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2021-12-26宋桂凤

南方农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者服务体系社会化

宋桂凤

(临清市青年路街道办事处,山东临清 252600)

现阶段,我国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占比较高,农村人口较多,农业经济增长不均衡。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是党中央和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三农”问题,党中央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进行工作指导,鼓励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能,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1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农业社会化服务指的是与农业相关的各种社会经济组织为了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建设需要,为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的各种服务。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统筹各种社会经济组织,改善传统农户之间相互独立且回报与投入不成正比的农业生产弊端,将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社会经济组织与农户相互协作、各司其职的社会化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转型,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有两层含义:1)强调各部门统筹协作为农业提供服务,不以单一部门作为服务的主体;2)组织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协作体系,体系中各环节运行高效,共同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1]。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锐减。另外,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多采用粗放型生产方式,土地长期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可用于耕作的土地面积日渐减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多以小农户为单位,分散生产、效益不高。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改善经营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分散的小农户整合起来,改善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规模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党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这一伟大战略,就需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链,促进农业生产效益提升。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农民提供新型耕作方式,优化城乡人口配置,使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村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此外,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能够使农业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使农民获得更多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2 现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供求不匹配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组织体系与服务对象之间往往存在信息差,会导致社会化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与服务对象主体的需求不相匹配的情况,进而使得服务达不到预期效果。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的方式随之发生变化,社会服务主体应认识到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2]。如某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转变了生产经营方式,服务主体应及时认识到这一转变,并为此调整服务类型,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2.2 服务体系不健全

虽然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我国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服务体系仍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市场化的社会服务公司、大型企业等服务主体发展不够成熟,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生产需求,服务质量达不到农业生产预期,难以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2.3 现代化程度不足

当前,农村青壮年多选择进城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固守传统耕作模式、自身知识水平有限等问题的影响,无法很快接受现代化生产模式的转变,对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缺乏信任,存在排斥心理,担心影响自身利益。农业生产者缺乏专业的现代化农业经营能力,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也经验不足,能力有限,缺乏专业化人才,使得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程度不足,服务质量不高。

3 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策略

3.1 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多样化服务主体

要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政府的支持与倡导是最为关键的因素。1)为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政府应完善社会化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与对象提供法律保障。2)政府应充分发挥出领导带头作用,加大对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产业,帮助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融资问题,吸引更多的资本,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3]。

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不匹配的情况,政府应拓展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多样化服务组织,例如,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等,促进服务主体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多样化的服务主体能够充分整合各方面的优势,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从专业农业生产知识培训、生产设备、现代化服务、金融贷款、经营等各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3.2 完善服务体系,培育专业服务人才

为了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统一,政府应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化、高效化运行。只有做到标准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才能可持续发展。完善服务体系,应从服务的内容、价格、质量上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形成与服务对象相匹配、满足服务对象预期的服务标准,促使社会化服务主体按照制度标准对服务对象进行科学、全面服务。与此同时,应注意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监管,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保证其切实为农业生产服务,提高社会服务质量。

规范化的市场环境是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服务主体的服务水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者对于农业社会化转变的接受程度。促进市场标准化、行业监管制度化,能够发挥市场优势,促进社会化服务主体之间良性竞争,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服务主体应结合自身优势,在各自领域内适应从事不同类型、生产规模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主体之间加强竞争与合作,可延伸农业产业链。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小农户提供代种代收、土地托管等各种专业化服务,不仅能减少农村劳动力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能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3 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信息化建设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方式应该与时俱进,大力提倡创新服务。以山东省的托管式生产服务为例,在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时,服务主体负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改善了传统小农户分散生产的弊端,优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配置,使农村劳动力更放心地投入到城市化建设中,优化了农民的收入结构。服务主体之间应加强联合,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配置,围绕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链,实现服务主体之间及服务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多种方式联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社会各个领域均在推行信息化建设。加强互联网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融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创新,转变社会化服务模式,能够使农业社会化服务向信息化方向转变[4]。

1)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构建智能化服务中心,发挥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采集多样化农业生产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将整合的数据进行科学化分析,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性,将信息提供给各部门。相关部门根据掌握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有针对性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服务对象可对此进行评价及反馈,对服务提出确切的需求建议,促使社会化服务能够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从而优化服务质量,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问题不可避免。在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中,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易受自然灾害、市场的影响,加之其他一些因素,如抵押、担保等,农民以个人名义申请资金贷款受到一定限制。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信息的超高实效性,银行、保险等部门可结合智能化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协调主管部门,使农业生产者通过网络进行资金申请,拓展融资渠道,缓解生产压力。

3)实现农业社会服务信息化,有利于农业研究所、农业研究院、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机构的专业农业研究人员在线上对农业生产者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持;可通过网络平台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最新的信息、技术指导,让农业生产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到先进、科学的农业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信息化建设可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空间。通过网络,农业生产者可选购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获得更加环保、优质的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必需资源。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应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加强社会化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体化网络服务平台,促使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经营方式,促进生产经营产业链升级,提高农资产品转化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应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方式,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化建设,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更加全面、科学,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者服务体系社会化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俄罗斯农业生产者收益或因出口关税损失10%~15%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与农产品安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