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

2021-12-26许国伟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8期
关键词:植树造林营造造林

许国伟

(辽宁省凌源市林业工作总站,辽宁 凌源 122500)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空气净化、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再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开展了多项林业相关项目,进一步扩大造林面积。在营造林建设过程中,低质量问题普遍存在,阻碍了林业建设的顺利开展。为了提高营造林质量,需要充分认识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营造林管理措施,促进林业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1.营造林在林业工程中的意义

1.1 空气净化环保

对于森林资源来说,空气净化效果非常重要,森林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在释放氧气的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此外,森林可以有效地进行降噪,减少噪音的污染,降低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1.2 避免土地荒漠化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持续加剧,各种极端天气频繁发生,使土地荒漠化和自然环境恶化速度加快。植树造林是解决沙尘暴问题的有效手段,对防止风沙沉降、保护土壤具有重要作用。实践结果表明,植树造林对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土地。此外,防风固沙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自然环境的破坏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加强植树造林建设也可以通过保护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1.3 明显的生态经济效益

在林业项目中,森林本身的经济价值非常高。与其他行业进行对比,森林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数字货币上,环保的生态效益也更加突出。营造林的效益主要包括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生态效益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木会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增加木材储备,提高经济价值,生态环境的价值远高于经济价值。

2.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

2.1 土地保护技术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源,良好的土壤环境可以大大提高植树造林的成功率,因此,首要的关键技术是土地养护技术,需要植树造林的地区土壤条如果件不好,就无法提供必要的基本养分,林务局相关人员必须仔细分析当地土壤状况,制定若干有针对性的保护计划进行改善。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养分供给能力,降低后续植树养护难度,大大提高树木成活率。

2.2 坚持场地和树木适应的原则

由于土壤的特殊性,造林过程中对树种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在植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分分析了造林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最适合种植的树木品种,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树木的成活率,而且便于后续护理。尽量选择当地物种,这些物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生存能力强,当地人对保护方法更了解。坚持适地植树原则,保证树木健康生长。

2.3 提高育苗技能

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林业局工作人员还必须严格筛选苗木,选择优质苗木,必要时进行科学处理,提高其抗寒、抗病能力,抵抗造林地区恶劣条件的能力,提高幼苗成活率。同时,相关林业部门可设立苗木培育基地,提供充足资金,改进苗木培育技术,不断培育出更优质的苗木,有效提高造林建设的成功率。

3.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

3.1 自然条件因素

第一,营造林区气候。造林主要在春季进行,此期间降水明显减少或严重干旱,将极大影响造林的成活和保护。反之,如果下雨过多,则会出现幼苗淹死等异常现象。森林生长季节持续高温、雨淋或极寒酷暑,显著降低新造幼林的保存率,影响造林质量。

第二,营造林立地条件。种植用地为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的坡耕地、沙化农田或丘陵土地贫瘠的地方,环境恶劣。土层相对较薄,定植后的成活率比较低,造林难度很大。

第三,病虫害是造成造林质量停滞的重要因素。山上树木的病虫害不能一蹴而就,或者药物预防,后期的修剪和天敌预害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3.2 政府方面的因素

第一,产权不明确。部分地区森林使用证未及时核发,产权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导致种植者权益堪忧,影响了投资水平和造林积极性。

第二,对伐木配额的限制。由于目前的伐木配额限制,造林投资者担心投资后,未来的伐木将受到限制,导致造林无利可图或有损造林,这降低了造林积极性,直接影响造林质量。

第三,项目造林投资不足。近年来,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等工程,加大了植树造林补贴力度,但国家植树造林补贴仍普遍不足。此外,造林成本因地区而异,投入的缺乏直接影响造林质量。

第四,管理因素。林业制度不规范,行业管理被行政命令和执法意识所取代,给项目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因为管理团队跟不上建设速度,导致营造林质量差。

第五,缺乏科学规划。有的地区根本没有造林计划或有计划,但该计划并非通过考察计划造林区立地条件主观判断制定的,造林具有随意性。部分地区植树造林计划到位但不是按计划要求进行,而是不顾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直接进行植树造林,这给营造林的质量带来严重的隐患。

第六,忽视种植后的管理。尽管我国的林业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造林规模不断扩大,但造林管理方式仍达不到造林项目的速度和规模。由于项目缺乏科学管理和维护,部分林木建成后未及时修复和管理,造成森林砍伐、病虫害严重等问题。此外,许多人工林没有特定的管理员,也没有完整的问责机制。如果造林林遭到破坏,就不会进行有效的问责,这将给造林整体质量的提高带来更大的障碍。一些地区忽视了营造林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单方面追求造林面积和造林数量。造林后,很少有人或没有人来管理造林,无人看管,即使发生病害也很少预防,严重影响或阻碍了林木的生长。这也是造成营造林质量恶化的原因。

