准,从而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保证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栽种光照农田
肉种鸡的光照不应性对养殖生产的不良影响分析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隐蔽的力量
有 时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黑板像农田
水禽舍的光照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