3.3 人为因素

第一,森林工程设计的不足。造林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几年的运营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一些林业项目由于初期对实际林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社会等因素考虑不足,没有得到适当的考虑。森林工程设计方案在没有认真深入调研的情况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树种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造林建设影响周边产业等,营造林抗病虫害能力与当地实际地理条件不符。有些问题在林业项目早期就已经出现,但有些问题需要多年以后才能发现,影响了林业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对林业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第二,数据统计存在差距。造林数据统计是建设工作的基础,是林业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前期统计、中期统计和后期统计。初步统计主要是在重新造林项目之前,科学收集和分析区域环境信息、气候信息、水质和土壤信息以及森林资源现状,为营造林项目提供必要的数据。因地制宜,避免林木间距过密、土壤肥力超载等问题,对现有森林资源和土地造成一定破坏。及时协调造林项目计划,通过当前造林项目种植的树木、病虫害的统计数据等综合信息,确保造林项目的整体质量,后续统计数据针对地区,以便林业工程部门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我国植树造林项目的整体状况,在数据统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4.提升营造林质量的有效措施

4.1 减少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一,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植树造林需要地形和地势的选择,不同的植被对不同的树木需要不同的陆地环境,而山区和平原不同的树木成活率是不一样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种植植物。天气对植物的生存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在种植前对天气变化进行详细的了解。土壤的酸碱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选苗标准,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酸碱度,也可以适当提高土壤的酸碱度来种植。

第二,种植适宜树种,根据造林原则立地好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是立地种植适宜树种,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立地条件、气候环境及其他环境以植树造林为目的,如在北方,以根系发达、发芽力强、耐寒、耐旱、贫瘠的乔木和灌木为宜。当然,为了保护合适的地方和树木,必须提供优良的树木,并尽可能选择我国林务局公布的林木或适合当地生长的本土优良树种进行再造林,提高营造林的整体质量。

第三,做好林木苗木生产。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保证树苗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对树木的成活率和封山造林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另外,好的林木苗木可以产出优质的森林资源。因此,在造林期间,要做好林木幼苗的质量控制,引进先进的现代育苗技术,确保育苗质量。在育苗过程中,需要提前建立设备齐全的苗木基地,组织规模化生产,以满足造林过程中对优质苗木的高需求。此外,结合种植区实际,积极培育、利用、培育优质苗木,培育优质林木,积极推广适用育种技术,提高苗木育种质量。

第四,做好病虫害药物的防治。定植苗木时,要注意苗木的生长发育和后期病虫害的防治,因此需要研制相关药物。生长过程中添加什么样的营养液,添加什么样的药物来保护根部和叶子不受害虫的伤害都是很重要的,每棵树苗对病虫害的处理方法不同。我国的植树造林要迅速发展,营造林病虫害防治质量要大大提高。

4.2 降低政府因素的影响

第一,增加管理力度。造林和管理对提高造林质量有重要作用。优质苗木是提高种植质量的关键。在开展植树造林工作之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选择优质苗木。此外,有关种苗部门要重视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培育的种子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在林种销售过程中,适当降低价格,控制成本,加强种子市场监督管理,为提高营造林质量奠定基础。

第二,管理结构优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建设,我国林业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森林经营机制仍有待不断完善。为此,林业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机构。要注重优秀森林经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形成一支现代化、高水平的经营队伍,确保林业项目的顺利开展,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林业项目的经营效益。

第三,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积极有效的监管可以提高营造林的质量。在做好森林保护工作的同时,有关林业部门要加强对后续造林作业的管理,提高造林整体水平。应根据当地经济条件选择营造林,防止盲目造林,为造林作业创造良好环境。定期对林业部门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森林事业顺利发展。

第四,扩大技术投入。为保证造林项目的顺利开展,有关部门应当设立造林质量控制部门,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林业企业必须坚持科技兴林。加大科技投入,加大林木优良新品种研究推广力度,提高造林质量。造林还需要引进最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育苗经验,结合我国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开发出最新的育苗技术。

第五,加大营造林资金投入。资金是林业项目发展的先决条件,林业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的地方很多,只能通过购买树种或减少造林面积的方式降低造林质量。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造林投入,可以通过专项债券加大林业项目投入,继续扩大造林队伍规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造林项目。

4.3 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第一,提高造林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由于造林设计方案是造林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在设计造林工程方案时,应加大对造林工程的尽职调查力度,利用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力,因地制宜,综合分析,地理环境、气候、天气变化等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制定建设方案。同时,要充分考虑造林树木不断生长对周边生态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林工程的设计要统筹兼顾。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能忽视植树造林工程实施后对全局的影响。此外,造林设计方案必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项目实施前,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造林可行性进行分析,在确认造林设计方案可行后,具体实施和建设,提升整体营造林质量,让营造林项目发挥真正的作用。

第二,造林数据收集和统计加强。林业部门要重视造林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工作,将数据统计工作贯穿于造林工程的全过程,培养专业的数据统计人才,积极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控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造林检测技术对造林工程所有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保证造林工程的科学性,提高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数据统计是林业业务的基本任务,为了保持野外调查、树种统计、数量统计等数据的高精度,提供强大的设计设计信息,构建完整可靠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流程,支持林业项目实施。同时,对用于造林的树种进行分析,确保其与该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相匹配,从根本上提高造林质量,保证树木健康生长,减少和改善林业项目的成本损失,提升林业项目综合效益。

5.结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开始意识到森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许多地区采取了一系列造林技术和措施,增加森林面积,提高造林强度和水平,提高营造林质量和水平。在造林作业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多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影响森林建设质量的因素很多,要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我国林业工程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营造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植树造林营造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植树造林 保护家园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数字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植树造林绿化浙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